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在投資股票,數字貨幣後虧了錢還仍然要借錢炒幣,難道是賭性大發么?其實不然,哪些被深深套牢的人在高位買入被套牢後,去借錢、貸款炒股,炒幣原因可能有二,一純投機,拉低均價成本,目的是為了在下次上漲後迅速解套,乃至盈利,這自信源於他對市場走勢的技術分析,第二種則是完全為了充值信仰,看好這一隻股票,數字貨幣,在自己已經虧損嚴重的情況下依舊捍衛項目方,捍衛自己的財富自由夢想。
為了更系統的解釋為什麼這些人會借錢炒幣,區塊鏈虛擬現實遊戲 Decentraland 的產品負責人 Tony Sheng 將為各位從群眾運動心理學角度來分析都是什麼樣的一群人在炒幣。
加密貨幣社區簡直是有毒,其中不僅有挑釁、恐嚇(只要試圖發布任何哪怕是對某個項目稍有微詞的帖子,都會讓你的通知欄響個不停)和人身攻擊,還有更多對其他炒幣者不幸遭遇的幸災樂禍。
只要有類似部落組織的地方,就會有衝突。一個個加密貨幣項目就好比是一個個部落(比如比特幣部落和瑞波幣部落),加密貨幣社區里炒幣的人們因某一種加密貨幣而聚集在一起,就好比團結在一個部落之中。加密部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鍵人物(如 V 神和孫宇晨),部落信仰(比如加密貨幣就是老鼠藥)。
通常來說,一個個體可以成為多個相關部落的成員。這些部落成員會展現出一些奇怪的行為舉止:
首先,他們的信念中似乎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偏執(比如堅信瑞波幣將會被世界上所有銀行所用,或者是所有的代幣都會變得一錢不值)。
其次,與那些看似沒有什麼競爭力的加密貨幣社區進行對抗(為什麼現實世界中的錢要與一種世界計算機進行競爭呢?)
最後,做一棵牆頭草,經常轉換自己所站的部落牆頭。
哈哈,只有比特幣沒有大跌
最近一段時間加密貨幣市場的回落就為以上這些行為提供了最新佐證。加密貨幣市場已經連續幾周下跌,在 8 月 13 日中比特幣暴跌了 5%,而其他大部分的加密貨幣相對於比特幣的跌幅更是慘不忍睹,跌幅達到了 20%。這一暴跌導致一些胖錢理論的佈道者在 Twitter、Telegram 甚至是電視上彈冠相慶,大肆慶祝自己和比特幣同好們只持有了比特幣,嘲笑那些持有其他加密貨幣的人們。
我不會節選出這些人的言論放在本文中,因為這些文字並不能完全反映出說話人本身。就像他們所引用的巴菲特名言那樣,「表揚的時候要指名道姓,批評的時候指出其所屬的那一類就行了。」
投資者 Arianna Simpson 的兩種反應基本上概括了我對這些人行為的困惑:
首先,我所認識的一些深思熟慮且心地善良的人,也在這個隊伍里非理性地堅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確的,與此同時這些人還大肆嘲諷那些持有非比特幣的人們。
然後一大群人(其中很多據我所知就在幾周之前還持有不同的觀點)也緊隨其後開始見風使舵。
有一點需要講清楚,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批評那些「胖錢*」的信徒們,事實上我也是傾向於贊同這個概念的,並且在過去還公開地表明過自己這種傾向。我詳述了這些忠實信徒的行為只是想要反映一種已成常態的事實,這些行為已經不像過去看著那麼反常了。
這種現象似乎很難解釋,為什麼一些看上去正常的好人會去嘲諷其他人?在未來,非理性地堅信某種理念似乎成為了一種不管不顧丟臉犯錯的主要方式,敵意對抗看上去也是在冒著一種被同行貼上「混賬玩意」標籤的風險,而且是不必要的風險。而在不同的加密貨幣部落間進行轉換,正是同時放大了這兩種風險。
我從早前就對加密貨幣社區里這種內鬥和部落主義感興趣,為此還寫了《加密貨幣-無政府主義 VS 加密貨幣-漸進主義》來描述這種分裂的局面,在這篇文章中我花了大幅筆墨,甚至用了分析宗教信仰的視角。但是無政府主義和漸進主義這兩種說法似乎還是不足以描述加密貨幣社區里的這種角力。
最近,當我讀到了埃里克·霍弗的《狂熱分子》一書後,突然間恍然大悟,這部書講述的是像基督教與共產主義一樣的群眾運動背後的心理學。
