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电商法出台,代购们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

如今,谁的朋友圈没有几个(或几十个)代购?

在价格的吸引下,在尽可能透明的沟通下,代购看起来很可靠。于是,代购成为了国内消费者的好友,国内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

目前代购从业者以个人代购为主。这些代购们,可能是年轻的留学生,是为数不多有能力移居海外的华人,是拖着拉杆箱飞来飞去的空姐……行业整体乱象丛生难以管制。

近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发布,其中便涉及了对代购行业的政策收紧。代购行业真会如网上所说那样,因此消失吗?新的电子商务法将如何影响代购行业?

代购准入门槛提升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目前代购从业者以个人代购为主,除了那些专业从事代购职业人员外,有一大部分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中国侨民等,他们通过淘宝店铺、微店、朋友圈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经营。

可是如今,对于这些在网上开店的个人卖家来说,以往注册就能开店卖货的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根据《电子商务法》的相关条例

也就是说,电商经营者被明确要求需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和税务登记,自然人网商正式进入行政监管视野。这意味着以自然人网店名义不纳税的”避税红利时代”将不再存在。

代购们都是通过赚取产品买卖价差获利,买卖价差中一部分源于国内外定价差异,一部分源于避开产品进口税、关税等税收,再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个税征管制度的缺失,整体行业利润丰厚。

以澳洲为例,根据澳洲媒体估计,当地至少有将近4万名代购,每个代购平均有1000位微信好友,消费群体能建立一个新澳洲。在澳洲,勤奋一点的代购一年能拿到人民币20万至50万收入,相当于当地中产的水平。

如今电子商务法的实行有望规范代购行业,暴露出代购税收的死角,该行业的盈利能力在将来也有可能被大幅压缩。

此外,在电子商务法公布之前,关于个人网店纳入登记范围、推进线上线下平等问题的呼声就一直都很高。

据艾瑞咨询,我国网络购物零售额从2007年的560亿元发展至2017年的6080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56.78%,增速远高于线下渠道增速。

但是,一方面自然人网店营业额飞速增长,一方面却有大量假冒伪劣、违禁品的销售在通过自然人网店进行,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谁将受益?

代购行业整治减少了消费者境外消费渠道,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消费回流。

我国奢侈品消费能力强劲,整体奢侈品消费占全球三成以上,但消费外流现象严重。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有70%发生在境外,其中以日韩及港澳台为主要消费地区。

外流的奢侈品消费主要实现途径包括出境游自行购买、代购等,根据韩国相关数据估算,2017年代购消费占韩国免税市场的60%左右(代购消费占海外游客免税店消费80%,海外游客消费占韩国免税行业营收74%)。

作为境内消费者实现境外消费的主要途径,代购行业如今因电子商务法出台而被整治,行业利润将被压缩,因此中小代购将大概率退出市场,代购整体规模缩减,代购渠道萎缩将助力该部分消费回流。

受此影响,百货、跨境电商、免税店将有望获得消费回流增量。

我们对比了主要品牌免税店及品牌官方旗舰店部分产品价格,官方旗舰店产品价格高出日上免税店50%以上,高出海棠湾30%以上,相比之下免税店价格优势明显。

目前国内主要的跨境电商有小红书、天猫国际等,但此类平台产品种类齐全度仍然欠缺且面临假货风险。

今年2月7日,中消协发布2017年”双11″期间网络购物体验调查结果,发现海淘商品成仿冒重灾区,在获得鉴定结论的53个样品中,有16个涉嫌仿冒,比例高达30%。京东、淘宝、网易考拉海购、聚美优品等均榜上有名,部分问题商品还出自这些电商平台的自营店铺。

因此尽管跨境电商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可是相比免税仍缺乏竞争力。而免税渠道在三条主要渠道中优势最明显,有望承接消费回流主要增量。

而且法案的出台,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大好事。

总的来说,《电商法》的出台,并不是说严厉打压代购平台,只有部分中小代购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环境,降低买到假货的概率。

除了对代购、电商等立法,还有一些新规也对消费者很有好处,比如:

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平台上卖家的商品有问题,比如奶粉是假的、红酒是假冒的、化妆品是假的等等,那么平台也得承担责任。

“刷好评”行为将被禁止。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