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等於傳銷?比特幣就是龐氏騙局么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監管機構屢次發出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投資者警惕偽裝成區塊鏈項目的偽金融詐騙,傳銷活動。比特幣自誕生那天就一直備受爭議,經常和龐氏騙局劃等號。當然,毫不誇張的說,虛擬貨幣市場發展到今天,也就是迄今,98%的項目都屬於詐騙,傳銷性質的,而且今後也會一直存在,那麼就比特幣和區塊鏈本身是否等同於傳銷和旁氏騙局呢?下面引用一篇來自作者盧曉明的關於金融和區塊鏈的文章帶大家理解是區塊鏈是否真的就只有欺騙和謊言。

「金融就是龐氏騙局。」「黃金就是龐氏騙局。」

曾經接觸過資金盤的韓城對金融的感覺過於負面。在他眼中,被稱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幣價短期從一千多元飆漲三倍,也都是傳銷的「功勞」。

傳銷和資金盤風行之時,比特幣一度被用作交易媒介。

韓城是一個 90 後,與資金盤和數字貨幣的故事卻已糾纏了數年——參與著名國際龐氏騙局 MMM 並差點血本無歸。他因傳銷接觸比特幣,最初毫無信仰,多次拿到之後立刻套現。不過親眼所見最易動搖人心。正如我曾經採訪過的持幣者日禾所說,眼看著幾百塊的比特幣漲到兩千、兩萬,甚至十萬,你就莫名其妙又信了。

「賺了第一筆錢,人就會有點飄,腦袋裡面真的會相信,比特幣會漲到 50、100 萬,生怕自己上不了車。」

最後,跟資金盤徹底斷絕關係的韓城,成為了一名幣圈韭菜。

比特幣的「原罪論」並不新鮮。難以否認暗網和非法活動促進了比特幣流通。Odaily星球日報採訪過的一位知名交易平台前產品經理認為,2017 年 ICO 的新用戶,大部分是來自被國家所禁的郵幣卡等外盤的用戶。

數年前,信仰者在巴比特論壇中為技術信仰唇槍舌戰,「比特神教」教徒指責比特股和以太坊皆為騙局時,外界對比特幣也依舊知之甚少。區塊鏈佈道者、幣信 COO 吳廣庚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他 2015 年曾在火車上被三位赴京參加微商大會的人指責為「傳銷」,不久之後,他聽說,這三位所在的 「雲在指尖」 被工商局定性為傳銷。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區塊鏈早期佈道者的心酸往事

時至今日,比特幣在區塊鏈的光芒下被「撥亂反正」,鮮少有人提及這段過往。但無法否認的是,依舊有大量 「借區塊鏈之名行傳銷之實」 的空氣幣。一度靠「交易即挖礦」和「平台幣分紅」躋身國內第四大交易所的 Fcoin,也被第一大交易所幣安的創始人抨擊為資金盤。

再想想韓城從傳銷受害者成為幣圈韭菜的故事,我們不得不承認,今天的 「幣圈世界」 與資金盤運作確實有大量相似之處。區塊鏈一邊承擔著極客的技術理想,一邊也被有心者漁利。漸漸地,這裡形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和欺世盜名者兼存,投機者驅逐務實者的怪圈。

自由軟體運動、密碼朋克、比特幣之父——我們講述過很多關於區塊鏈理想主義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講講區塊鏈不願為人所道的黑暗童話。

傳銷幣的鼻祖:以高收益騙你入局的「龐氏騙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形式在不斷迭代。要了解今天傳銷幣、資金盤,需要了解他們的前身。

韓城接觸的第一個資金盤 「MMM」,是俄羅斯史上規模最大的龐氏騙局,受害者遍布東亞、東南亞。創始人謝爾蓋 · 馬夫羅季1955 年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中產家庭。他擅長數學和物理,在莫斯科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後,成為一名普通的程序員。 1994 年他和兩位兄弟,以姓氏首字母為名,創辦 MMM 股份公司,以投資石油的名義,用 「金字塔」 投資模式,聲稱要建立最大的投資基金。MMM 幾乎在俄羅斯所有的知名媒體投放廣告,大肆傳播。

該項目於 1997 年崩盤,馬夫羅季因而入獄,四年後出獄的他又重操舊業,這次中國成為了他的主要目標。這位「金字塔頂端」的男人於今年 3 月在莫斯科醫院心臟病發去世,留下 14 萬枚比特幣。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直至今天,一名為「MMM互助金融平台」的中國網站,竟還能訪問。比特幣的匿名特性受到資金盤的偏愛,網站上帶有比特幣錢包註冊和購買教程,提供幫助(充值)和領取幫助(提現)都是以比特幣操作。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根據該網站介紹,MMM中國的收益分成三部分:一是超高的固定收益,月息 30%;二是推薦獎,推薦人能獲得被推薦人新投資額 10% 的獎金;三是經理獎,根據層級經理能拿到「傘下」會員固定比例的獎金。如今,網站上還掛著大量社區會員的各種獲得幫助的「幸福視頻」,傳播類似互助理念,感謝馬夫羅季先生建立了偉大的平台並帶來了中國。

