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稱比特幣為宗教?

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有一些廣告牌上寫著「加密貨幣是真實的」這樣的標語,奇怪地反映了德克薩斯州高速公路上隨處可見的關於耶穌的廣告牌。 像許多宗教一樣,比特幣甚至有與之相關的飲食限制。

宗教的骯髒秘密

那麼比特幣的先知、傳教士和飲食法是否使它成為一種宗教?

作為一名宗教學者,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宗教研究的骯髒秘密在於,沒有關於什麼是宗教的普遍定義。 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傳統當然存在並有相似之處,但認為這些都是宗教例子的想法相對較新。

今天使用的「宗教」一詞——一個模糊的類別,包括與上帝、來世或道德有關的某些文化觀念和實踐——出現在 16 世紀左右的歐洲。 在此之前,很多歐洲人都明白,世界上只有三種人:基督徒、猶太人和異教徒。

這種模式在新教改革之後發生了轉變,當時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開始了一系列戰爭。 這些被稱為「宗教戰爭」,宗教成為談論基督徒之間差異的一種方式。 與此同時,歐洲人通過探索和殖民主義與其他文化相遇。 他們遇到的一些傳統與基督教有某些相似之處,也被視為宗教。

非歐洲語言在歷史上沒有直接等同於「宗教」這個詞。 幾個世紀以來,被視為宗教的東西已經發生了變化,在確定某物是否是宗教時,總是存在政治利益。

正如宗教學者 Russell McCutcheon 所說:「那麼,研究的有趣之處不是宗教是什麼或不是什麼,而是『製造它』的過程本身——無論製造活動是在法庭上發生的,還是由一個關於他們自己的行為和制度的團體。」

批評者強調非理性

考慮到這一點,為什麼有人會聲稱比特幣是一種宗教?

一些評論員似乎在聲稱要引導投資者遠離比特幣。 Emergin-gmarket 基金經理 Mark Mobius 試圖壓制對加密貨幣的熱情,他說「加密是一種宗教,而不是一種投資。」

然而,他的陳述是錯誤的二分法謬誤的一個例子,或者假設如果某事是一件事,它就不可能是另一件事。 沒有理由說宗教不能同時成為一種投資、一種政治制度或幾乎任何其他東西。

不過,莫比烏斯的觀點是,「宗教」就像加密貨幣一樣,是非理性的。 這種對宗教的批評自啟蒙運動以來就一直存在,當時伏爾泰寫道:「沒有什麼比理性和常識更違背宗教和神職人員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將比特幣標記為「宗教」表明比特幣投資者是狂熱的,沒有做出理性的選擇。

比特幣既好又健康

另一方面,一些比特幣支持者傾向於宗教標籤。 McCook 的文章使用宗教語言來突出比特幣文化的某些方面並將其規範化。

例如,「stacking sats」——定期購買小部分比特幣的做法——聽起來很奇怪。 但麥庫克將這種做法稱為一種宗教儀式,更具體地說是「十一奉獻」。 許多教會實行十一奉獻,其中成員定期捐款以支持他們的教會。 因此,這種比較使坐式堆疊看起來更加熟悉。

雖然對某些人來說,宗教可能與非理性有關,但它也與宗教學者道格·考恩 (Doug Cowan) 所說的「良好、道德和體面的謬誤」有關。 也就是說,有些人經常認為,如果某物真的是一種宗教,那麼它一定代表了某種美好的事物。 「堆坐」的人可能聽起來很奇怪。 但是「十一奉獻」的人聽起來很有原則,很健康。

對於宗教學者來說,將某種事物歸類為宗教可以為獲得新見解鋪平道路。

正如宗教學者 JZ Smith 所寫,「『宗教』不是本地術語; 它是學者們為了他們的智力目的而創造的,因此是他們的定義。」 對於史密斯來說,將某些傳統或文化機構歸類為宗教創造了一個比較框架,有望帶來一些新的理解。 考慮到這一點,將比特幣與基督教等傳統進行比較可能會讓人們注意到他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

例如,許多宗教都是由具有超凡魅力的領袖創立的。 魅力型權威並非來自任何政府機構或傳統,而僅來自領導者與其追隨者之間的關係。 有魅力的領導者被他們的追隨者視為超人或至少非凡。 由於這種關係不穩定,領導者經常保持冷漠,以防止追隨者將他們視為普通人。

幾位評論員指出,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有點像先知。 中本聰的真實身份——或者說中本聰是否真的是一群人——仍然是個謎。 但圍繞這個數字的陰謀是魅力的來源,對比特幣的經濟價值產生了影響。 許多投資比特幣的人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將中本聰視為天才和經濟叛逆者。 在布達佩斯,藝術家們甚至豎立了一座青銅雕像,以向中本聰致敬。

比特幣和千禧年主義之間也有聯繫,或者相信一群精選的人即將獲得集體救贖。

在基督教中,千禧年的期望涉及耶穌的回歸以及對生者和死者的最終審判。 一些比特幣支持者相信不可避免的即將到來的「超比特幣化」,其中比特幣將成為唯一有效的貨幣。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投資的「比特幣信徒」將是正當的,而迴避加密貨幣的「無幣者」將失去一切。

救贖之路

最後,一些比特幣擁護者認為比特幣不僅是一種賺錢的方式,而且是人類所有問題的答案。

「因為我們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基本上是印鈔和由此導致的資本錯配,」麥庫克爭辯道,「只有這樣才能拯救鯨魚,或者拯救樹木,或者拯救如果我們停止墮落,孩子們就會得救。」

這種態度可能是與宗教傳統比較的最重要的一點。 宗教學教授斯蒂芬·普羅瑟羅在他的《上帝不是一個人》一書中強調了世界宗教的獨特性,使用四點模型,其中每個傳統都識別出人類狀況的獨特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提供具體實踐來實現解決方案並提出示例來模擬該路徑。

這個模型可以應用於比特幣:問題是法定貨幣,解決方案是比特幣,做法包括鼓勵其他人投資、「堆疊坐」和「囤積」——拒絕出售比特幣以保持其價值。 示例包括中本聰和其他參與創建區塊鏈技術的人物。

那麼這種比較是否證明比特幣是一種宗教?

不一定,因為神學家、社會學家和法律理論家對宗教有許多不同的定義,所有這些或多或少都取決於定義的用途。

然而,這種比較可能有助於人們理解為什麼比特幣對這麼多人如此有吸引力,如果比特幣被視為一種純粹的經濟現象,這是不可能的。

這篇評論最初由 The Conversation 發表——為什麼人們稱比特幣為宗教?

Joseph P. Laycock 是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宗教研究助理教授。 他教授世界宗教、美國宗教、新宗教運動以及宗教與流行文化的交集等課程。

更多關於加密節拍

國會的加密貨幣交易員:買賣數字貨幣的美國立法者

納稅季節:IRS 知道你是否交易加密貨幣嗎? 您的 NFT 銷售或採礦收入是否應納稅?

大流行的孤立和財務困難為詐騙者創造了「沃土」——尤其是那些兜售加密投資的人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