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米爾納德邦的海嘯嬰兒正在慢慢治癒2004年的傷疤

NAGAPATTINAM:
這是一個故事,講述了官員們如何應對災難,甚至是世紀之交襲擊14個國家的海嘯,其後果如何仍然使人們不顧婦女的渴望,尋找治癒之道。

2005年12月26日上午,海嘯襲擊了南亞和東南亞,瓦利納亞吉(Valli Nayagi)去了泰米爾納德邦沿海的Tharangambadi鎮參加葬禮。當水湧入房屋時,她的兩個孩子都在她的腿上。她回憶說:「我儘可能長時間地緊緊抓住他們,」她坐在自己位於Nagapattinam區Keechankuppam的房子里。

她四歲的女兒Kowsalya和兩歲的兒子Venkatesh的照片掛在客廳里,上面開滿了鮮花。

「水吞沒了我,我失去了知覺。我放開了我的孩子們,」她崩潰地說,「當我醒來時,我陷入了棘手的灌木叢中。我的孩子們沒有任何跡象。第二天,她在當地一家醫院找到了科沃薩利亞的遺體。尚未發現Venkatesh的屍體。

悲劇發生兩個月後,即2015年2月,Nayagi在當地醫院接受了她在海嘯發生前進行的絕育手術的逆轉。

她說:「去醫院時我手上的傷口沒有癒合。我接受了絕育手術,然後失去了孩子。我丈夫問我為什麼還沒有死,「 她說。因此,她決定接受泰米爾納德邦政府的資助,進行「再通」手術。

根據一項政府計劃,共有189名婦女接受了逆向消毒的程序,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舉動。為了幫助社區應對悲劇並繼續前進,該計劃被社會工作者和性別專家描述為漸進式和父權制。

13歲的拉加萬(Raghavan)(中心)是海嘯發生後在納加帕蒂納姆(Nagapattinam)出生的孩子之一。13歲的拉加萬(Raghavan)(中心)是海嘯發生後在納加帕蒂納姆(Nagapattinam)出生的孩子之一。

海嘯發生十五年後,這些再通外科手術後出生的孩子現在是青少年,他們對父母所經歷的創傷幾乎一無所知。

然而,儘管他們出生時存在爭議,但這些少年仍然象徵著人們在悲傷和內gui感揮之不去中的希望。

13歲的拉格萬(Raghavan)是「海嘯寶寶」,因為自然災害後出生的孩子在社區中廣為人知。他不了解大驚小怪的事情。「他們在學校教給我們有關這件事,並且發生了一件大事。每年都在收藏家的辦公室里,」他輕描淡寫地說。

不過,他的母親R. Mahadevi對他很有耐心,並把他的出生描述為「奇蹟」,在海嘯中她失去了四個孩子中的三個。

她說:「在家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靜……我已經習慣了四人格鬥和屋子裡的騷動。」海嘯過了幾個月,她遇到了一名接受逆轉手術的婦女。又懷孕了,很高興。我想以同樣的方式;我想再次感到快樂。」

海嘯過後,許多婦女不僅要面對失去孩子的悲痛和倖存的罪惡感,還必須面對重男輕女的社會,因為重男輕女的社會只把她們視為生育子女。他們被稱為「不育」和「不適合結婚」。儘管房屋,船隻,寺廟和教堂最終得到了重建或補償,但兒童的流失給社區留下了空白。

為了幫助悲傷的父母,州政府推出了有償再通計劃。母親可以在政府醫院接受手術,費用約為¥ 25,000,也可以在私立醫院獲得治療的補償。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份報告,兒童占海嘯受害者的三分之一,並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鑒於他們在八個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中佔總人口的39%,這一事實不足為奇。

在納加帕蒂納姆,兒童也占死亡人數的近30%。根據政府數據,在6,065人死亡中,有1,776人是兒童,其中許多未滿12歲。 1970年,全國範圍內實施了計劃生育計劃,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成為首批推出大規模絕育手術的母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失去孩子的母親已經被絕育。到2002年,該州27歲以下,育有兩個孩子的婦女中約有44%被消毒。

泰米爾納德邦災難管理專員J. Radhakrishnan表示:「我們認為,重新改建計劃是幫助社區前進的重要途徑。」他當時是坦加布爾的地區收藏家,並且是戰後第一批出現在現場的人。海嘯。

接受女性必須擁有「自己的孩子」的想法似乎會倒退,但沒有太多選擇,Radhakrishnan說:「父母想要孩子。在這樣的時候,我不建議收養孩子。這本來會很不敏感。重新通氣的程序給了他們一線希望。」

他知道印度的收養程序是一件漫長的事情,悲傷的父母沒有時間或精力等待。婦女的絕育手術包括輸卵管切除術,切除並封閉將輸卵管連接卵巢和子宮的輸卵管。為了扭轉這種情況,外科醫生將管重新連接。

再通後妊娠成功與否取決於輸卵管切開了多少,且該比率通常較低。當地的一家非營利組織Sneha對參加手術的189位婦女中的67位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只有13位是受孕者,成功率為19%。

社會工作者說,該計劃的制定是出於良好的意願,但並未經過深思熟慮。 Sneha性別部門負責人Vanaja Narasimhan表示:「不生育的女性受到社會的恥辱。」在進行調查時,我遇到了許多威脅要離開妻子的男人。如果他們不能生育孩子,」她說。納拉西漢(Narasimhan)說,該計劃常常帶來過高的希望。 「沒有任何形式的諮詢。沒有進行正確的檢查。有大量的歇斯底里,這些手術進展順利。實際上,成功率很低。」

政治學家,《南亞婦女與災難:生存,安全與發展》的政治編輯,史瓦納·拉賈戈帕蘭(Swarna Rajagopalan)表示:「災後政府的政策往往會加強固有的父權關係,而不是利用它們來轉變社會以確立婦女的權利。」她說:「本來意圖不錯,但是這樣的政策強化了這樣的觀念,即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自主權,決定生孩子還是不生孩子的決定仍然由男人決定。」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