這種機制是典型的傳銷式設計:有超高收益,同時以收益吸引參與者招攬下線,以保證龐氏騙局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類似騙局曾在 2015 年前後在中國病毒式傳播,後來被定性為非法集資、傳銷騙局的幾個 P2P 平台也隨之誕生。

行文至此,或有讀者疑惑資金盤所為何物。坦白說,這是個沒有嚴謹定義的名詞。

據智庫百科,資金盤是指沒有造血功能、拆東牆補西牆、用後加入會員的錢支付給前面會員的網資盤。「資金盤」的模式雖與英語中 Pyramid Scheme (龐氏騙局經典款)接近,卻因傳銷「走紅」。跟傳統傳銷不同之處在於其無實物、走線上渠道,根據模式不同可細分為資金盤、分紅盤、互助盤、拆分盤等。

龐氏騙局最早源於 1919 年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在美國兜售的騙局。而在中國,傳銷模式的興起跟俄羅斯 MMM 時代背景如出一轍,均是在國家經濟改革前後、貨幣大幅貶值之時。

在貧窮和經濟疲軟之下,無處安放的貪婪和饑渴成為資金盤最大的溫床。據一專門研究傳銷的公號寫道,「1998 年前後中國社會飛速發展過程中,消費品不斷增多,貨幣相對貶值速度較快,很多傳銷產品即便銷量巨大,團隊人多的黑壓壓一片,團隊領導們收入更不上時代變化。於是以搖擺機(傳銷模式)為代表的五級三階制,首先普及了早期資金盤模式,也就是買一個產品交多份的錢。」多交的錢進了領導的口袋,繼而演變成先給錢後拿貨,最後連貨都沒有,乾脆直接以空殼形式運作。

後來,傳銷「產業不斷迭代」,衍生了上述的各種新型資金盤。MMM 是典型的”互助盤”,哈爾濱人張天明還受 MMM 「啟發」創立了傳銷組織善心匯,購買「善心種」(實為激活碼)「布施」,隨後等待感恩「受助」。張天明把善心匯包裝成扶貧濟困、民族大業的事情;把自身包裝成大慈善家,接受媒體採訪,主打低線城市和貧困山村,在某些網點甚至被奉為神。換了名頭之外,本質與 MMM 無異。

核心攢局者、社區運營者、拉盤者、不明真相的韭菜——資金盤的運作與水深的幣圈玩法多處重疊,許多傳銷行徑披著「區塊鏈」的外衣。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已經被定性的傳銷幣有 MFCCLUB、UC摩根、中華幣、雲數貿五行幣、中非幣、萬福幣、U幣、Vpay等

正如自媒體牛頓先生所言:「從查爾斯 · 龐茲的郵政票據投資破敗入獄(龐氏騙局),到國內P2P公司的跑路,再到空氣幣站台大佬退出幣圈。資金盤長盛不衰,從未消失。」

區塊鏈賜予賭博的革命之路:公開透明的資金盤

很多人以為資金盤是「空手套白狼」,無本生利,實則不然。

詢問了一些知情人士之後,Odaily星球日報發現,操盤者需有技術+渠道+營銷,要掌握多項互聯網創業必備的技能。

在數字時代,基本沒人搞傳銷不依靠「網路效應」,加上有的傳銷模式設計得特別複雜,人力操作成本巨大,「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

區塊鏈投行負責人由熙向 Odaily星球日報透露,為了快速上線,資金盤系統的開發一般找外包公司,成本在 10-15 萬元。

東經是一家技術開發公司的 CTO,偶然接觸到幾個疑似資金盤的案子,他表示報價按需求而定,複雜的系統可能需要幾十萬。「有的做得大的客戶對系統的承載量、速度和 UI 要求很高,他們還會找一些名人站台。」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了讓你感受大客戶的需求,給你看看MMM 精美的英文介紹視頻

渠道和營銷(即獲客能力)是資金盤或傳銷組織最具核心競爭力之處。MMM 之所以在眾多龐氏騙局中「脫穎而出」,與其宣傳手法不無關係;善心匯主打鄉鎮,依靠扶貧和宗教包裝;還有打著知名外資機構或者冒充其他合法公司的方式。

最怪異的當屬渠道

營銷是包裝,本質是有組織地公開說謊。因而我們把「資金盤」叫做騙局,稱投錢進去還幫忙拉人頭的人為受騙者。若明知被騙,是受騙者,還是合謀者?

