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投資者,可選的投資選項實在太少,P2P、股票、基金、期貨、房產,哪個最靠譜呢?顯然哪哪都是坑,相對來說房產投資會保險一點,然而最近中國的房市也不太平,如廈門房價暴跌,背景房租暴漲等等。那麼對比股票投資,炒房是不是會更靠譜一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嘮叨嘮叨關於中國炒房和炒股的哪些事。
首先來看炒股和炒房的區別。 客觀來看,炒股的技術含量超過炒房,也就是說炒房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講更容易些,有以下原因: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炒房更容易些
首先,標的選擇範圍
A股已上市公司接近4000家,還不包括各種可以在場內交易的基金以及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權證。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要完全了解全部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幾乎不可能。
全國的房產小區數量肯定遠遠超過4000,但實際操作中,炒房者往往會不自覺地遵循一個原則—不熟不做。例如,廣州市民一般在廣州購房自住或投資。如果房價過高難以承受,或者受到限購限貸政策限制沒有購房資格,會選擇佛山、東莞等臨近二線城市替代,而不會選擇去蘇州、杭州等較遠城市地購房(專業炒房團除外)。
由於交通成本、生活習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對一個自然人或者家庭來說,房產投資選擇的範圍就縮小了許多,集中在居住地及臨近城市。加上房產投資涉及金額巨大,主客觀條件都會促成在進行房產投資時,對標的物的選擇更謹慎、更容易熟知。
A股則是集中在滬深兩地上市,藉助網路了解單個上市公司的狀況也不會太難、成本也不高,客觀上使得投資者將大部分個股都會納入到自身的選擇範圍內。這樣反而使得投資者選擇範圍過大,做投資決策時對單只個股研究不夠嚴謹。
事實上,A股中較為成功的投資者也會遵循「不熟不做」的原則,熟悉的行業、熟悉的公司、熟悉的技術形態或者熟悉的盈利模式。當遇到不熟的狀況出現時,會選擇退出觀望。
其次,股票定價模型相對混亂。
從絕對價值來說,房產泡沫化程度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但從相對定價模型的角度看,房產定價有章可循。
比如一個新盤出售,開發商會確立一個基準價,再根據樓層、朝向、距離主幹道遠近等因素調整各個具體單元的發售單價。在牛市氣氛下,如果該樓盤整體實際售價高出周邊許多,那麼周邊的其他在售樓盤、待售二手房業主也會據此提高相應售價。
目前由於調控房價的需要,地方政府限制備案價格,使得一手房成為「價值窪地」,引起搶購,但大的原則沒有改變。
而在A股二級市場,定價模型混亂很多,定價依據有市盈率、市凈率、預期增長率、重置價格等等。同一個行業,甲公司每股收益1元、股價20元;乙公司每股收益0.5元,股價絕對不會是10元。
在市場資金充裕時,A股會局部出現類似於房產定價的比價效應,某個板塊的龍頭股大漲會帶動板塊內其他個股跟風。當市場處於存量博弈時,比價跟風效應弱很多,有時某些個股的大漲甚至會帶來抽血效應。
再者,投資周期。
大多數人是抱著長線的心態進行房產投資的。一方面由於交易成本高,房價至少上漲10%才能覆蓋;另一方面,房價短期波動性較股票小,不可能像炒股那樣快進快出。由於房價沒有類似於股票的K線系統,投資者心態不會受到短期價格浮浮沉沉的影響,反而容易取得不錯的業績。
而在A股市場,大多數投資者是抱著短線心態入市的,在弱市時手中持有的個股由5%的浮盈就坐立不安;有10%以上浮盈會急於賣出;被套反而死扛。這也不能完全責怪個人投資者,A股自身波動性大,個股走勢分化,手中持有的浮盈個股如不及時賣出就會被套也是事實。
社保資金是A股中比較成功的投資者,除了政策上的優勢外,長線投資心態是其不可忽視的的重要原因。社保等長線資金的操作模式有:
a、當股價嚴重偏離低於股票內在價值時,分批入場進行左側交易。
b、持有高股息率藍籌股獲取較為穩定現金受益。
c、利用手中市值申購新股。
落實到普通個人投資者:
a、A股出現歷史大底幾年一遇,許多個人投資者喜歡天天交易做差價(俗稱做T),不可能幾年空倉等待;而且不管市道怎麼差,天天都有漲停板,一些人耐不住寂寞,追漲殺跌。
b、大多數高股息藍籌股股性不活躍,波動小,一般人看不上。
c、做到這點不難,但一般投資者資金量較小,申購到新股屬於偶然隨機事件。
所以,在A股做長線投資幾乎是反人性的,只有公募機構投資者在有政策優勢、又沒有較大的業績考核壓力下相對容易做到。
總結:
以上從交易制度本身總結出炒股獲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術含量遠高於高於炒房。因此,每當有人高呼「賣房炒股」,不要被忽悠。炒股所需要具備的技術、心態、韌性遠不是炒房所能比的。即使在牛市中,追高被套、割肉後漲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至於直接炒股,新手還是先以少量資金入市學習學習,輸了也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千萬不能賣房炒股。
對於資金不足,但學習能力強的投資者來說,短期獲利而言炒股要優於炒房
首先,股票入門門檻低很多
三四線城市的房產最低都要六位數,一線城市像樣點的住房8位數起步。
炒股最低需要買入1手,即100股,理論上最低門檻幾百元。
其次,股票流動性高
炒房從買入、持有、賣出最終獲得收益往往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單單完成尋找交易對手、看房、洽談、過戶、貸款、發照等程序理論上最少需要一個月。
炒股採用集合競價的方式交易,從買入、持有、賣出理論上一個交易日就可以完成,流動性在各大投資品種中僅次於採取T+0的期貨類產品。
炒股交易成本低
炒房需要支付中介傭金、所得稅、契稅、證照費、利息等直接成本,理論上房價漲幅至少10%才能覆蓋以上成本。
與炒股直接相關的成本就是一是券商傭金,最低萬分之二點五,全國平均水平萬分之五;二是印花稅,單邊千分之一。只要股價上漲0.5%,就能完全覆蓋以上成本。所以,許多投資者往往在買入股票後,將買入價加上0.5%的漲幅作為保本線。
最後,炒股的高槓桿可以以小博大
炒房一般要藉助按揭等槓桿工具,一般首付3成,3倍左右槓桿。隨著房價的暴漲,很多人連首付都支付不起,於是採用另一種槓桿工具—首付貸,實際首付1成,10倍槓桿。在人們印象中,土豪往往全款買房,剛需則藉助按揭工具。實際上,許多土豪級專業炒房客對槓桿的利用更加極致,只有土豪自住用房一般採取全款支付方式。
炒股也有槓桿工具:合法的是融資融券,50萬起步,要求極其嚴格;灰色地帶的是場外配資、傘形信託等,相對寬鬆。2015年,A股市場槓桿工具的利用發展到巔峰,樂極生悲,隨後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了。就實際情況而言,A股投資者利用槓桿工具的比例較低。而且經過去年的慘痛教訓之後,投資者對於場外配資等高風險槓桿工具更加謹慎。
總結,排除市場大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炒股和炒房的誰好誰壞是因人而異的。只有投資者自身認識清醒,對於投資風險熟知的前提下進行投資才是理性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