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美中競爭者暴露出差異,阻礙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

美中之間的競爭在貿易戰中得到充分展示,這凸顯了他們在思考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應扮演的角色方面的根本差異。一些專家說,這種分裂正在破壞解決諸如氣候變化等緊迫的全球問題的努力。

「在中國,企業的角色是不同的。決策過程通常包括與企業舉行會議,但他們不在會議桌上,」氣候領導委員會中國區主任泰雅·史密斯在彭博新經濟論壇上說。上周在北京。

史密斯說:「您想要買進。您需要讓人員和組織參與到從根本上改變整個能源系統的意義的過程中。」 「中國的計劃經濟無疑會給這裡帶來一些挑戰。」

這次會議聚集了商界和政治領袖,探討了私營部門如何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

北京對國有企業的傾向使人們對中國經濟中私營部門的未來產生懷疑

自從一年多前美國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中國進行貿易戰以來,中央政府在引導經濟中的作用-繼續依賴國有龐然大物和創新的私營公司-一直受到關注。他爭辯說,中國在公平競爭上沒有發揮作用,對公司給予補貼,操縱人民幣匯率,無視知識產權並為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製造障礙。

中國否認特朗普的主張,並指出了其正在進行的許多變化,以開放給更多的外國競爭者。

兩國目前正在就部分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貿易戰:美國大豆農焦急地等待與中國達成交易,但巴西,阿根廷出口商希望「無交易」

在彭博論壇上,有關中國在經濟管理中作用的觀點分歧。

來自中國境外的發言人警告說,政府仍然在經濟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破壞了需要通過突破性創新和新思路來解決此類問題的私營公司的發展。他們說,此外,北京制定政策時沒有大型石油公司等國營公司的足夠投入,這使得解決全球問題變得更加困難。

「我認為,(中國)私營部門通常會對國家的復興感到擔憂,因為這意味著資源將從私營部門轉移到國有部門,這也可能因此暗示著創新的放緩,否則可能會發生在非常活躍的私營部門。」夏琳·巴爾謝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說道,他曾在1997年至2001年期間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該國的主要貿易談判代表。

她在會議上說:「(中國)國有與私營部門之間的內部平衡尚未解決。」

中國專家不同。

與政府有聯繫的智囊團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主席謝福占說,中國的國有和私營公司不是在互相對抗,而是在「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席寧吉哲為中國的模式辯護,稱該國98%的產品是由市場力量決定的。

儘管北京削減了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總數,但國有企業的資產卻通過合併而增長。

去年,此類資產達到58.2萬億美元(8.2萬億美元),高於2017年的54.5萬億元。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估計在23%至28%之間銀行報告於7月發布。

前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謝夫斯基說,世界正處於關鍵時刻。

「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沒有必然的結果,但是經過二十年的精心管理,中西關係一直在發展。今天的複雜性將需要一個更可信,更現實,有效的框架來實現。東西方關係。」她說。

《南華早報》的更多內容:

  • 由於特朗普再次威脅要儘快達成貿易戰協議,中國將保持沉默
  • 中國在貿易戰妥協中提高對知識產權盜竊的罰款
  • 中國10月份的出口可能暗示有「穩定」的跡象,但在美國貿易戰中仍然「不容樂觀」
  • 由於貿易戰和生產者價格下滑,中國10月份工業利潤創2011年以來最大跌幅

閱讀《南華早報》上的原始文章。有關《南華早報》的最新消息,請下載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版權所有2019。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