這就是渠道。傳銷中的渠道之首,是經理人培訓學校的「校長」。「校長」手下掌握著數十萬「忠心耿耿」的經理人,他們「訓練有素」、「參盤無數」,知道如何快速拉人頭入局,他們就像互聯網的地推大軍,曾是微商、是 P2P 地推大軍、是互助盤佈道者、是資金盤經理人,是傳銷模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而作為傳銷渠道,也是有「規矩」的。核心的開盤者,可以騙外圍者,不能騙中間人。一旦他們發現操盤者在開盤之初,就有跑路的跡象,只打算騙一波,這個盤大抵就玩不成的。由於資金盤的關鍵是源源不斷入局的人頭,後來者決定先進者的收益,如此規則也促使操盤者不宜在一開始拉進來太多人,否則容易後繼無力;若市場向好,即便提現人數一時過多,操盤者也需要加點錢「拉盤」,撬動更多資金進入。

很多參與資金盤的人內心清楚「遲早會崩盤」,但只要開盤者守信,後來者接盤,他們就能穩賺不賠。

這些當局者在投機和賭性的驅使下進場,寄希望於自己不是最終的「接盤俠」。資金盤不是騙局,是賭局。

這樣的心態不難理解,但畢竟資金盤是毫無保障的——提款都靠黑卡,兌付看心情,遭遇了黑吃黑也無處喊冤,區塊鏈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痛點。

不久前大火的以太坊遊戲 Fomo 3D 就被稱為「永不跑路的去中心化資金盤」,模式與傳統的分紅盤有點像。不同在於,當獎金池的倒計時結束時,最後一個買鑰匙的人將分走獎池絕大部分的獎金。

人們並不討厭 Fomo 3D,而是前赴後繼參與,並絞盡腦汁想發現或成為下一個它,模仿之流一夜遍地。比如,EOS 版的 EOSSTUD 團隊詐騙 4 萬餘 EOS 跑路。

「你知道一個資金盤遊戲的產品經理有多難找嗎?」

一無所有者最敢賭。幣圈的熊市正當其時。由熙設想通過區塊鏈資金盤遊戲來獲客,加入的用戶可以通過後來的投入獲得收益,最後一個人只能獲得約七成。該遊戲只支持幾乎已經歸零的山寨幣,反正散戶也不在乎。現在這個計劃萬事俱備,就缺產品經理。

而對此最有經驗的,就是以前專門設計資金盤機制的人。

這就是區塊鏈最大的悲哀:解決的最大痛點是資金盤「莊家跑路」,少數的爆款遊戲是個資金盤,不少用戶和人才也來自資金盤。

無怪乎有人諷刺,區塊鏈最大的應用還是資金盤。

區塊鏈加持的「薛定諤」資金盤:巨大染缸與自我預言

最可怕的不是惡魔,而是難辨「天使」還是惡魔」「的混合體。

上文 Odaily星球日報介紹了幣圈中「純粹的傳銷幣騙局」和「公開的資金盤賭局」。而更困擾我們的,是那些真假難辨,既不時被指為資金盤,又披上合理包裝的模式。比如 Fcoin 帶火的「交易即挖礦」。

6 月 20 日,幣安創始人趙長鵬在微博中將「交易即挖礦」模式「定性」為資金盤。其核心論據是,如果交易所沒有手續費收入,只靠平台幣上漲盈利,那麼將依靠拉盤生存。此後,不少媒體跟進,長篇抨擊 Fcoin 的資金盤模式終有崩盤的一天。

區塊鏈與傳銷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輿論場的大戰之外,不乏有創業者認為交易即挖礦只是獲客方式罷了,類似傳統互聯網的補貼。比如火幣創始人李林,他認為交易即挖礦只是一種早期營銷模式,相當於把整個平台的未來收益分給早期的貢獻者,這種模式確實不具備持續性。他還表示,這種模式應用不好會成為用戶很大的危害,如果交易所未獲得良性成長,風險巨大。「你要有非常巨大的能力來把控風險,要非常強的能力,在短時間內取得快速的發展,抓住交易挖礦的有效期,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交易所。」

但是,把交易即挖礦做成純粹資金盤的交易所並非沒有。Odaily星球日報曾報道,僅有數百用戶的交易所,靠著平台幣獲客、拉盤,每天盈利超過十萬元,這就是活生生的資金盤。

根據前述定義,資金盤有兩個特點:1、沒有造血功能(沒有價值),2、拆東牆補西牆(前人收益來自後人接盤)。仔細推敲之下會發現這個定義不夠嚴謹。

先用「歸謬」法,我們會發現滿足第二點的金融場景不在少數:股票、外匯、黃金等一切有二級市場或「能炒」的品類,大多數人靠升值而非分紅/交割盈利;風投、樓市、養老金等,何不都需要接盤俠;甚至保險的賠付金,也是來源於其他人投保。如前文所言,不少區塊鏈項目的運作方式確實類似傳銷。

