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報告稱,到2022年,機器人技術將創造超過6,000多個就業機會

世界經濟論壇(WEF)周一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到2025年,機器將在工作場所執行更多任務方面超過人類 – 但未來五年仍可能創造5800萬個凈新工作崗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工作的未來2018」,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使7500萬個工作崗位流離失所。然而,隨著公司改變人與機器之間的分工,可能會出現另外1.33億個新角色,這意味著到2022年將創造5800萬凈新工作崗位。

與此同時,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新角色的質量,地點和形式將發生「重大轉變」,這表明全職長期就業可能會下降。

一些公司可以選擇使用臨時工,自由職業者和專業承包商,而其他公司則可以自動完成許多任務。

報告指出,隨著機器和人類之間的勞動力不斷發展,將需要為員工提供新的技能。

據世界經濟論壇調查的公司稱,到2022年,機器預計將佔工作場所所有當前任務的42%,而現在只有29%。預計到2022年,人類的工作時間平均為58%,而目前的任務時間為71%。

人工智慧及其對就業的影響已成為爭論的熱門話題,許多專家預測,機器最終將在未來十年內取代數百萬個工作崗位。儘管如此,許多企業高管的傳統觀點是人工智慧還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全球審計公司PwC的分析也做出了類似的預測。它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其他形式的「智能自動化」技術可以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雖然一些工作崗位將被取代或「從根本上改變了性質」,但也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長期的凈效應應對整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基於對來自300多家全球公司的人力資源官員,戰略管理人員和首席執行官的調查。受訪者代表了超過1500萬名員工和20個發達和新興經濟體,這些經濟體共佔全球經濟的70%左右。

WEF報告顯示,儘管近一半的公司希望他們的全職員工在未來幾年內縮減,但就業創造的前景依然樂觀。這是因為公司現在對技術創造新商機的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

世界經濟論壇新經濟與社會中心主任薩迪亞·扎希迪表示,雖然自動化可以提高公司的生產力,但他們需要投資於員工以保持競爭力。

「這樣做既有道德和經濟上的要求,」扎希迪在一份聲明中說。 「如果不採取積極主動的做法,企業和工人可能會失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經濟潛力。」

第四次工業革命基本上是指新技術改變人們生活,工作和相互聯繫方式的方式。

據世界經濟論壇稱,公司,政府和員工需要共同努力,解決因自動化而導致的技能短缺問題。

最終,如果公司能夠有效地管理現有員工的技能升級以及員工和機器之間的任務分配,他們將為更高的生產率增長創造機會,WEF表示。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