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轉化為實際經濟增長的能力需要現實檢查警告中國學者

就其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而言,已經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與石油和電力進行了比較,但這種炒作能實現嗎?

越來越多的學者(包括一些中國學者)呼籲對備受吹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進行現實檢驗,認為這可能成為所謂的索洛悖論的受害者。

該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描述了「信息技術投資措施與國家一級產出措施之間的差異」。儘管同期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但該理論用於幫助理解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國生產率增長的放緩。

南開大學教授,中國南開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杜傳中表示,隨著人們對這項技術的長期研究和投資及其對基礎設施和協作技術的依賴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工智慧可能會面臨同樣的矛盾。

杜在上周末於北京舉行的關於人工智慧的學術研討會上說:「目前,人工智慧的主要影響仍在服務領域。」 「任何促進位造業發展的道路都還很遙遠-圍繞新的演算法,支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存在空白。」

美國科技總監:中國正在威脅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競賽中的領先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楊丹輝贊同杜的言論,他說,儘管全球範圍內對公共安全進行改造,但公共安全仍然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應用。

她說:「製造商面臨的第一大挑戰是空錢包。」 「採用尖端技術需要大量開支,而更可行的替代方案成本較低,但有可能在幾年內失去重要性。」

中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30年成為人工智慧的全球領導者。根據2017年發布的詳細路線圖,政府預計,到2020年,被定義為核心人工智慧的領域價值將達到1500億元人民幣(212億美元),而與此相關的工業將達到1萬億元。

到2025年,隨著人工智慧在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農業和國防基礎設施中的廣泛採用,這些價值預計將分別超過4000億元和5萬億元。

根據路線圖,到2030年,中國的目標是在創新和建設智慧經濟方面引領世界。在價值超過10萬億元的相關產業的支持下,被定義為核心AI的領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元。

然而,根據這些學者的說法,技術在驅動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揮重要作用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

儘管如此,該國仍在推進將AI應用程序集成到各行各業的計劃,其中面部識別技術可用來抓捕罪犯,核實應試者並起名和羞辱未成年人,例如馬路過客者和票務員。

專家稱,人工智慧將補充而不是取代人類

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等其他應用也已進入零售,金融和醫療保健領域。

楊補充說,另一個警告點是,最新的工業革命將使技術更快地迭代。

她說:「下一代技術甚至在上一代產業化之前就已準備好採用。」以電信為例,其中5G在4G普及之前就已經開始商業化部署。

她說:「隨著研究費用的激增,新技術將變得更加昂貴,因此對於可擴展的採用將越來越不確定。」

然而,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的最新報告認為,儘管索洛悖論可能會回來,但它會像1990年代那樣得到解決,當時由科技,零售和批發等幾個部門帶動了美國生產率的增長。

報告說:「如今,隨著數字化,我們生活在索洛悖論的第二輪中。」 「數字化蘊含著巨大的提高生產力的機會的希望-但收益尚未實現。」

有關中國科技的更多見解,請訂閱我們的科技新聞通訊,訂閱我們的《中國科技內幕》播客,然後下載《 2019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報告》。還可以在我們的姊妹網站Abacus上漫遊屢獲殊榮的互動式數字地圖「中國科技城」。

閱讀《南華早報》上的原始文章。有關《南華早報》的最新消息,請下載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版權所有2019。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