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0~2013)
2010年,16歲的Vitalik Buterin憤怒地卸載了魔獸世界客戶端,原因是暴雪公司在魔獸世界3.10官方補丁中移除了他嘔心瀝血練就的術士的虹吸魔法。後來,Vitalik曾在暴雪官方論壇上提出抗議。令人失望的是,暴雪官方並沒有給出任何回應。Vitalik決定從此放棄魔獸世界。
2011年,17歲的Vitalik從父親口中得知比特幣。一開始,Vitalik並沒有太在意,因為當時在他看來,比特幣並沒有本質上的價值。然而,隨著對比特幣了解的深入,Vitalik開始意識到這一去中心化體系的價值。同年3月,Vitalik認識了創辦《Bitcoin Weekly》的Kiba,並成為Bitcoin Weekly的撰稿人。此後,在圈內小有名氣的Vitalik聯合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Bitcoin Magzine》,繼續擴大比特幣的宣傳與研究。
大學輟學以後,Vitalik選擇週遊世界並繼續推廣去中心化的理念與區塊鏈技術。在這一段探索的旅程中,Vitalik同樣意識到了比特幣的局限性並嘗試在論壇上與官方進行溝通。這一次,Vitalik收到的依然是沉默。
起步(2013~2014)
2013年11月,Vitalik撰寫了以太坊白皮書的第一版初稿。事實上,這一份初稿並非一份嚴格的白皮書,其只是一份針對Mastercoin的提案——即在Mastercoin的基礎上增加智能合約。不幸的是,Vitalik的提案只收到了一份客套話。兩周後,Vitalik把這一份初稿通過電子郵件在其的朋友圈子裡傳播,並進行開發人員招募,其中就包括Gavin Wood和Jeffrey Wilcke等人,以太坊的創始團隊由此誕生。
12月24日,以太坊團隊在Github上提交了第一次代碼。
2014年1月23日,Vitalik在其創辦的《Bitcoin Magazine》正式發布以太坊白皮書《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
鏈接:
https://github.com/ethereum/wiki/wiki/White-Paper, 2014
兩天後,Vitalik在比特幣邁阿密會議上正式宣布以太坊。
同年2月,以太坊社區建設、代碼、wiki以及法律策略漸趨完善。為了創建一個合適的基礎結構和法律策略,團隊決定將原定於2014年2月舉行的以太幣預售延期。此後,以太坊團隊開始全身心投入項目研發,備戰主網上線。
3月,以太坊發布了第三版測試網路(POC 3),並將總部搬到了瑞士楚格州。
4月,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發布了被譽為以太坊技術聖經的黃皮書,明確以太坊虛擬機(EVM)的技術規範。根據說明,以太坊客戶端至少支持C ,Go,Python,Java,JavaScript和Haskell等6種編程語言。
黃皮書鏈接:
http://gavwood.com/Paper.pdf
6月,以太坊基金Stiftung Ethereum在瑞士楚格州設立,該基金為旨在合規化管理眾籌募集的資金,以更好地服務於以太坊以及去中心化技術生態。同月,以太坊發布了第四版測試網(POC 4)。
7月,以太坊推出第五版測試網路(POC 5),並正式開啟為期42天的眾籌,最終募得3.1萬個比特幣(當時價值1840萬美元)。
10月,以太坊發布第六版測試網路(POC 6)。在這一版本的測試網中,區塊速度從60秒縮減到了12秒,並且使用了新的基於GHOST的協議。
11月,以太坊項目開發者齊聚柏林參加第一屆以太坊開發者會議DEVCON 0
視頻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qWcTqh_zKEjpSej3ddtDOKPRGl_7MhS
儘管在這次會議中,很多人都是通過Skype發言,但這也是大多數項目成員第一次見面。此時的以太坊測試網依然很空,許多協議的迭代版本以及所需的特定性能仍未開發出來。
飛躍(2014~2016)
從2014年末開始,到2015年上半年,以太坊請了許多第三方軟體安全公司進行關鍵代碼的安全審查,並不斷改進。
