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了許多亞洲國家,包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在發布當時世界上一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率之後,所謂的「老虎經濟」看到他們的股票市場和貨幣損失了其價值的70%左右。
原因
與之前和之後的許多其他金融危機一樣,亞洲金融危機始於一系列資產泡沫。該地區出口經濟的增長導致了高水平的外國直接投資,從而導致房地產價值飆升,企業支出更加龐大,甚至大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銀行的大量借款提供了大部分資金。
準備好的投資者和輕鬆的貸款通常會導致投資質量下降,而且這些經濟體很快就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也開始在這個時候提高利率以抵消通貨膨脹,這導致出口吸引力下降(對於那些與美元掛鉤的貨幣)以及較少的外國投資。
引爆點是泰國投資者意識到其房地產市場不可持續。房地產開發商Somprasong Land的違約以及1997年泰國最大的金融公司Finance One的破產證實了這一點。在那之後,貨幣交易商開始攻擊泰銖盯住美元的匯率。這證明是成功的,貨幣最終浮動和貶值。
在此次貶值之後,包括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度尼西亞盾和新加坡元在內的其他亞洲貨幣均大幅走低。這些貨幣貶值導致高通脹和一系列問題蔓延至韓國和日本。
解決方案
亞洲金融危機最終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解決,該基金提供了穩定陷入困境的亞洲經濟所需的貸款。1997年底,該組織向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提供了超過1100億美元的短期貸款,以幫助穩定經濟。這是IMF迄今為止最大的貸款額的兩倍多。
為了換取資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各國遵守嚴格的條件,包括提高稅收,減少公共支出,國有企業私有化以及旨在為過熱的經濟體降溫的更高利率。其他一些限制要求各國關閉流動性較差的金融機構而不關心失業。
到1999年,受危機影響的許多國家都顯示出復甦的跡象,並恢復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許多國家的股票市場和貨幣估值從1997年之前的水平大幅下降,但所實施的解決方案為亞洲重新崛起作為強大的投資目的地奠定了基礎。
教訓
亞洲金融危機為投資者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經驗和教訓:
觀察政府支出: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以及私人資本對某些行業的指導導致了可能導致危機的資產泡沫。
重新評估固定匯率:固定匯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消失,除非他們使用一籃子貨幣,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可能需要靈活性來避免未來的危機。
始終謹防資產泡沫:仔細觀察全球最新/最熱門經濟體的資產泡沫。這些泡沫常常流行,讓投資者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