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對股市有何影響

通貨膨脹這個詞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它對股市有何影響?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通貨膨脹為股票市場帶來何種影響。

首先,我們重溫一下通脹的概念

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以上是通貨膨脹的常規定義。

舉個歷史例子來說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經歷了一次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貨膨脹。

在一戰結束時,協約國要求德國支付巨額賠款。戰後的德國政府面對巨額賠款苦不堪言,於是通過大量發行貨幣的方式來籌集賠款。使得從1922年1月開始到1924年底德國的貨幣和物價都以驚人的速度飆升。

就以報紙的價格來說,在1921年1月的時候是0.3馬克。到1922年5月的時候漲到1馬克,10月漲到了8馬克。在1923年9月的時候,報紙的價格已經是1000馬克。而後真正的超速膨脹開始了,報紙價格持續飆升,10月1日2000馬克、過了15天12萬馬克、又過了15天100萬馬克、又過了10天,500萬馬克。直到11月17日售價已經是7000萬馬克一份報紙。德國馬克的價值接連暴跌,已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1923年,德國的通貨膨脹率每月上升2500%。

當時,工人們的工資一天要分兩次發,傍晚一隻麵包的價格等於早上一幢房屋的價格,形成了惡性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對股市有何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股神巴菲特他老人家是怎麼說的。

以下文字載於1977年5月的《財富》雜誌,發表文章時,巴菲特46歲。在文中,巴菲特闡述了通貨膨脹對股票投資的影響。這篇文章對我們今天的投資仍然有借鑒意義。

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

核心問題在於:股票市場的資本回報率沒有隨著通貨膨脹而上升,而似乎是停滯在了12%。

股票在通貨膨脹環境下像債券一樣表現不佳,這已經不是個秘密。在過去10年里,我們一直處於這種通脹環境里。確實,這是一個股票遇到麻煩的時期。但是,在這段時間裡造成股票市場難題的原因仍然沒有被人們完全理解。

在通脹時期債券持有者所遇到的問題一點也不神秘。當美元月復一月地貶值,一種本金和收入都用美元支付的證券不會是個大贏家。你根本不需要一個博士學位就能搞懂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股票是不同的。多年來,傳統智慧堅持認為股票是對通貨膨脹的對沖。這個說法來源於一個事實,那就是股票不像債券一樣是對美元的所有權,而是對有著生產設施的公司的所有權。因此,股票投資者們相信,無論政客們如何印鈔票,股票投資者仍然能保持他們投資的實際價值。

但是為什麼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主要原因在於:我認為股票在經濟實質上非常類似於債券。

我知道我的主張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顯得古怪。他們馬上就觀察到債券的回報(利息)是固定的,而股票投資的回報(盈利)會每年變化極大。這確實是事實。但是,任何研究戰後公司總體回報的人都會發現一個現象:資本回報率實際上並沒有變化那麼多。

停滯的息票

戰後10年,一直到1955年,道瓊斯工業指數里的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是12.8%。戰後的第二個10年,這個數字是10.1%。在第三個10年,是10.9%。財富500強(歷史數據最早到50年代中期),這一個更大範圍的數據顯示了相似的結果:1955-1965年資本回報率11.2%,1965-1975資本回報率11.8%。這個數字在幾個特殊年份里非常高(財富500強的最高值是1974年的14.1%)或者非常低(1958年和1970年是9.5%)。但是,過去這些年,總體上,凈資產的回報率持續回到12%的水平。在通脹時期,這個數字沒有顯著超越這一水平。在價格穩定的時期凈資產的回報率也沒有超越這一水平。

讓我們先不把這些公司看成上市的股票,而是生產的企業。讓我們假定企業的所有人按凈資產價值購買了這些企業。如果是這樣,這些企業的所有人自己的回報也是12%左右。由於回報如此固定,我們有理由把回報看成「股票的息票」。

當然,在現實世界裡,股票投資者並不只是購買並持有。相反,很多人在股票市場上反覆買賣,試圖戰勝其它投資者,以獲得公司盈利裡面自己那部分的最大化。這種爭鬥,從總體上來說是無效的,對股票及股票自身的盈利無影響,卻減少投資者的收益。因為這些活動會造成很高的摩擦成本,比如諮詢費和交易費等。一個活躍的期權市場的引入根本無法增加美國企業的生產率,只不過是產生了給這個賭場配置數以千計的人手的需求。而摩擦成本則進一步升高。