可是,世界上存在著不少可能有價值,卻也具有投機屬性的金融產品。既然第二點不好用,判斷的關鍵點落在了是否有「造血能力」。

我們嘗試問這幾個問題:「投的錢去哪兒了;收益來自哪;標的本身有無價值;這個模式的終局如何?」一般來說,價值投資的回本周期較慢,而資金盤通常沒有真正的產品,只能靠高收益吸引後來者為前入者提供收益,獎金幾乎沒有沉澱(比如接近 100% 甚至以上的分紅比例,理論上回本越快,崩盤越快)。表面來看,收益率遠超常識,回本周期短,那基本可以判定為資金盤。

這意味著,一個金融市場中的企業(項目)一旦失去「造血能力」,就淪為資金盤。

不過,幣圈大多數都是早期項目,要求一個早期項目有「造血能力」並不現實。在互聯網模式中通常會換個問法:這個項目有無創造價值、有無滿足用戶痛點/需求。落到可統計指標中就是「你有多少用戶」?太早期的就只能看需求和團隊。

交易所、溯源、電商、遊戲、公鏈,我們能說區塊鏈行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用戶、只有散戶,卻很難說這些賽道沒有需求。於是判斷資金盤的關鍵都落在了團隊。

是不是資金盤,取決於真實用戶有多少,取決於創始人一念之間,取決於項目最後有沒有成功。

這就是所謂的「薛定諤」的資金盤:不到崩盤那天,你都不知道它是不是資金盤。

說回 Fcoin,如果真實交易量>刷單量,它就不是資金盤;但互聯網有句話叫做用戶習慣養成,就算初始都是刷單,後來轉化成真實交易量,是不是就從資金盤變成非資金盤了呢?上述市值管理團隊負責人甚至說到,如果平台起初賺了大把錢,他可以後來才開始認真做事,用這些錢不斷去嘗試新玩法,洗白自己,起碼你活下來了。「最怕的是,你能用傳銷的方式賺錢時,你怕這錢太臟不屑賺,之後才後悔莫及。」

劣幣驅逐良幣

二級市場、市值管理之風氣普遍存在,發幣決定著你無法安心做事。一位創業者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他朋友的公司本來做得半死不活,「但也是在做事」,有意「發幣自救」。「我告訴他你一旦發幣,就不可能好好做事了。」果不其然,碰上熊市,即便發了幣,這家公司也還是虧的,但 CEO 卻已經將「發幣」視為了絕地求生的救命稻草。

「區塊鏈是我見過的最怪異的圈子,在技術、信仰、理想的包裹之下,已經無法分辨這是什麼。」一位知名交易所前員工跟 Odaily星球日報感嘆,「這個圈子可能聚集著全中國價值觀最不正確的人。」

誠然技術圈中不乏類似中本聰等區塊鏈極客信仰者,但他見得更多的是所謂「區塊鏈創業者」和「信仰者」——心懷技術理想、口談去中心化和烏托邦,以為自己在做、在投資有價值的事,實際上連什麼是區塊鏈和能解決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人跟宗教騙局中的受騙民眾有何區別?

可是在區塊鏈中,他們不是外圍被騙的受害者,而是這個謊言的編織者和背書者。他們不是二三線城市的人微言輕的市井小民,而是手持百億基金、能撬動一眾韭菜的意見領袖。

曾經投身資金盤的是一群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人,他們「蠱惑」的也是最弱勢的人。而加上「區塊鏈」的濾鏡,社會地位更高、能一呼百應的大佬與項目方站在了一起。這些自帶流量的人,如滾雪球一般吸引著後繼者填坑買單。在前沿技術與社會實驗的口號下,很難看懂,也很說清,它究竟是什麼。

說穿了,早期項目投資本身也是九死一生,機構有甄別機制,更有風險承擔能力,散戶沒有。監管規定上市公司需要業績支撐,區塊鏈二級市場則是一片空白。

在這個市場里,面對層出不窮的誘惑,大部分人沒有能力辨別,這究竟是助你一本萬利的投資,還是累你血本無歸的騙局。

可以確定的是,眼前為如斯豪賭,身後是萬丈深淵。

馬夫羅季的傳記電影中《MMM金融金字塔》中,他在招攬合伙人安東時說:

資本主義建立在每個人貪婪的基礎上,這些貪婪各自為戰,耗費了巨大能量,我可以購買貪婪,收集這種能量。

每個人帶來貨幣形式的個人貪慾,利息越來越多,貪婪也不斷增長。

與黃金不同,貪婪是取之不盡的資源。一個人得到的越多,他想擁有的就越多。

貪婪無處不在,沒有那麼大的資本,你就配不上那麼大的貪念。

(韓城、由熙、東經均為化名,感謝接受採訪的知情人士。)

作者:盧曉明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