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性上升:投资者需要知道的

波动性上升:投资者需要知道的

近几个月市场的波动性一直在上升,投资者需要意识到市场波动性增加带来的潜在风险。 波动性衡量投资者在投资特定资产时所承担的风险量。 当波动率很高时,这意味着该资产更有可能经历价格的剧烈波动。

什么导致波动?

有几个因素会导致市场波动。 这些包括经济新闻、政治事件和投资者情绪。 经济新闻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对失业、利率上升或其他经济指标的消息做出反应。 政治事件也可能导致波动,因为投资者可能不确定选举或其他政治事件的结果。 最后,投资者情绪也会导致波动,因为投资者可能对特定资产持乐观或悲观态度。

投资者如何为波动做好准备?

投资者为波动做好准备的最佳方法是分散投资并制定周密的投资策略。 分散投资允许投资者将风险分散到各种资产中,并将任何一种资产的潜在损失降至最低。 此外,投资者应该有一个考虑到他们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时间范围的深思熟虑的投资策略。

在动荡时期投资有什么好处?

在动荡时期投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以折扣价购买资产的机会。 当市场波动时,投资者可能能够以低于更稳定时期的价格购买资产。 此外,投资者或许能够利用短期价格走势并利用任何潜在收益。

在动荡时期投资有哪些风险?

在动荡时期进行投资也可能存在风险,因为如果投资者投资的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他们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此外,如果投资者在动荡时期进行交易,他们可能需要缴纳更高的税款。 最后,投资者应该意识到市场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波动,他们应该做好相应调整策略的准备。

结论

市场波动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冒险的提议。 然而,通过分散投资并制定周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为动荡时期做好准备,并有可能利用任何潜在收益。 此外,投资者应意识到在动荡时期投资的相关风险,并相应地调整其策略。

Total
0
Shares
相关文章

数字谋杀:内幕交易和疯狂的故事

数字谋杀:内幕交易和疯狂的故事 在金融界,内幕交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禁忌行为,这是有充分理由的。 它被定义为基于非公开信息买卖证券,这些信息通常由有权访问机密数据的人获得。 在某些情况下,内幕交易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但这是非法的,而且往往会导致严厉的处罚。 著名对冲基金经理大卫·艾因霍恩 (David Einhorn) 参与内幕交易的故事是一个警示故事。 2006 年,艾因霍恩揭露了一家领先科技公司的内幕交易。 他发现该公司一直在虚报其收益以提振股价。 此信息不为公众所知,艾因霍恩公开揭露欺诈行为的决定导致公司倒闭,艾因霍恩也因此声名狼藉,成为备受瞩目的卖空者。 然而,艾因霍恩的成功因他卷入了 2013 年曝光的另一起内幕交易丑闻而蒙上阴影。在与苹果公司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艾因霍恩敦促该公司发行优先股。 此举将有利于 Einhorn 的投资公司,但这也是 Apple 管理层考虑了一段时间的事情。 艾因霍恩随后公开披露了他的立场,推动苹果公司发行他和他的公司投资的优先股,在此过程中赚了数百万美元。 然而,此举被认为是非法的,因为它基于未向所有投资者披露的非公开信息。 艾因霍恩因违反证券法被罚款 1120 万美元,并面临公开羞辱。 他被迫承认,他在华尔街的声誉永远受损。 围绕内幕交易的争议不仅限于艾因霍恩,此类丑闻已经影响金融业数十年。 最臭名昭著的内幕交易案例是伊万·博斯基 (Ivan Boesky),他是一位通过非法股票交易行为积累财富的股票交易员。 博斯基以其腐败行为而闻名,他经常因一句令人难忘的名言而被人们铭记,他宣称“贪婪是好的”。 然而,他的命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最终被抓获并被指控犯有内幕交易罪。 博斯基的证词牵连到著名的债券交易员迈克尔·米尔肯,并导致米尔肯因证券欺诈罪被定罪并入狱。 Boesky 和 ​​Milken 的案例标志着金融业的转折点,新的法规出台以防止内幕交易。 尽管如此,内幕交易在投资界仍然存在,许多交易者试图规避法律并获取非法利润。 这些丑闻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前 SAC Capital 交易员马修·马尔托马…
阅读更多