股票是永久的

實際上,在現實世界,股票投資者通常並不用凈資產價格購買股票。有時他們能在凈資產價格之下購買。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的購買價格要比凈資產價格高。這種情況下,就進一步增加了12%的資本回報的壓力。在後面的文章里我會進一步談二者的關係。現在,讓我們關注主要的一點:通貨膨脹已經增加,但資本回報不變。本質上,買股票的人得到的是內在的固定收益,和買債券的人一樣。

當然,股票和債券有一些重要的不同。首先,債券最終會到期。債券可能需要等很長時間才到期,但是最終債券投資者能夠重新談判合同的條款。如果目前和未來的通貨膨脹率上漲使債券投資人舊的息票率顯得不夠,他可以拒絕再買。除非目前的息票率提高,重新引起他的興趣。這種情況在近些年一直在持續上演。

股票,與之相反,是永久的。股票具有無限的到期日。股票投資者只能接受美國企業的盈利,無論好壞。如果美國企業註定獲得12%的資本回報,這就是股票投資人必須接受的水平。作為一個群體,股票投資者無法退出,也無法重新談判。從總體上說,他們的投入是增加的。單個的公司可以被買賣或破產清算。公司可以回購股票。但是從總體來說,增發新股和未分配利潤肯定會使鎖定在公司系統里的資本增加。

所以,債券在這點上佔了上風。債券最終會被重新談判,股票的「息票」不會。確實,在很長時間裡,12%的息票率看起來並不需要很多調整。

債券投資者拿的是現金

這是另外一個債券與12%回報的「股權債券」的重要的區別。股票就好像是穿著股票證書華麗外衣參加華爾街化妝舞會的一種新的債券 – 「股權債券」。

通常情況下,債券投資者拿到現金息票。他可以自己決定這筆現金最好的投資方式。我們的股票投資者的「息票」 – 盈利,則與之相反,一部分被公司留用並重新投資,而且投資回報率完全取決於公司。換句話說,公司的12%的年資本回報率一部分以現金方式發股息,剩下的重新投入盈取12%的回報。

美好的舊日時光

股票盈利的一部分重新再投入的特性,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這取決於那12%的回報到底有多誘人。在19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這的確是好消息。當債券收益率只有百分之三或四的時候,能夠有權自動把股票盈利的一部分再投入,取得12%的回報,具有極大的價值。注意,投資人無法把自己的資金投資其他的東西而取得那12%的回報。在這個時期,股票價格遠超過凈資產價格。由於價格高漲,無論公司內在的回報率是多少,投資者都無法直接從公司的收益中獲得回報。這就好比年息12%的債券,如果你以遠遠超過票麵價值的價格購買,是無法獲得12%的回報的。

但是,投資者的存留收益可以獲得12%的回報。實際上,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存留收益讓投資者以凈資產價格購買價值遠超出凈資產價格的企業。

這種情況讓現金股利與收益存留相比沒有任何吸引力。確實,能有更多的盈利再投入賺取12%回報,投資者就更認為他們的投資有價值。他們就更願意付更高的價格。在60年代早期,投資者對增長區域的電力公司股票付出了高價。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成長型公司有能力再投入大量的盈利賺取更多回報。而由於運營環境的原因付出更多現金股利的電力公司則股價很低。

如果在這一時期,一個高等級,無法回購的年息12%的長期債券存在的話,也會賣的遠遠超過票麵價值的。如果這樣一個債券再有另外一個不尋常的特性 – 能夠把利息收入的大部分再以票麵價值投入到類似的債券中去,那它還會賣得更高。實際上成長型股票把大部分盈利存留下來再投入,就好像前面提到的債券。當資本再投入的回報是12%而銀行利息只有4%左右時,投資者非常高興。當然,他們也付出了高的價格。

逃離

回首過去,股票投資者可以認為他們在1946到1956年間享受了豐盛的三重盛宴。第一,他們享受了遠超過銀行利息的公司回報。第二,這些回報的很大部分又重新被投入,獲得了其他投資方式無法獲得的高回報。第三,當前面兩點好處被廣泛認知時,他們從股票資產價格的不斷上升中又進一步獲得了好處。這第三重好處意味著在12%的公司資本回報率之上,他們獲得了額外的獎金。道瓊斯工業指數股票價格從1946年的相當於138%的凈資產增長到1966年的相當於220%的凈資產。在這一增長過程中,投資者短暫地獲得了超越其所投資企業內在盈利能力的回報。

