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電商法出台,代購們躺著賺錢的日子過去了

如今,誰的朋友圈沒有幾個(或幾十個)代購?

在價格的吸引下,在儘可能透明的溝通下,代購看起來很可靠。於是,代購成為了國內消費者的好友,國內消費市場最活躍的參與者之一。

目前代購從業者以個人代購為主。這些代購們,可能是年輕的留學生,是為數不多有能力移居海外的華人,是拖著拉杆箱飛來飛去的空姐……行業整體亂象叢生難以管制。

近日,《電子商務法》正式發布,其中便涉及了對代購行業的政策收緊。代購行業真會如網上所說那樣,因此消失嗎?新的電子商務法將如何影響代購行業?

代購准入門檻提升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目前代購從業者以個人代購為主,除了那些專業從事代購職業人員外,有一大部分為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中國僑民等,他們通過淘寶店鋪、微店、朋友圈等電子商務平台進行經營。

可是如今,對於這些在網上開店的個人賣家來說,以往註冊就能開店賣貨的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

根據《電子商務法》的相關條例

也就是說,電商經營者被明確要求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和稅務登記,自然人網商正式進入行政監管視野。這意味著以自然人網店名義不納稅的”避稅紅利時代”將不再存在。

代購們都是通過賺取產品買賣價差獲利,買賣價差中一部分源於國內外定價差異,一部分源於避開產品進口稅、關稅等稅收,再依託於電子商務平台個稅征管制度的缺失,整體行業利潤豐厚。

以澳洲為例,根據澳洲媒體估計,當地至少有將近4萬名代購,每個代購平均有1000位微信好友,消費群體能建立一個新澳洲。在澳洲,勤奮一點的代購一年能拿到人民幣20萬至50萬收入,相當於當地中產的水平。

如今電子商務法的實行有望規範代購行業,暴露出代購稅收的死角,該行業的盈利能力在將來也有可能被大幅壓縮。

此外,在電子商務法公布之前,關於個人網店納入登記範圍、推進線上線下平等問題的呼聲就一直都很高。

據艾瑞諮詢,我國網路購物零售額從2007年的560億元發展至2017年的60800億元,年複合增速約為56.78%,增速遠高於線下渠道增速。

但是,一方面自然人網店營業額飛速增長,一方面卻有大量假冒偽劣、違禁品的銷售在通過自然人網店進行,遊離於政府監管之外。

誰將受益?

代購行業整治減少了消費者境外消費渠道,可能會帶來進一步的消費迴流。

我國奢侈品消費能力強勁,整體奢侈品消費佔全球三成以上,但消費外流現象嚴重。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有70%發生在境外,其中以日韓及港澳台為主要消費地區。

外流的奢侈品消費主要實現途徑包括出境游自行購買、代購等,根據韓國相關數據估算,2017年代購消費佔韓國免稅市場的60%左右(代購消費佔海外遊客免稅店消費80%,海外遊客消費佔韓國免稅行業營收74%)。

作為境內消費者實現境外消費的主要途徑,代購行業如今因電子商務法出台而被整治,行業利潤將被壓縮,因此中小代購將大概率退出市場,代購整體規模縮減,代購渠道萎縮將助力該部分消費迴流。

受此影響,百貨、跨境電商、免稅店將有望獲得消費迴流增量。

我們對比了主要品牌免稅店及品牌官方旗艦店部分產品價格,官方旗艦店產品價格高出日上免稅店50%以上,高出海棠灣30%以上,相比之下免稅店價格優勢明顯。

目前國內主要的跨境電商有小紅書、天貓國際等,但此類平台產品種類齊全度仍然欠缺且面臨假貨風險。

今年2月7日,中消協發布2017年”雙11″期間網路購物體驗調查結果,發現海淘商品成仿冒重災區,在獲得鑒定結論的53個樣品中,有16個涉嫌仿冒,比例高達30%。京東、淘寶、網易考拉海購、聚美優品等均榜上有名,部分問題商品還出自這些電商平台的自營店鋪。

因此儘管跨境電商在價格上具有一定優勢,可是相比免稅仍缺乏競爭力。而免稅渠道在三條主要渠道中優勢最明顯,有望承接消費迴流主要增量。

而且法案的出台,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大好事。

總的來說,《電商法》的出台,並不是說嚴厲打壓代購平台,只有部分中小代購會受到影響,而且也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環境,降低買到假貨的概率。

除了對代購、電商等立法,還有一些新規也對消費者很有好處,比如:

電商平台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平台上賣家的商品有問題,比如奶粉是假的、紅酒是假冒的、化妝品是假的等等,那麼平台也得承擔責任。

“刷好評”行為將被禁止。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