2015年1月,以太坊團隊發布了第七版測試網(POC 7)。次月,第八版測試網(POC 8)發布。同期,Jeffrey Wilcke在阿姆斯特丹召集了以太坊的Go開發團隊以對第一版本的Whisper Dapp進行評估。
5月,以太坊最後一版測試網(POC 9)發布,代號Olympic。為了更好地鼓勵社區人員共同測試網路,在Olympic階段,參與測試網路的成員會獲得團隊給予的以太幣獎勵。獎勵形式有多種,主要為測試挖礦獎勵和提交bug獎勵。
隨著網路的順利開發和穩定運行,第一版主網Frontier(前沿)上線的消息開始在社區內傳開。但為了保證主網的安全性,以太坊團隊決定稍作延遲。
7月30日,以太坊主網正式發布。Frontier作為以太坊主網的最初版本,只有命令行界面,當中只能執行挖礦以及Dapp測試的操作。儘管開發者們只是將Frontier作為更高級的測試版本,但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卻遠遠超出大眾預期。於是,更多的開發者開始加入進來,為以太坊生態的改進提高解決方案。
2015年11月,第二屆以太坊開發者會議DEVCON 1在英國倫敦召開,吸引了近400多人,其中不乏Nick Szabo(智能合約之父)以及IBM,微軟企業代表等重量級人物。
視頻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qWcTqh_zKHQUFX4IaVjWjfT2tbS4NVk
2016年3月14日(圓周率節),以太坊發布第二版本主網Homestead(家園)。由於Frontier的穩定性遠超預期,因此Homestead的改動相對較少,只是對區塊難度、操作碼等進行了調整。但在此階段,以太坊提供了具備圖形界面的錢包,其易用性與用戶體驗有了極大地提高,由此奠定了普通用戶的基礎。
黑暗(2016)
2016年6月17日,Vitalik Buterin 緊急通知中國社區,DAO受到黑客襲擊。黑客利用The DAO編寫的智能合約中的splitDAO函數漏洞,不斷從The DAO項⽬的資產池中轉出The DAO資產,並將其轉入到自己建立的子DAO中。
在黑客攻擊發起的三個小時內,時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以太幣被轉出。The DAO管理者呼籲社區發送垃圾交易堵塞以太坊網路,以拖延黑客的攻擊。隨後Vitalik在以太坊官方博客發布題為《緊急狀態更新:關於The DAO的漏洞》一文。文章詳細解釋了攻擊細節,並提出解決方案。提議方案為從區塊⾼度1760000開始進行軟分叉,把任何與The DAO和子DAO相關的交易認做⽆效交易,以阻止攻擊者在27天之後提現被盜的以太幣,並在此後進行一次硬分叉將以太幣找回。
北京時間6時19分,黑客再度發起襲擊。與此同時,自稱”黑客「的攻擊者通過網路匿名訪談宣布將使用智能合約給予不支持軟分叉的礦工100萬以太幣和100比特幣獎勵,以此對抗以太坊基金會提議的軟分叉。
6月22日,白帽黑客開展「羅賓漢行動」將The DAO資產轉移到安全的子DAO中。隨後攻擊者開始攻擊白帽黑客所創建的為安全轉移TheDAO資產的智能合約。
由於原有程序不允許黑客立即提現以太幣,是否「修改程序,找回損失」這一抉擇成為了以太坊基金會面臨的困境。
7月20日,以太坊實施硬分叉。這場關於「是否符合去中心化理念」的爭議最終導致以太坊區塊鏈分裂,不接受改變的礦工選擇繼續支持被黑客盜取資金的原鏈,ETC(以太經典)誕生。
跋涉(2016~2018)
2016年9月19日,為期5日的第三屆以太坊開發者會議DEVCON 2在上海舉行。會議吸引了一千多名的參與者,並圍繞以太坊開發、工具、安全、應用以及生態進行展望與探討。
PPT鏈接:
https://ethfans.org/topics/696
此外,在DEVCON 2會議上,Vitalik將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以太坊紫皮書》發布,詳細闡述了Casper和sharding(分片)技術的機制。
《紫皮書》鏈接:
https://cdn.hackaday.io/files/10879465447136/Mauve Paper Vitalik.pdf)
2017年3月初,包括摩根大通、微軟、英特爾在內的30家企業宣布成立企業以太坊聯盟(EEA),旨在合作開發標準和技術來使企業更加容易使用以太坊區塊鏈代碼。
2017年5月,企業以太坊聯盟再度迎來86家新的成員機構。這些新加入的成員,包括最先進的企業,以及處於起步狀態的區塊鏈創業公司。
