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A股醫藥股企業僅有10家虧損

截至8月31日,除ST長生外,A股上市的291家醫藥生物領域企業全部如期發布2018年半年報。對醫藥板塊公司來說,除營收和凈利潤等基本數據外,研發與銷售情況也一直是業界關注重點。

同花順iFinD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公布數據的291家葯企總營收7050.28億元,同比增長19.23%;245家企業營收同比上漲,15家企業增長幅度超過100%。281家企業實現盈利,佔比超過九成,10家企業虧損,虧損額為12.52億元。

今年1-6月,291家上市葯企的銷售費用為1127.8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762.84億元增長32.37%;255家葯企銷售費用上漲,佔比近九成。

247家公布研發費用數據的葯企,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為109.18億元,同比增長13.68%。有44家葯企未公布研發費用數據,占上市葯企的15.12%。

「從財務數據得出的企業輕研髮結論,僅是研發不足的一個方面,除了財務方面的投入欠缺外,人才激勵機制、高校人才培養方式和評價方式等,都是影響醫藥產業創新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學藥學院葯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史錄文表示,企業通過增加銷售費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回報,當然不願在創新方面投入更多,提升產品質量。

賺錢最多的企業:白雲山

2018年上半年,營收超過百億元的企業達15家,佔5.15%,上海醫藥以758.79億元排名榜首。245家企業營收同比上漲,佔84.19%;漲幅超過100%的葯企有15家,國農科技以427.49%排名第一,天目葯業、智飛生物、金石東方、哈三聯分列二至五位。45家企業營收同比下降,佔15.46%,降幅最大的為國新健康,達72.53%。

在凈利潤方面,219家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上漲,佔75.26%,其中30家漲幅超過100%,聖濟堂以4194.86%的漲幅位居首位。盈利企業達281家,佔96.56%,合計盈利達到642億元,白雲山以26.19億元排名榜首;虧損企業由去年的14家減少為10家,佔3.44%,虧損額為12.52億元,上海萊士因為炒股巨虧8.47億元排名墊底,之後為千山藥機與國新健康,分別虧損2.08億元、8827萬元。

銷售費用最多的企業:上海醫藥

今年1-6月,銷售費用超過1億元的企業為178家,佔61.17%;超過20億元的企業為9家,佔3.09%,分別為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恆瑞醫藥、科倫葯業、華東醫藥、白雲山及健康元,上海醫藥以52億元的銷售費用位居首位。

與去年同期相比,255家葯企銷售費用上漲,占可比企業(287家)的88.85%。其中,57家葯企銷售費用同比上漲超過100%,佔19.86%;3家葯企銷售費用增長超過1000%,分別為國農科技2134.93%、貝瑞基因1948.12%、健友股份1022.30%。在銷售費用下降的32家企業中,國新健康下降幅度最大,達82.81%。

同時,有26家葯企的銷售費用占營收50%以上,國農科技以75.44%再列首位,而龍津葯業、靈康葯業也都超過七成。

研發投入最大的企業:恆瑞醫藥

247家公布研發費用數據的葯企,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為109.18億元。其中,恆瑞醫藥投入最多,達9.95億元,分列二至五位的是科倫葯業、華東醫藥、天士力、新和成。24家葯企研發投入超過億元,佔9.72%;5家葯企研發投入不足百萬元,佔2.02%,分別為恆康醫療、天目葯業、嘉應製藥、青海春天及萊茵生物。

在有數據對比的241家企業中,188家研發費用同比上漲,佔78%;28家企業超過100%,佔11.62%。其中,輔仁葯業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015.06%,排在首位;恆康醫療同比下降最多,達74.6%。

此外,廣生堂、貝達葯業、普利製藥研發費用均超過營收的20%。值得一提的是,恆康醫療的研發費用最低,僅為3.45萬元,對於18.62億元的營收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Total
0
Shares
發表回復
相關文章

股市泡沫

股票價格迅速上漲,市場對公司具有巨大的潛力來賺取未來利潤,各個角落的個人投機以及廣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