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亞洲的奇蹟經濟體為印度的貿易政策提供了教訓

印度本月初放棄了在曼谷舉行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向世界發出信號,它無法與RCEP的其他15個成員國競爭自由貿易安排。這暴露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的薄弱環節。

但是,RCEP的表演很多,而曼谷只是第二幕的結束。還會有其他行為。協議背後的主要推動者中國已經表示,印度的擔憂將得到解決,澳大利亞和其他成員國也將解決。我們從這裡走的路還有待觀察。但是,為什麼印度走開了? Biswajit Dhar(印度教,2019年11月7日),Deepak Nayyar(薄荷,2018年11月8日)和其他人解釋了為什麼印度除了在此階段撤軍外別無選擇。

首先,如果沒有關稅保護,印度工業就無法與大多數RCEP合作夥伴(尤其是中國)的工業產品競爭。印度最初的談判是關於取消對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國家/地區的80%進口商品的關稅,以及僅對來自中國的42.5%的關稅,但印度後來被迫接受更大範圍的關稅削減。它還無法確保嚴格的原產地規則和其他保障措施。因此,有人擔心RCEP會導致工業進口激增。

第二,低生產率的印度農業(主要基於小型和邊緣農場)無法與其他國家的高生產率農業企業競爭。但是,農業是大部分印度勞動力的主要謀生手段。因此,印度在所有自由貿易協定(FTA)中都反對農業自由化和關稅削減。同樣,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乳製品生產國,但效率低下,其乳製品部門需要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關稅保護。加入RCEP,所有這些都將成為歷史。

第三個問題是電子商務。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RCEP國家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的進口產品無需繳納任何關稅,這意味著除關稅削減外,國內市場的開放程度將大大提高。 RCEP關於信息和伺服器位置的跨境傳輸的規定也將與有關電子商務和數據安全的國家政策草案相衝突。 RCEP的跨境投資條款與印度的雙邊投資條約也存在類似的衝突。

由於這些和其他原因,幾乎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工業,工會和農民組織,都遊說不加入RCEP。從Bharatiya Janata黨及其下屬Swadeshi Jagran Manch到印度共產黨的國會黨(馬克思主義者),各個政治派別的團體也都如此。政治上,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別無選擇,只能走開。

我們當中只有一些相信低關稅自由貿易體制能夠迫使印度企業提高競爭力的經濟學家對印度的退出感到遺憾。這被視為25年前建立的自由貿易體制不斷逆轉的一部分。在過去的三年中,製造業的平均關稅沒有下降,反而從11%上升到14%左右,而農業的平均關稅從33%上升到近39%。定量貿易限制也以各種方式出現。但是,重要的是要查看證據。印度在FTA方面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令人失望。儘管貿易增長了,但印度與這些國家/地區中大多數國家的貿易逆差也有所增加。據認為,印度在服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是,正如Amita Batra指出的那樣(《商業標準》,2018年8月28日),印度從FTA獲得的服務除商品以外沒有更多。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自由貿易協定已經促使印度企業提高競爭力。

那麼,我們該何去何從?全球價值鏈(GVC)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渠道,這些GVC集中在區域FTA中。為了增加出口,印度別無選擇,只能加入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在亞洲,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退出了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該夥伴關係旨在排斥中國,而中國領導的RCEP仍然是唯一的選擇。它是一個大型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區,其成員約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40%(以PPP計算),在世界人口中所佔的份額甚至更大,在全球貿易中所佔的份額也很大。從TPP的廢墟中崛起的全面和漸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所有成員,也是RCEP的成員。因此,這仍然是印度最好的選擇。它能否在幾個月內實現七年來未能獲得的更好的條件,值得懷疑。但是印度必須使RCEP選項保持儘可能長的時間。同時,印度應在歐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區大力探索自由貿易協定。

自貿協定的成員資格是出口快速增長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這將要求印度企業更加積極地爭取更高的生產率。東亞,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的「奇蹟經濟體」表明,「強硬」國家是如何通過產業政策實現這一目標的。確定對快速增長至關重要的戰略性行業,挑選這些行業的贏家,支持它們成長為全球規模,然後迫使它們變得有競爭力或失去國家的支持。這種方法沒有什麼合理的,但這就是東亞國家開始主導全球經濟的方式。印度的「軟」國家是否有能力,是否願意走這條道路,將決定其經濟是作為成功的國家主導的資本主義的典範還是在裙帶資本主義的泥潭中掙扎的模式而出現。

Sudipto Mundle是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的傑出研究員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