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暴漲,詳解25家企業的「造富」能力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唐亞華 黎明

編輯 | 魏佳

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正式上市交易了。

 

歷時八個多月,250多天,科創板終於在7月22日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科創板時代」。

從股價表現來看,開市即大漲,一度有4隻股票漲幅在200%以上,但隨後高開低走,截至9時40分,漲幅超100%的個股縮減至7隻。截至9時48分,首批25家公司合計成交額突破百億大關,25家企業催生120多個億萬富翁。

首批上市的25家資本市場的新生力量誰會持續走強?歷時八個多月的科創板開板之路經歷了什麼?科創板會「送錢」還是「割韭菜」,未來將是什麼走向?

燃財經(ID:rancaijing)梳理髮現,首批25家企業聚集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產業等領域,基本符合上交所對於科創板的定位。它們最近一年均為盈利狀態,凈利潤最高的是中國通號,達2億元;在研發投入上,有10家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超過10%,其中有4家超過20%。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科創板不受市盈率23倍的限制,這25家企業的市盈率從19倍到171倍不等,總體平均市盈率為53倍,60%的企業市盈率在30到50倍之間,發行價也相對高於A股新股發行價的整體水平。

自2018年11月提出科創板以來,對應的規則與執行一直在緊鑼密鼓地跟進。截至2019年7月18日,上交所共披露的科創板受理公司已經有148家,其中28家在證監會註冊生效,還有更多的公司在趕來的路上。

伴隨著證監會、企業、投資機構、券商、律所等各方的發力,不少股民摩拳擦掌,有人樂觀認為第一批科創板企業是「送分題」,也有人指出相比A股更高風險的科創板是機構搏殺的戰場,散戶容易被「割韭菜」,但猜測都還未被驗證,一場資本與市場熱情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首批25家明星股全景掃描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後,市值第一股誕生,為中國通號。截至9點31分,漲幅排名前十如下。

數據截止至9點31分

來源 / 同花順

 

首批登上科創板的企業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燃財經梳理髮現,從25隻新股發行價格來看,最高的為樂鑫科技,62.6元/股;最低的為中國通號,5.85元/股。

製圖 / 燃財經

在行業分布上,這25家企業分布相對集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以及專用設備製造業,這兩大行業是主要行業,分別有9家和8家企業,佔了總數的近七成。具體而言,有晶元、半導體、光學模擬、物聯網、智能製造等。

製圖 / 燃財經

在地域分布上,註冊在北京和上海的企業最多,這兩個省市各上榜5家企業。其次是江蘇、廣東、浙江、陝西,分別有4家、3家、3家、2家。剩下的山東、福建、黑龍江三個省份各有1家。

 

製圖 / 燃財經

在營收規模上,按2018年的營收計算,這25家公司的年收入分布在2億元至400億元區間。年收入最高的是中國通號,這家公司2018年的營收為400億元,是其他24家公司總營收之和的2倍。年營收最低的是新光光電,它2018年的營收只有2億元。

製圖 / 燃財經

這25家企業中,有15家企業的年營收在10億元以下,10億元到30億元區間的有8家,30億元到50億元的有1家,50億元以上的有1家。

製圖 / 燃財經

在凈利潤方面,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最高的是中國通號,最低的是安集科技,凈利潤分別是34億元和4500萬元。

 

製圖 / 燃財經

凈利潤在1億元以下的有12家,1億元到2億元區間的有7家,2億元到3億元的有4家,3億元以上的有2家。

 

製圖 / 燃財經

科創板公司的科技含量備受重視,在研發投入上,有10家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超過10%,其中有4家超過20%。研發投入比重最高的是虹軟科技,這家公司2018年營收4.58億元,其中1.49億元投入到研發,佔比高達32%。

製圖 / 燃財經

在市盈率方面,這25家企業的首發市盈率從19倍到171倍不等,總體平均市盈率為53倍。大部分企業的市盈率分布在30到50倍之間,佔比高達60%。由於科創板公司發行價取消了23倍市盈率上限,因此整體定價水平相對高於A股新股發行價。

此前,上交所就科創板開市初期交易制度答記者問時指出,新股上市初期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往往較大,投資者應脫離此前單一的「唯市盈率論」,尋找最適合的價值判斷指標,理性投資。

 

八個月跑步奔向科創板

 

