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ovid-19大流行的第二波蔓延,對印度經濟將在22財年強勁復甦並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希望正在慢慢消失。
兩位數的增長起初並沒有多大意義。 這是流行病大流行的基年。 它唯一暗示的是,印度將能夠在本財政年度結束時接近大流行前的產出水平,並縮小Covid之前和Covid之後的增長路徑之間的差距。
由於該國部分地區仍處於封鎖狀態,經濟學家擔心這些限制,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不確定性將延長經濟修復的進程。
例如,摩根大通(JP Morgan)預計,即使到22財年末,GDP的水平也將比大流行前的預期水平低8%。
這取決於他們對21財年GDP收縮7.3%和22財年增長9%的預測。 由於4月至6月季度環比收縮7%的預測,對後者的預測已從早些時候的11.2%降低。 JP Morgan Sajjid Chinoy在題為「恢復中斷」的報告中寫道,但損害也可能會超出第一季度。
Chinoy寫道,儘管近期的坑窪可能比去年小,但這次可能有所不同的是,第二波浪可能繼續產生的不確定性。
奇諾伊並不是唯一一個將這些擔憂帶回家的人。
滙豐(HSBC)印度首席經濟學家普蘭祖爾·班達里(Pranjul Bhandari)在5月13日發布的題為「不確定性代價」的報告中說,第二波浪潮可能會比鎖定時期持續更長的時間。
滙豐銀行(HSBC)將22財年的GDP預測從之前的11.2%降至8%。 在他們的評估中,這意味著即使到23財年,印度經濟也有可能保持比大流行前的水平低12%的水平。
Bhandari指出第二波不同於第一波的四種方式。
一方面,狀態級別的鎖定是錯開的,而且難以預測。 其次,城市蔓延更多地集中在富裕的家庭,這帶動了更多的消費需求。 「那裡的情緒低落可能會損害經濟復甦。」 第三,農村地區的廣泛傳播可能會抵消強勁的農村需求帶來的舒適感。 最後,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會影響國內製造商的利潤。
當然,不確定性的最大來源仍然是疫苗接種的速度,如果接種速度不夠快,它將使該國面臨第三波風險。
巴克萊銀行首席印度經濟學家拉胡爾·巴喬里亞(Rahul Bajoria)對此表示懷疑,將他的GDP增長預期從第二輪衝擊之前的11%降至9.2%。 Bajoria說,在悲觀的「熊市情景」中,第三波衝擊到來,FY22的增長可能會低至7.7%。
並非所有人都放棄了兩位數增長的希望。
一方面,印度儲備銀行尚未將其22財年的增長預測定為10.5%。
德意志銀行的Kaushik Das的預測與印度儲備銀行的預測相符,他表示仍可能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達斯在5月19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儘管受到局部限制,但由於非常有利的基數效應,我們現階段維持22財年實際GDP同比增長10.5%的預測。」與增長相關的估計在現階段變得過於悲觀,就像在本日曆年年初過分樂觀一樣。」
QuantEco Research的創始人Shubhada Rao也計劃在22財年實現10%的增長。
在預測背後,關於消費者,生產者和放貸者將如何應對目前已經持續一年多的大流行,並威脅要防止重返曾經被認為是正常的大流行,還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
IDFC共同基金的經濟學家Sreejith Balasubramanian很好地總結了這些問題。
當Covid-19遭受打擊時,家庭資產負債表疲軟,槓桿率上升以保持高支出。 兩次浪潮的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它們。 在第一波浪潮過後驅使被壓抑的需求的一小部分高收入消費者會再次求助嗎? 也許吧,也許不是。 Balasubramanian寫道:「家庭很可能從這一切中崛起,對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都有影響。」
第二波浪潮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是值得思考的另一點。 正如公司的行為一樣,由於商品價格上漲,他們可能無法像第二波那樣保護利潤率。 「印度可以生產出口到強大的全球經濟中,但是要持續多長時間? 在沒有就業和工資增長周期的情況下,國內增長動力是什麼?」 Balasubramanian在他的筆記中問。
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第二波浪潮即使短暫,也可能對經濟造成重大損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即使4月至6月季度的經濟衝擊比第一波衝擊小得多,它帶來的收入和健康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增加規避風險的意識,並在接下來的一兩個季度推動復甦的步伐,」奇諾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