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將12家企業共18個品種抗癌藥納入2018年醫保准入專項談判藥品範圍,普遍為療效確切、滿足臨床急需、具備高臨床價值的抗腫瘤創新葯。國產品種包括中國生物製藥的安羅替尼,恆瑞醫藥的培門冬酶,這些創新葯需求巨大但價格昂貴。
數據來源:WIND
藥品降價將提升用藥的受眾群體,促進終端需求放量帶動銷售額增長。國家醫保局與企業的談判將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做出合理的權衡取捨,有效平衡患者臨床需求和企業的合理利潤。
對患者來說,降價將帶來用藥可及性的提升,從而惠及更多患者,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產品在患者中的品牌影響力。對企業來說,降價將促進產品的終端需求放量,尤其對於納入此次談判的高臨床價值抗癌藥,由於其價格較高,且療效確切臨床急需,因此需求曲線的價格彈性更為明顯,降價有望帶來更為明顯的終端需求放量。筆者認為對於新近獲批的產品,由於其銷量還比較低,因此降價對已有存量市場幾乎沒有影響,而且降價可以使藥品放量增長,營業額未來上漲的空間較大。
與大多數傳統招標採購不同,醫保談判藥品實行直接掛網,醫院自主採購,使得醫保談判藥品的進院時間相對大幅縮短。隨著未來醫保目錄從公布到執行所需時間間隔更為縮短,有望進一步加快創新葯企的終端銷售放量,使相關產品更快達到銷售峰值。另一方面,目前多個省份已經提出國家談判藥品和重特大疾病特定藥品不納入葯佔比考核,此舉將從支付端更加有效地保障談判藥品落地,增加更多高質量藥品的用藥可及性,也為今後更多的葯價談判做鋪墊。
醫保談判將開啟腫瘤創新葯放量新周期,利好抗癌創新葯板塊。從中短期來看,經過此次醫保談判後腫瘤創新葯將開啟一輪放量新周期。長期來看,醫保未來將越來越多地介入到創新葯的支付端,國家醫保目錄將定期動態更新,並繼續加大對高臨床價值創新葯的支持力度,創新葯的市場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大,相關的創新葯企業未來將持續受益。
筆者建議從資金面和業績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資金面上,今日板塊整體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其中,魯抗醫藥、新和成、靈康葯業、賽隆葯業、麗珠集團、
普洛葯業和恆瑞醫藥獲得了較大幅度的資金流入。
數據來源:WIND
筆者進一步梳理髮現,抗癌藥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普遍優異。從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在已披露2018年中報的27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報告期內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聖濟堂(4364%)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40倍,居於首位,浙江醫藥(414.6%)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4倍,智飛生物(297.22%)報告期內凈利潤也實現同比翻番。此外,艾德生物(57.86%)、太極集團(56.29%)、東誠葯業(53.68%)等3家公司中報凈利潤也均同比增逾50%。恆瑞醫藥也在昨晚公布了半年報數據,凈利潤同比增加21%,和過去幾年比較後筆者發現,作為行業龍頭,恆瑞醫藥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