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波動和市場:如何理解不合理的投資者行為

弗雷德•湯姆齊克(Fred Tomczyk)是金融服務行業20年的資深人士,他關注投資者情緒的脈搏:「……我們在新投資者中看到的對現金的偏好表明,在經濟低迷時期出現的風險厭惡情緒高於我們已經看過去了。「今日美國,2010年11月1日。

像湯姆齊克這樣的經紀人非常清楚投資者情緒的相關性。當市場飆升時,投資者會湧向它,期待更多不切實際的收益並相應地分配他們的投資組合。當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發生時,投資者將變得越來越悲觀,但卻出人意料地堅持他們的風險投資組合,以避免損失資本。當他們最終將他們的投資組合重新分配給低風險現金投資時,他們隨後拒絕回應市場轉變。聰明的錢應該能夠通過出售(購買)超過(或低於)有價值的風險資產來利用這些偏見。然而,即使是聰明的錢似乎也無法與穀物相悖,因為情緒往往是持久的,最終的轉變總是很難預測。這兩種現象被稱為認知偏見和限制套利,這是行為金融新紀律的基礎。

投資者的認知偏見 – 例如對他們預測能力的過度信任; 在投資分配中使用經驗法則; 使用歷史「錨點」作為基準; 或者,過度依賴最近的過去表現 – 已有詳細記錄。金融學者和評論家利用這些心理特徵來「解釋」諸如羊群行為或投機性泡沫和崩潰等非理性異常現象。

不幸的是,將這些非理性投資者特徵納入標準理性代理融資模型以協助投資組合分配,期權定價或識別套利機會並非直截了當。畢竟,典型投資者的行為很可能是心理特徵的大雜燴。認知偏差的某些組合強化了特定的估值誤差,其他組合是矛盾的,甚至可能導致與理性投資者解決方案完全無法區分的估值。

此外,目前尚不清楚特定的認知偏差是否或何時在各種各樣的投資者中佔主導地位,從「媽媽和爸爸」投資者到複雜的機構投資者。有人認為,認知錯誤更常見於不太成熟的散戶投資者,並且反映在較小的,相對未知的和經濟困難的股票的更明顯的錯誤定價中。不幸的是,由於缺乏流動性,高度投機的預測收益以及普遍缺乏基本信息,這些也是最難準確評估的股票。因此,將錯誤定價歸咎於投資者的非理性並不是一項強有力的科學。

由諾貝爾獎獲得者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發起的行為金融學文獻提出了捕捉心理行為特徵的文體模型。基於合理的行為參數值,這些模型可以預測不完全的投資組合分配和各種價格扭曲。然後通過改變行為參數,將這些不合理的財務結果與現實世界的投資組合分配和錯誤定價進行比較和匹配。這是對行為偏差的一種相當間接和不精確的推斷。

不幸的是,直接從投資者行為中不容易觀察到認知偏差。投資者調查和精心設計的實驗已用於「衡量」風險規避和各種風險溢價的行為參數。雖然這些技術具有確定球場價值的優點,但如果這些價值實際上是時變的(反映投資者情緒波動),那麼它們並不是特別有見地。調查和實驗似乎也引起了參與者的行為,這些行為明顯不同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

因此,我們已到達十字路口。我們都知道,金融市場參與者的決策並不總是理性的,但我們的標準工具包(股票和固定收益定價和分配模型,風險管理模型,衍生品定價模型)並不容易解釋。在這些模型中,人們普遍使用情緒指數作為投資者情緒的總體表現似乎具有吸引力,但未能更好地理解投資者行為的潛在動態。

幾乎所有金融資產的交易期權價格都可以隨時提供,這是一種前進的方式。各種罷工的期權價格反映期權交易者在期權到期時對一系列可能的相關資產價值的評估。通過比較期權隱含(主觀)概率與基礎資產價值的觀察(客觀)概率,我們可以即時了解和量化投資者的認知偏差。

最近的衍生品研究表明,損失厭惡(與傳統的風險規避相反,其中收益和損失被認為是對稱的)以及Kahneman和Tversky的前景理論(不可能的結果歸因於不切實際的高可能性)正在推動著名波動率的期權價格微笑這種情況發生在衍生品市場,期權價格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收益越來越不可能的概率過高。

更重要的是,期權隱含的認知偏差的跨期動態將有助於預測非理性行為的程度和持續性。預測投資者行為的能力可以幫助克服套利限制,從而避免代價高昂的泡沫和崩潰。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