這一人間天堂式的情形在60年代中期被許多主要投資機構「發現」。但正當這些金融界的大象爭先恐後進入股票市場時,我們進入了一個加速通貨膨脹和高利率的時期。非常合乎邏輯的是,股票的上漲開始改頭向下。升高的利息無情的減少了現存的固定收益投資的價值。當長期公司債券利息開始上升(最終達到了10%的附近),股票投資的12%的回報和再投入的優勢都變得不一樣了。

股票被認為比債券更加具有風險。在一定時期內,股票的收益率雖然多多少少是固定的,但卻每年上下浮動。投資者對未來的態度,很大程度上被每年的這種收益率浮動所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錯誤的。股票有更大的風險還因為股票是無限期的。(即使你的友好的股票經紀人有「安全」的100年的債券,他也不敢兜售給你。)由於這些額外的風險,投資者自然預期股票要有令人滿意的高於債券的回報。而同樣是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股票回報12%,債券回報10%,這兩者的差異還夠不上令人滿意。當兩者的差異縮小時,股票投資者開始尋找逃離的方式。

但是,作為一個群體,他們無法逃離。他們所能取得的只有很多的股票價格變動,顯著的摩擦成本和新的、更低的估值水平。這一估值水平反映了在通貨膨脹條件下,12%的股票收益率毫無吸引力。在過去10年,債券投資者受到了一系列的打擊。他們在這一遭受打擊的過程中發現,在任何債券利息水平,無論是6%,或8%,還是10%,都沒有任何神奇的力量阻止債券價格的崩潰。股票投資者雖然總的來說沒有意識到他們也有「息票」,但是他們還正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

由此可見,通貨膨脹和股票似乎存在一種對沖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

1994年,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傑里米-西格爾出版了頗有影響的《長線投資》一書,他建議能夠承受風險的投資者—-借錢去買股票,通過放槓桿可以投入自身資產135%的資金去投資股市。甚至政府官員也加入這些人陣營,1999年馬里蘭州的財政部長理查德-狄克遜在一個投資報告會上就對聽眾說:無論是誰,都不該投資於任何一隻債券基金。

整個1915—1970年期間的通貨膨脹在2.5%左右。即便以這樣長周期表現來預測未來若干年通貨膨脹率在3%左右,也並不靠譜,因為隨之而來的1970年代,美國遭遇了罕見高的通貨膨脹,居民生活費用增加了一倍以上。所以通貨膨脹率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更需要採取手段規避這一未知風險。

A股和中國的通脹水平也沒有很明顯的關聯或規律可循,用購買股票抵禦通脹,至少某個年份或某個階段並不靠譜。

通脹對股市到底有何影響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有雙重的影響,是影響股票市場以及股票價格的一個重要宏觀經濟因素。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比較複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的。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一般是呈正比關係,即貨幣供應量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量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但在特殊情況又有相反的作用。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正比關係,有三種表現:

  1. 貨幣供給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
  2. 貨幣供給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即股票的名義收益)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
  3. 貨幣供給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一種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

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多餘部分的社會購買力就會投入到股市,從而把股價抬高;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少,社會購買力降低,投資就會減少,股市陷入低迷狀態,因而股價也必定會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通貨膨脹率甚至超過了兩位數時,將會推動利率上升,資金從股市中外流,從而使股價下跌。

總之,當通貨膨脹對股票市場的刺激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一致;而其壓抑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相反。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

《區塊鏈白皮書(2018年)》白皮書內容解讀

中國信通院《區塊鏈白皮書》(2018年)版發布,本白皮書深入解讀了區塊鏈內涵概念,提出了區塊鏈技術體系架構,分析了區塊鏈關鍵技術發展路線,剖析當前區塊鏈在政策、產業、技術和標準方面的最新形勢和發展機遇,探討了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閱讀更多

員工被燙傷慘死,家屬索賠上市公司250萬,多嗎?

近日,美達股份公司一員工在工作時被安排檢查萃取塔,因萃取塔爆炸,被8%己內醯胺的熱水燙傷98.5%,經醫搶救後無效,死亡,而後,遇難員工家屬兩次分別向美達股份公司提出450萬和250萬的賠償金,公司均未予接受。敢問?這條人命不值250萬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