通过均线判断股票回调、反弹的强弱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用“均线”判断股票回调强势的方法。首先我们看均线与股价回调的关系,有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种:回调不跌破均线,回调强度:强。 第二种:回调跌破均线,且在短时间不能收回,回调强度:弱。 第三种:回调跌破均线,但是快速收回,回调强度:一般。 我们选取均线时就以20均线为例,因为20均线已一个月的交易时间。 均线是代表平均成本,如果回调没有跌破20均线,说明多方强势,空方无力。这个调整就是强势调整。如果跌破20均线后有快速站上20均线,说明多方还是可以守住筹码腹地的,所以回调强度一般。 可以看出,如果股价回调20均线不破,其后股价继续走强的概率很大。如果股价回调跌破20均线快速收回,股价继续强势概率减小,有的在新高附近震荡。如果股价跌破20均线后,不能快速收回,其后大概率在高位宽幅震荡。 注意事项: 如果股价回调20均线不破,可以止跌介入。 如果股价回调跌破20均线快速收回,也可以在站上均线后介入,但是要注意股价如何突破前高。 如果股价跌破20均线后,不能快速收回,不能介入,有仓位的可以在前高或者反弹后减仓。
阅读更多

[前瞻1018]明日A股救市是否会真的到来?

一、重要资讯解读: 1. 中国未被列汇率操纵国 美国财政部17日公布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均未操纵货币汇率。 点评:美财长接受中国并无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结论,将可避免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总统阶段,就曾扬言若当选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本次美国财政部似乎又顶撞特朗普。 特朗普欲列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主要原因还是中美贸易中美国逆差额较大,前期人民日报发布雄文称逆差这么大不是中国不买,而是美国不卖,美国若将对华出口管制放松至对巴西的水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缩减24%。 2. 刘鹤: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 10月17日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点评:说实话上周末证监会、深圳国资委表达对质押爆仓公司慰问以来,这周全国各级部门陆续表达了对于这类企业的关怀。 3年前煤炭有色水泥等以国企为主的上游资源股也是一片惨烈,直接威胁到银行贷款安全,民间讨论的方案主要为债转股。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供给侧改革列为首要目标,用行政手段关闭了过剩产能,很多被砍掉的主要是规模偏小的民企。此后,上游资源价格回升,国企们盈利回升,直接解除了银行贷款坏账威胁。此举操作的手法堪称经典。 时至今日,随着股市大跌,民企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再临压力,质押资金来源主要来源是银行和券商,同样也是考验金融系统安全。预计自上而下的政策仍有望出台,股权质押主要在股市,对于证监会政策空间我们仍充满期待。 3. 北京证监局发布了对于东方园林债务处理措施的建议函 10月17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建议函,”建议各债权人从大局考虑,给予公司控股股东化解风险的时间,暂不采取强制平仓、司法冻结等措施,避免债务风险恶化影响公司稳定经营。” 点评:公司主要业务为市政园林环保工程,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这个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公司2018年中报实现净利润为6.64亿元,还是具有一定赚钱能力的,公司货币资金为20亿元,也不算少,不过公司的流动负债达到了253亿元,占总资产的90%,短期债务压力非常大。 二、主题掘金 1.粤港自贸区 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17日向媒体发出采访通知指,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将于本月23日在珠海举行。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由桥、岛、隧道和粤港澳连接线组成。 点评:临近十九届四中全会,作为标志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开通有献礼的意味,国内区域性政策仍是比较多的,海南自贸区、粤港自贸区、雄安新区、上海自贸区,在弱势环境下炒作力度没有以往强烈,短线仍值得关注,建议关注珠海港、深赤湾A、盐田港等。 2. 关键元器件缺货 宏碁、华硕部分产品涨价10% 事件:据中国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因受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英特尔(CPU)等关键元器件缺货的影响,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17日证实,宏碁北美市场部分PC产品售价已上涨10%。 点评:MLCC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被动元器件,受供需缺口放大带来了一年多缺货涨价行情,建议关注风华高科、三环集团、洁美科技等。 三、策略分析 央行昨日披露9月份金融数据,对于社融统计口径做了一定调整,对于这种掩饰行为市场似乎比较反感,纷纷选择用脚投票,周四A股全日大跌。 对于9月份人民币货款增加1.38万亿元略好于市场预期,M1、M2同比增速亦较8月略有加快,以及政府地方债大增托底的利好消息则视而不见。这个也是熊市的特征吧,眼里只看见利空,忽略利好消息。 明日将披露9月份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数据,预计消费数据不容乐观,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望回升,在大家眼里只看到利空的情况下,建议在披露数据前以观望为主。 截止今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2486点,远高于12-14年的2000点磨底点位,但是深圳成指及创业板指数已连续7个月月线收阴给股民带来的痛苦记忆已远超12-14年间,痛苦指数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目前相对于12-14年来说,最主要的区别还是杠杆的使用,不管是股权质押风险还是两融风险,都是杠杆爆仓风险,预计政府部门不会坐视不管。15年股灾期间政府救世也是因为杠杆爆仓引发的连锁反应。 目前质押爆仓风险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升能使部分股权脱离风险,证监会应该大有所为,暂停IPO是成本最低的救世手段,上周末证监会表示下周没有IPO发审会安排,是否会暂停保持跟踪。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