7月19日,以太坊多重簽名錢包Parity曝出漏洞,累計15萬以太幣被盜,總損失達3000萬美元。此次襲擊再次將智能合約編寫的安全問題擺上檯面。
2017年8月10日,Vitalik和Lightning Network(閃電網路)白皮書作者Joseph Poon共同公布Plasma項目,作為以太坊的第二層擴容方案。
2017年10月17日,以太坊按照原定計劃於第473萬個區塊高度升級至第三階段Metropolis(大都會)。Metropolis版本共包含Byzantium(拜占庭)和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兩個硬分叉,其中,Byzantium作為Metropolis首要部分成功部署,而後者則計劃於2018年進行升級。
11月1日,第四屆以太坊開發者會議DEVCON 3在墨西哥坎昆召開。此次會議著重討論以太坊可擴展性、安全性以及隱私性的問題。會上Vitalik著重闡述了Casper,Sharding(分片),標誌著Casper和分片部署正式提上日程。
鏈接:
https://blog.ethereum.org/2017/11/26/devcon3-vids-available-now/)
11月8日,一款虛擬養貓遊戲登陸以太坊。不幸的是,這群「來者不善」的貓咪在眾多擁躉的追隨下直接導致了以太坊網路的擁堵。無獨有偶,今年6月,一家新興交易所的空投大戰再次導致了以太坊的嚴重擁堵,交易費用急劇飆升,以太坊擴容迫在眉睫。
測試網迭代
2015年5月,以太坊推出Frontier及其首個公共測試網Olympic。兩個月後,Olympic被Morden取代。Morden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官方公共測試網,其貫穿於Frontier和Homestead,但由於區塊鏈過於臃腫導致同步時間過長以及Geth和Parity客戶端之間的共識問題,其後,以太坊測試網路重新啟動為Ropsten,Morden測試網被棄用。
Ropsten是以太坊官方為了解決Morden難度炸彈而重新啟動的測試網,其於2016年11月20日推出,目前仍在使用。
2017年2月24日,Ropsten測試網遭受DDoS攻擊,該攻擊讓以太坊開發者們認識到當前測試網的不穩定性。其後24小時內,包括Parity在內的10家以太坊公司共同推出測試網路Kovan,該網路由權威證明(PoA,Proof of Authority)共識引擎驅動。Kovan網路代幣供應由可信節點控制,因而不易受垃圾交易攻擊的影響。
同年4月,以太坊團隊針對Homestead發布Geth測試網路Rinkeby,該網路同樣由PoA共識引擎驅動。
Casper之爭
早在2014年初以太坊團隊便已經開始研究PoS(權益證明)機制。關於以太坊PoS,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Casper FFG(Casper the Friendly Finality Gadget,友好的最終化工具)和Casper CBC(Casper the Friendly GHOST: Correct-by-Construction,建構修正)之爭。
2018年8月16日,Vitalik一口氣連發75條推特闡明Casper的研究歷史、現狀以及展望。總而言之,不管是混合型的Casper FFG,還是完全PoS的Casper CBC,Casper這一研究的長期目標都是”儘可能減少對社會層面的依賴,並且最大化破壞鏈條穩定的成本”。
鏈接:
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lang=zh-cn
結語
儘管目前以太坊飽受擴容的詬病,但其豐富的應用生態、龐大的社區以及頂尖的開發團隊毫無疑問是這個年輕項目最大的底牌。不管是面對外界的持續猜疑,或是日漸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威脅,以太坊仍在有條不紊地構築著「護城河」。我們無法預測長久的未來,但就當下而言,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太坊依然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