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即便是最頂級的投資大師在市場里也會面臨虧損的問題,本文就帶領大家去認知虧損以及如何盡量避免虧損。

對虧損的認知
無論什麼性格的投資者,只要在市場中交易,買完一隻股票不可能一直橫盤不動,那麼就必須面對兩個結果:「虧損」和「盈利」。
股票的虧損有兩種:
- 浮虧:即賬面上虧損,只要股票沒賣出,虧損是暫時的。
- 真虧:即虧損時賣出股票,或者股價永遠不可能回本,是本金的永久損失。
所以經常有人說浮虧不是虧。
任何股票只要你的「買入邏輯」沒有變,無論這個「買入邏輯」是基於「基本面」、「技術面」、「內幕消息」或其他方面。
只要這個「買入邏輯」一直存在,當你有了「浮虧」的時候是可以繼續持有的。
當你要賣出浮虧的股票時候,一定是「買入邏輯」不存在了,賣出即代表你對「買入邏輯」的認錯。
不同人的對浮虧有不同的承受能力。但我們要知道的是,當股票浮虧的時候如果還想它回本,它的上漲比例是不一樣的,參考下面這個表。
虧損 | 回本需要上漲 | 備註 |
---|---|---|
5% | 5.26% | |
10% | 11.11% | |
15% | 17.65% | |
20% | 25.00% | |
25% | 33.33% | 大多數人的止損位 |
30% | 42.86% | |
35% | 53.85% | |
40% | 66.67% | |
45% | 81.82% | |
50% | 100.00% | |
55% | 122.22% | |
60% | 150.00% | |
65% | 185.71% | |
70% | 233.33% | |
75% | 300.00% | |
80% | 400.00% | |
85% | 566.67% | |
90% | 900.00% | |
虧損的類型
每個人買入股票都有自己的「買入邏輯」,有基於「基本面」、「技術面」、「內幕消息」或「它人推薦」等等。持股的時候也會面對浮虧和真虧,它們怎麼分類的呢,舉個幾個例子。
「買入邏輯」是基於「基本面」
- 殺估值,估值太高,面對殺估值所導致的虧損叫「浮虧」。即便估值回不到之前的高度,企業基本邏輯沒變,可以通過業績增長來抹平虧損,這時候長期持有就是浮虧。
- 殺業績,就是業績增長不及市場預期。殺業績導致的虧損,可能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節奏在當期變化,因為邏輯沒變公司業績早晚也能好轉。這時的虧損是「浮虧」。
- 殺邏輯,就是公司長期持有的大邏輯不存在了,那可能會面臨「真虧」。這三殺的界限並沒有那麼清晰,很多時候是同時出現的。有的公司先殺估值,再殺業績,最後發現公司根本沒做事,大邏輯都殺沒了。就不可能再漲回來了。
比如退市的樂視網、暴風集團就是這樣。
「買入邏輯」是基於「內幕消息」
有時候聽消息、搞重組、搞內幕。買進去了,最後事情沒成功。
事情沒成功,你的「買入邏輯」就沒有了,這是「真虧」。
有的人屁股決定腦殼,本來是奔著一個重組或者某個事情買入了股票,事情最後又沒搞成功。期望他的業績能彈回來,可以指望。但概率有多少呢?又要持有多少年呢?
比如2011年重慶啤酒的疫苗事件黑天鵝,搞疫苗最後沒搞成,最後大跌,「關燈吃面」這個詞也是由這次事件來的。即便現在創出了新高,但中間幾年沒有任何的「買入邏輯」,有幾個人能持有9年到現在?
這樣的交易即便最後是盈利的也算是交易體系的失敗。

「買入邏輯」是基於「題材概念」
像概念題材這樣的股票,是純博弈的,只要買在最高點,那一定是「真虧」。
如果不想在它身上虧錢,只能祈禱市場什麼時候再炒一波這個題材。
「買入邏輯」是基於「技術面」
基於技術面買入,技術破位,就止損,這是「真虧」。
奔著「技術面」買入進去,就不要盼望股票能通過「基本面」漲回來。
「買入邏輯」是基於「它人推薦」
如果買入邏輯是基於別人推薦的,你非常相信這個人,但完全不了解別人的「買入邏輯」。
那麼別人賣出的時候你就要賣出。如果有虧損那也是「真虧」。
這樣做的問題就在於你沒有自己的交易體系,發生虧損時你也分不清是「真虧」還是「浮虧」,這就很容易產生焦慮了。
「倉位過高」
最近還有一種能產生「真虧」的方式叫倉位過高。你的「買入邏輯」是對的,但是股票短期的波動太大,你倉位也太高,槓桿加滿。那麼可能就被強行平倉了。這是強制賣出虧損的股票,就產生了「真虧」。
所以不要輕易的加槓桿。
面對虧損的心態
索羅斯曾經說過:重要的不是勝負次數,而是正確時盈利多少。


虧損的交易不一定是錯誤的交易,賺錢的交易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