2017年9月以來,比特幣價格經歷了大起大落,最高曾達到近20000美元/BTC,進入2018年後卻一路下探,至今跌去了近2/3的市值。如此暴漲暴跌也讓人不禁懷疑比特幣的內在價值,甚至有人聲稱比特幣價格即將歸零。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不考慮外在的表現形式,比特幣與黃金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比如儲量恆定,貯藏手段,基於共識和信任的價值基礎等等。被稱為黃金2.0的比特幣,是否有較為合理的估值方法呢?
比特幣價值來源於哪裡?
黃金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材質不易腐蝕,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改變重量及外觀,同時具有稀缺性,是天然的貨幣和財富的象徵。而比特幣也具備這種特性。只有通過「挖礦」才能產生新的比特幣,而「挖礦」效率也會隨時間遞減,最終總量將會定格於2100萬枚。因此,比特幣是具有稀缺性的。
另外一方面,一種物品的價值還來源於人們的認可。在一些惡性通脹的國家,例如委內瑞拉,比特幣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通用貨幣,雖然比特幣的幣值並不穩定,但相對以一千倍速度貶值的本地法幣,波動還是小了許多。而在金融市場監管系統完善的美國,CME與CBOE也相繼推出了比特幣期貨交易,體現了傳統金融行業對比特幣的認可。從最近的ETF事件也可以看出,認可程度越高,比特幣的價格就會越高。
如何體現比特幣的認可程度呢?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比特幣的人數,而比特幣的匿名性讓我們無法統計比特幣網路究竟有多少用戶。活躍賬戶數量則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指標。
梅特卡夫定律
乙太網發明者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於上世紀80年代提出,在一個通信網路中任意兩個節點之間所有連接數量之和為三角數n(n-1)/2,因此該網路的價值與其節點數的平方成正比關係,即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最初該理論中的節點僅指網路中的設備,例如傳真機、電話等。直到90年代互聯網在全球普及後,「用戶」這一概念才成為了梅特卡夫定律的基礎。
此後,該理論得到相關案例印證,並迅速成為互聯網企業估值依據之一。將Metcalfe』s Law應用於BTC估值也逐漸成為了市場共識。市場上首個比特幣泡沫指數即將上線。該指數由ChaiNext指數團隊根據相關理論進行編製,不僅反映比特幣市場價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關係,還可間接衡量市場情緒,為參與者提供投資參考。
比特幣泡沫指數
根據梅特卡夫的理論,ChaiNext開發了比特幣泡沫指數,以反映比特幣價格相對每日活躍用戶數的溢價程度。理論上來說,泡沫指數的取值範圍為0-100,0代表完全低估,100代表完全泡沫,而50代表估值合理。從ChaiNext模擬的歷史走勢圖可以看出,除了2011及2012年的少數幾個月,比特幣泡沫指數始終運行在0-100區間內,並且對比特幣價格有很好的預測作用——當泡沫指數接近80時,比特幣價格見頂回落,當泡沫指數接近0時,則會反彈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