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圖中的均線MA怎麼看?

股票技術分析最根本的方法就是K線圖走勢分析,其中最常用的一個指標就是均線(Moving average)指標,移動平均線(MA)具有趨勢的特性,它比較平穩。均線指標分析法是指將一段時期內的股票價格平均值連成曲線,用來顯示價格的歷史波動情況,進而反映價格指數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論的形象化表述。下面小編詳細為大家講解一下均線的深刻含義和其應用方法。

什麼是均線

均線即移動平均線(MA),移動平均線是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基礎,採用統計學中的「移動平均」原理,將一定交易周期內的股價或者指數平均值連成的曲線。移動平均線能反映股價或者指數的歷史波動和趨勢走向,幫助交易者預測和判斷股價或指數未來的趨勢走向,是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的數字化、 圖表化、和形象化表述。移動平均線的基本特性是利用平均數來消除股價不規則的偶然變動,以觀察股市的動態變化。

均線MA

均線屬於K線分析中的技術指標,而且屬於比較基礎實用的技術指標,再基礎實用的技術指標也是技術指標,隸屬於技術分析範疇,技術分析幹什麼用的?就是預測未來趨勢用的,所以你用均線,也是要預測未來趨勢。那麼,均線反映的情況,也就是對未來趨勢的預測情況,首先這一點你要想通。

均線的特性

  1. 平均成本
  2. 支撐和壓力作用
  3. 助漲助跌
  4. 牽引作用
  5. 穩定性和滯後性
  6. 確認和預測趨勢⑦平均成本線和移動趨勢線

均線的分類

移動平均線按照其代表的周期長短來劃分,可以分為短期、 中期、 長期三種基本類型。

  • 短期均線:5、10(3、8、13),用於預測短期走勢。MA5和MA10又稱為短期監測線。
  • 中期均線:20、30、60(21、34、55),用於預測中期走勢。MA20和MA30又稱為警戒線,MA60則稱之為生死線。
  • 長期均線:120、250(144、233)用於長期走勢,MA120又稱為確認線,MA250則通常被看做反轉線,又稱為牛熊分界線。

如何利用均線判斷買入賣出點

對於利用均線尋求買入和賣出信號,我們一般遵循格蘭維爾均線法則

  • 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下降後出現逐漸走平或者略向上方抬頭並且由下向上突破長期均線時形成金叉,為買進信號。(A點)
  • 長期均線向下,短期拘泥下行後平行,可以短線反彈買入。(F點)
  • 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下方,短線上升,但未能形成金叉就下行,為賣出信號。(G點)
  • 長期均線向下,短期均線上升後成金叉,股價回落可能性比較大,為賣出信號。(H點)
  • 長期均線保持上升趨勢,而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形成死叉後,短期均線又回升,穿越長期均線形成死叉,為買進時機。(B點)
  • 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上方,向長期均線靠攏後未成死叉又回升,買買入信號。(D點)
  • 長期均線由上升轉為平走,短期均線下穿長期均線形成死叉,為賣出信號。(E點)
  • 長期均線下行,短期均線上揚成金叉後走平,為賣出信號。(C點)

舉例:

平時運用最多的是5日均線,20日均線,60日均線。

一、回調5日均線

這類型股票一般都比較強勢,處在極強市場股價連續脫離5日均線運行,但股票不可能只漲不跌,股價會回落至5日均線附近或者跌破5日均線短暫休整。

回調5日線值不值得做就看5日均線是否上揚,上揚支撐就會穩固一些,就算跌破也會很快收復失地。如果5日均線下拐,調整基本要三五個交易日,沒那麼快企穩。甚至有可能會跌到20日均線呢。

5日均線上揚,股價跌破也很快收復失地。調整縮量,股價再次突破5日均線便是買點,另外也可以看60分鐘MACD狀態來提前布局機會。

回調5日均線

二、回調20日均線

回調20日均線為強勢型回調,回調到20日均線,MACD不死叉,短期均線依舊多頭排列。

都是強勢性回調,股價回調到20日均線,MACD多頭不死叉或趨向金叉,短期K線多頭排列,股價回調至20日均線時,我們就需要看60分鐘來確認回調20日均線有效,並且布局買點。一旦60分鐘出現上漲信號,那就會擴散到日線級別。

回調20日均線

三、回調60日均線

多頭回調到60日均線附近企穩,往往是一個波段買點。但這個波段位置實戰操作時需要特別小心。股價既然回調到60日均線,則表明調整幅度比較大,實戰中很有可能最後調整變成空頭。所以仔細觀察,不必急於介入。那我們從60日均線介入依據是什麼呢?股價要漲,起碼要站上5日線上,這個就為回調到60日均線企穩提供了依據。當股價回調到60日均線之後,股價攻擊5日線成功,表示基本企穩,可以介入了。

回調60日均線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

該死的RSI

該死的 RSI:原因、癥狀、治療和預防 在技術時代,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於需要重複使…
閱讀更多

打破趨勢線魔咒

打破趨勢線詛咒:終極指南 趨勢線是分析師和交易員識別金融市場趨勢的重要工具。 它們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