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加密貨幣在中國會被判刑么

盜幣,似乎已經成為了加密貨幣身上無法消除的烙印,有關加密貨幣安全性的討論,從它誕生以來從未停止。

從2013年的Mt.Gox,到2016年最大的事故DAO,再到2018年初日本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受黑客攻擊事件,盜幣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上都在逐年提升。

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安全性危機。鏈得得App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案例查詢,以「比特幣」為檢索關鍵詞,在2014年至2018年9月初期間,刑事案由有134個、民事案由有115個,行政案有2個,此外還有各類「空氣幣」、「傳銷幣」案件,金額動輒便以「萬」起步。

對於加密貨幣被盜,中國有哪些法律可以遵循?被盜數額在多少以上可以立案?從目前國內已經立案的虛擬貨幣相關事件中,何種被判類型居多?哪類問題是正處法律空白窗口亟待解決的?鏈得得App為此請教了多位專家,試圖解答種種疑惑。

關於」加密貨幣」 的屬性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山東警察學院偵查系網路犯罪偵查教研室副主任張璇,曾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困惑,她透露:「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多起虛擬貨幣相關的網路犯罪案件,以後可能還會面臨更多的安全挑戰。「

「然而從技術角度來看,加密數字貨幣屬於信用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因其在普通民眾中自由買賣,就會涉及到資產問題。」

幣圈人都有一個共識——「加密貨幣」屬於資產。誠然,「數字貨幣」是刑法意義上的「財物」,且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當涉及盜竊犯罪時立案標準會有差別。

以北京市為例,刑法第264條規定的盜竊罪中規定,「數額較大」認定標準為二千元以上(即立案標準),「數額巨大」認定標準為六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認定標準為四十萬元以上。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加密貨幣」是否屬於「數字貨幣」?

經濟學家付立春認為:「比特幣、以太坊等可以購買、可以兌換,具有貨幣的屬性,同時它也基於信息科技,以數字的形式在信息的社會裡面流動,可以認為是數字貨幣。」

但是,在法院審理的判決書中多次提到:「虛擬礦機及其生產的基金幣,實質上均是虛擬商品,二者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性質相同,在我國也不受法律保護。」請看【得得辯論】數字貨幣合同被判無效,交易行為不再受法律保護?中有詳細介紹。

鏈得得App在查詢所有加密貨幣相關的法案時,並未找到法律意義上明確的定義。

鏈法團隊龐理鵬告訴鏈得得App:「加密貨幣』目前在我國刑法中與Q幣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財物’,但是由於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我國法律禁止將其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他繼續談到:「根據現有的法律,既沒有規定說『虛擬貨幣』屬於『數字貨幣』,也沒有說『虛擬貨幣』不屬於『數字貨幣』。目前國家對於比特幣等的態度是自由持有,自擔交易風險。」

既然尚無明確法律保護「加密貨幣」,那麼在現行法律下,解決虛擬貨幣的盜竊問題是否毫無辦法?

鏈得得App了解到:並非如此,虛擬貨幣被盜案件可以按照盜竊罪論處。

2018年8月,西安警方就破獲一起虛擬幣盜取案件。

犯罪嫌疑人通過網路黑客技術遠程控制,盜取了安全性較高的加密貨幣賬戶,再分別經由不同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反覆拆分、轉移,最終彙集到一個賬戶中,準備變賣轉換成人民幣提現。

在此次案件中,被盜取的虛擬財產全部在伺服器設在國外的交易平台上進行轉手和交易,且涉及多個省市。最終在三個月內被抓獲,據了解,這個團伙竊取了多個賬戶,總案值保守估計達6億元。

此外,法院也曾有過按「盜竊罪」判決的案例。

2014年1月,被告人陳甲通過網路登陸被害人汪某甲火幣網賬戶,修改汪某甲在該網站註冊登記的聯繫電話、地址、綁定賬戶等信息後,賣出汪某甲賬戶內1.514個比特幣,銷售得款人民幣6583.35元。次日,被告人陳甲將銷售款中的人民幣6500元提現,扣除網站手續費人民幣32.5元,將剩餘錢款人民幣6467.5元轉賬至其本人建設銀行卡內。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人陳甲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被害人網上錢款人民幣6500元,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由於不同案件所適用的法律規定不同,按照法律後果的嚴重程度等,國家的法律體系實際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是刑法層面,也就是不能觸碰的紅線,一旦觸碰,就可能面臨刑法對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的懲罰。

第二是行政法層面,就是我們常說的監管層面。

第三是民商法層面,在該層面,法無禁止皆可為。

鏈法團隊龐理鵬表示:「在盜竊等刑事案件當中,由於相應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刑法的規定,所以會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但如果只是丟失而引發的民事糾紛,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其法律關係,進而確定如何維護權益。」

根據目前已經曝光的虛擬幣盜竊案件,鏈得得App總結了以下5種常見的被盜情況:

鏈法團隊劉浪告訴鏈得得App:目前判決最多的是因偷電引發的刑事案件,比較難處理的是交易所被盜之後的維權,維權成本高、難度大、歷時長。

【鏈得得獨家】虛擬貨幣被盜案件,中國法律會如何處理?

圖片來源:鏈法團隊,其中安徽和黑龍江案發數量更多,主要以「偷電」為主)

而且,由於2017年9月4日《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中規定,交易所不允許設立在國內,所以目前國內還沒有交易所被盜的審判案例。

那我們且來看一下Coincheck和Mt.Gox被盜後,投資者的維權方式,今後若有類似案例發生,相關受害者可予以借鑒。

2018年初,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受黑客攻擊,價值5.34億美元的新經幣(NEM)被劫掠一空。詳情請看:【獨家】Coincheck失竊事件全復盤:三贏收官,促五大蝴蝶效應

事故發生後,Coincheck宣布向受害者賠付460億日元,但由於幣值的波動,許多人對這個金額並不滿意。而且在遭竊事件發生後,Coincheck中止了其他貨幣交易,從而導致其他用戶間接受損。

兩個月的時間內,Coincheck被盜事件中的受害者組團維權,向東京地區法院提起集體訴訟,甚至設立網站平台,呼籲數十萬受害者一起加入,希望能提起民事訴訟並獲得相應賠償。

2014年發生的Mt.Gox也是另一個典型的案件,詳情請看:BTC「驚天大劫案」真相揭迷,「數字偵探」Nilsson三年追查全復盤

曾有投資人向鏈得得App透露:「由於Mt.Gox被盜涉案金額巨大、牽扯到各方利益,維權組織早已詢問過眾多律師事務所,目前主要是美國的用戶在張羅。」

「包括2018年6月日本法院暫停Mt. Gox的破產程序,要求將至少價值10億美元的比特幣歸還給該公司的前客戶,這個也是我們努力達成的。」

該投資人表示:「兩個組織請了日本最頂尖的律師向法院請願,然後還聘請日本學者發表文章造輿論,這才推動案件的進展。」

從2012年在Mt. Gox買入,2014年交易所被盜,直到現今2018年,該投資人依舊未獲得丟失的300多枚比特幣賠償,但至少目前看來,一切都在向正面發展。

鏈法團隊劉浪談起維權時也講到:「中國對於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而言,可以嘗試去公安部門進行控告,如果立案之後,會按照刑事案件程序處理。對於民事案件而言,可以去法院起訴,走訴訟的流程。當然,如果是交易所的加密貨幣被盜,投資人的維權相對而言要難很多。」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

什麼是套利?

套利是在不同市場同時購買和出售相同資產,以從資產上市價格的微小差異中獲利。它利用不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