參照其它市場,科創板的進度確實驚人。從提交招股書開始,美股審核通常需要6個月,港股為8個月,A股進程慢的企業甚至有3-4年的,而科創板審核時間不超過3個月。

 

2018年11月5日,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消息一公布,正經歷了一輪募資難、融資難、退出難的資本市場沸騰了。緊接著在2018年12月下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科創板儘快落地,證監會、上交所隨即宣布科創板落地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之首。

 

規則永遠需要先行。2019年1月23日,科創板以及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方案及意見通過,到3月2日,證監會、上交所正式發布並即日起開始實施科創板「2+6」制度規則,內容包括證監會制定發布的兩項部門規章和上交所制定發布的6項配套業務規則。

 

十多天之後的3月18日,上交所就開始正式受理科創板企業申報。券商開始盤點自己手裡的案子,一些準備衝刺A股的公司也開始轉向科創板。

 

圖 / 視覺中國

 

企業也不願意放棄「科創板第一股」的名號,更何況,硬科技企業本身就面臨著研發和盈利周期長的困境,有了這樣一個不限盈利的專屬通道,符合條件就上科創板基本是企業共識。

 

發展進程出人意料的快。到3月22日,首批9家受理企業出爐,5天後,第二批受理企業名單亮相,系統進入「受理即披露」狀態。

 

4月4日,上交所公告聘任第一屆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公開發行自律委員會委員。4月16日,上交所召開第一屆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成立大會。4月23日,上交所公開首批3家企業的首輪問詢回復。

 

到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15日進行技術通關測試,意味著科創板交易系統準備就緒。6月19日,科創板第一股誕生,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披露上市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完成招股。

 

截至2019年7月18日,上交所共披露148家科創板受理公司,28家在證監會註冊生效,除了25家首批上市企業外,其餘3家註冊生效的科創板公司為柏楚電子、微芯生物、晶晨股份。

 

同時還有利元亨、世紀空間、安恆信息3家已提交註冊,昊海生科、天奈科技、恆安嘉新和安博通4家已經獲得上市委會議通過。另有87家已問詢,24家已受理,九號機器人和木瓜移動終止受理。

 

首批25個項目的保薦機構來自18家券商,其中,中信建投成為最大贏家,擁有5.7個科創板IPO項目,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緊隨其後。同時,企業背後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將直接受益。其中,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位居前3位。

 

政策力推,多方發力,250多天的時間,硬科技企業全新的面世通道伴隨著資本市場巨大的熱情就此展開。

「送錢」還是「割韭菜」?

 

不少人擔心,科創板登場以後,主板要被分流,下半年是不是要「涼涼」了?

 

對此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表示,「上交所參考中小板和創業板經驗,通過幾個維度的測算,如上市一周和一個月的日均成交金額和股指漲幅,發現新板塊上線不會對主板產生負面影響。相反,中小板和創業板等新板塊上線對主板和其他板塊有帶動作用。」

 

同時他表示,上交所做的相關測算,首批25家上市企業容量有限,如果按80%換手率來算大約會有300億成交金額,與滬深主板相比資金額較小,另外,市場並不缺資金,主要要看公司質地。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交易規則是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5個交易日後漲跌幅限制為20%,波動幅度超過A股,更適合能承受高風險的人士。

 

圖 / 視覺中國

 

此外,科創板的T+1制度也規定,當日買入的股票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所以上市首日「買到即是賺到」的市場法則不一定適用於科創板,因為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有可能是階段性高位,盲目追高買進被套的可能性也會很大。在5日內不設漲跌幅限制,當天又不能賣出的情況下,一天之內大幅度虧損的情況也有可能出現。

 

中登公司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A股自然人賬戶數1.53億個。而據上交所統計,截至6月底,科創板適格投資者開通許可權約290萬戶,約1.5億「小散」不能直接進入科創板交易。

 

對於科創板,股民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證監會辛苦保駕護航的科創板不可能「打臉」,尤其第一批上市的企業,應該是給股民「送錢」的;也有人指出,科創板熱度不會維持很長,最終會是機構、遊資搏殺的戰場,散戶投資者容易被「割韭菜」。

 

事實上,科創板開市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市場情形存在多種說法,一切都還在等待驗證。但最起碼,保持風險意識、分散投資、適當通過申購科創板基金參與投資是相對穩妥的做法,理性參與才有機會分享科創板紅利。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