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稅天堂淪陷,21萬億美元無處可去

從今往後,隱匿富人們巨額財富的避稅天堂,很可能將不復存在。

近日,備受關注的修改個稅法中除了大家最關係的個稅起征點外,首次引入的反避稅條款也引發了討論,該條款意味著對高凈值人群強化征管。

此外,從本月起,中國首次與其他部分國家交換CRS(海外金融賬戶共同申報準則)信息,也就是說國家將掌握個人境外收入,打擊國際避稅大網的正式打開,隱形富豪們將無處遁形。

所謂避稅,就是納稅人通過鑽稅收法律法規的漏洞,合法地規避其納稅義務,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地方被人們稱作”避稅天堂”。如巴哈馬、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盧森堡、瑞士……

為吸引外國資本流入、繁榮本國(地區)經濟,這些有”避稅天堂”之稱的國家(地區)有一些共同點:對前來註冊登記設立公司只收極少的年度管理費;對公司股東信息、股權比例、收益狀況等給予高度保密;不徵稅或稅負極低;無外匯管制;監管寬鬆。同時,在這些國家(地區)設立的公司幾乎被所有國際大銀行承認,可在銀行開立賬號。

於是,一大波想要隱藏財富、逃稅甚至洗錢的”隱形富豪”來到這些避稅天堂,悄無聲息地將自己的巨額資產轉移到國外。

他們往往會高薪聘用一些稅務行業、私人銀行業、會計行業和投資行業的專業能手,來為他們量身定做諸如跨國併購、地下錢莊、影子公司、比特幣交易等項目來躲避監管,繼而實質上完成資產轉移。

我國資本外流有多嚴重?

從2014年6月到2017年1月,我國的外匯儲備就從39232億美元降到29982億美元,整整縮水了25%。(到2018年7月才回升到31179.5億美元)

而在《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2017年近60%高凈值人群(指資產凈值在600萬人民幣(100萬美元)資產以上的個人)都有境外資產配置,另外在2011年這一比例僅為20%。

為啥某訊、X里、某度註冊地不是中國,而是在加勒比海上一個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避稅。

事實上,這樣的避稅現象及監管難題並不單單存在於中國。

根據哥本哈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美國經濟研究平台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三位經濟學家的分析,全球企業一年的利潤為11.515萬億美元,其中85%由當地公司創造,其餘15%由外國控制公司創造。

然而,在外國公司獲得的15%利潤中,有近40%(即總額達到6160億美元),已轉移到其本國以外的其他稅收管轄區。而這其中又92%被轉至11個國家,這些國家便是那些著名的”避稅天堂”。

在這些轉移資產的國家中,美國是轉移利潤最大的國家,利潤轉移高達1420億美元,其次是英國610億美元,德國550億美元。這三國也是巴拿馬文件中利潤轉移至避稅天堂損失最大的國家。

如今CRS正式落地,跨境富人資產將迎來”裸奔”時代。而且CRS的作用,在正式落地之前,其實就已經顯現。

今年3月,有媒體曝出包括香港滙豐銀行、香港恒生銀行等國際性大銀行在內,凍結了大量海外賬戶。

中國大陸的很多公司和名人也被香港的各大金融機構和銀行約談,要求填寫《自我證明》表格,同時進行賬戶核實,提交審計報告和財務報表等文件,不能提供所需材料將會被凍結銀行賬戶。

7月,紐西蘭各大商業銀行突然凍結了數千的海外賬戶,要求確認開戶人是否屬於外國納稅人。而這波操作中,2017年7月1日後開設的賬戶約有8%受影響,這些被凍結的賬戶,資金將無法完成取出等交易。

此外,如果你還記得此前的”趙薇事件”,趙薇和其老公黃有龍在開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金融賬戶信託、投資賬戶等被曝光,這一切就與CRS的推進密切相關。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避稅雖然並不違法,但也不符合國家的利益,而且,某些人的避稅行為,必然加劇其他人的稅負,雖然我國現在差不多是全世界富人最多的國家,但從個人所得稅的比例來看,六成以上的個稅來自工薪所得。

稅負在納稅人中沒有被公平地分攤,對稅收公平會造成巨大傷害。如今,不難預測的是,未來在CRS的監管下,中國內地富豪們的海外資產配置總量會往下走。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