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如何利用槓桿比率衡量財務健康狀況

雖然一些企業為自己無債務而感到自豪,但大多數公司不得不在某一時刻借錢購買設備,建立新辦公室或削減工資支票。對於投資者而言,挑戰在於確定組織的債務水平是否可持續。

債務本身是否有害?嗯,是的,不。在某些情況下,借款實際上可能是一個積極的跡象。考慮一家希望建立新工廠的公司,因為其產品需求增加。它可能不得不拿出貸款或出售債券來支付建築和設備成本,但它預計未來的銷售額將超過任何相關的借貸成本。而且由於利息支出可以抵稅,債務可以成為增加資產而不是股權的更便宜的方式。

問題是當債務的使用(也稱為槓桿作用)變得過度時。由於利息支出佔據了頂線銷售額的很大一部分,公司將擁有較少的現金來資助營銷,研發和其他重要投資。

大的債務負擔可以使企業在經濟低迷時期尤其脆弱。如果公司努力定期支付利息,投資者可能會失去信心並降低股價。在更極端的情況下,破產成為一種非常現實的可能性。

出於這些原因,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在購買公司股票或債券之前會仔細研究負債。作為在這方面迅速擴大業務規模的一種方式,交易員已經開發了許多比率,有助於將健康的借款人與債務游泳者分開。

債務和債務與權益比率

最受歡迎的兩項計算,即債務比率和債務權益比率,依賴於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現有的信息。要確定債務比率,只需將公司的總負債除以其總資產:

債務比率=總負債/總資產

0.5或更小的數字是理想的。換句話說,不超過公司資產的一半應由債務融資。實際上,許多投資者容忍顯著更高的比率。例如,重型製造業等資本密集型產業更多地依賴於債務而非服務型企業,而且債務比率超過0.7是常見的。

顧名思義,債務權益比率將公司的債務與其股東權益進行比較。它的計算方法如下:

債務與權益比率=負債總額/ 股東權益

如果你考慮基本的會計等式(資產 – 負債=權數),你可能會發現這兩個方程實際上看的是同一個東西。換言之,0.5的債務比率必然意味著債務權益比率為1.在這兩種情況下,較低的數字表示公司較少依賴於其業務的借貸。

雖然這兩個比率都是有用的工具,但它們並非沒有缺點。例如,兩種計算都包括分子中的短期負債。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對長期債務更感興趣。出於這個原因,一些交易員在處理數字時將用「長期負債」代替「總負債」。

此外,有些負債甚至可能不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因此不會進入比率。經營租賃,通常由零售商使用,是一個例子。通常接受的會計原則(GAAP)不要求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報告這些,但它們確實出現在腳註中。希望更準確地審視債務的投資者將希望通過財務報表來獲取這些有價值的信息。

利息覆蓋率

也許債務和債務與股權比率的最大限制是他們考慮的是借款總額,而不是公司實際償還債務的能力。有些組織可能會承擔看起來很重要的債務,但他們會產生足夠的現金來輕鬆處理利息支付。

此外,並非所有公司都以相同的利率借款。一家從未拖欠債務的公司可能能夠以3%的利率借款,而其競爭對手則支付6%的利率。

為了解釋這些因素,投資者經常使用利息覆蓋率。而不是查看債務總和,而不是與營業收入相關的實際利息支出成本中的計算因素(被認為是長期利潤潛力的最佳指標之一)。用這個簡單的公式確定:

利息覆蓋率=營業收入/利息支出

在這種情況下,更高的數字被認為是有利的。一般來說,3比以上的比率代表了償還債務的強大能力,儘管這裡的門檻也因行業而異。

使用債務比率分析投資

為了理解為什麼投資者經常使用多種方式來分析債務,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假想的公司,Tracy的Tapestries。該公司擁有100萬美元的資產,700,000美元的負債和總計300,000美元的股東權益。由此產生的2.3的債務權益比率可能會嚇跑一些潛在的投資者。

負債總額(700,000美元)/股東權益(300,000美元)= 2.3

然而,看一下企業的利益覆蓋面會給人一種截然不同的印象。該公司年營業收入為30萬美元,年利息為80,000美元,能夠按時向債權人支付,並將剩餘現金用於其他支出。

營業收入(300,000美元)/利息支出(80,000美元)= 3.75

由於依賴債務因行業而異,分析師通常會將債務比率與直接競爭對手的比率進行比較。例如,將採礦設備公司的資本結構與軟體開發商的資本結構進行比較,可能會導致其財務狀況的失真。

比率也可用於跟蹤特定公司內的趨勢。例如,如果利息支出持續增長的速度快於營業收入,那麼這可能是未來出現問題的跡象。

總結

雖然承擔適度的債務是相當普遍的,但高槓桿率的企業面臨著嚴重的風險。大筆債務收入損害了收入,在嚴重的情況下,使公司處於違約的危險之中。積極投資者使用多種不同的槓桿率來廣泛了解公司的借貸行為的可持續性。孤立地說,這些基本計算中的每一個都對公司的財務實力提供了有限的看法。但是,當一起使用時,會出現一個更完整的圖景 – 一個有助於從那些負債危險的公司中清除健康公司的圖片。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

技術噩夢

可能的 SEO 文章:技術噩夢:如何避免和克服常見技術問題技術有時會讓您發瘋嗎? 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