如果從群眾運動的視角來看,加密貨幣世界裡的這些內鬥和傾軋都是說得通的。
群眾運動心理學
「所有的群眾運動都會激發其追隨者赴死的決心和團結行動的意願;不管它們宣揚的主張或制定的綱領如何,所有群眾運動都會助長狂熱、激情、熱望、仇恨和不寬容;所有群眾運動都能夠從生活的某些部分中釋放出強大的動能,它們全都要求信徒盲從並且一心一意地效忠。」
1951 年美國作家埃里克·霍弗寫下了這本《狂熱分子:群眾運動聖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即受到好評,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不僅將這本書送給自己的朋友,並且向更多的人推薦。這本書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部分原因是 2016 年那場最終將川普送上了美國總統位置的大選。2017 年希拉里道出她曾經在競選期間向其工作人員推薦了這本書。
我不會在這篇文章中總結整本書的精髓,但是我強烈推薦你們去閱讀原文,這本書像格言一般簡明扼要。相比之下我更願意提出一個引發群眾運動的框架,並使用這個框架分析加密貨幣社區當中的部落主義與內鬥。
群眾運動的參與者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間裡於不同的群眾運動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們按時間將他們一一列出:
「言辭者」:反現有體制的知識分子大 V
「所有當代的群眾運動千篇一律都是由詩人、作家、歷史學家、學者、哲學家之類的人為其前導。」
反體制知識分子的言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們不僅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還會質疑政府的權威,這一切都是為一位擁有超凡人格魅力的領導人將自己的想法融入群眾運動而鋪平道路。
範例:希臘哲學家嘲笑那些異端邪教,基督教最終將他們取而代之。Cypherpunks 描述了一個啟發了比特幣白皮書的理想世界
「狂熱領袖」:振臂高呼的人
「很多人投身革命運動是因為憧憬革命可以急遽且大幅度地改變他們的生活處境。這個道理不言自明,因為革命運動明明白白就是一種追求改變的工具。」
有趣的是,為群眾運動在社會中產生而做好事先鋪墊的知識分子們往往不會領導這場運動。
「基督並不是基督徒,而馬克思也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當群眾運動時機成熟時,一位狂熱領袖會站出來激勵已經激情澎湃的大眾,並且將他們推向一個無可回頭的境地。這位狂熱領袖會將言辭者描述的社會理想轉化成一種教義,並且向大眾承諾隨之而來的會是驚人且巨大的變革。
範例:列寧、川普、甘地
「魔鬼」:使人恐懼並與之戰鬥
「在所有團結的催化劑中,最容易運用和理解的一項就是仇恨……群眾運動不需要相信有上帝,一樣可以興起和傳播,但它卻不能不相信有魔鬼。」
「言辭者」追求真理,而「狂熱領袖」追求的是群眾團結。「狂熱領袖」可以使用兩種工具:希望與仇恨。希望因領袖對其承諾社會中將會產生巨大變革而出現,仇恨針對的對象則是那些阻止了這種變革產生的力量。
範例:資本家被共產主義革了命,納粹德國人眼中的猶太人,比特幣社區眼中的其他加密貨幣與現行金融系統
「實幹家」去實施革命
「當一個實幹家接管了一個得勢的群眾運動以後,其首要關心的就是把成員的團結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維持下去……他傾向於倚重訓練和強迫這樣的強制手段……真正的實幹家不是一個仰仗信仰的人,而是一個運用法條的人。」
在群眾運動被推到無可回頭的境地之後,實幹家必須介入其中,以維持群眾運動並且使之合法化。有時候當群眾運動對於變革的希望超過了現實之後,這個階段就需要暴力。
範例:喬治·華盛頓
群眾運動的劇本
當所有的角色都就位了,一場群眾運動就可以開始了。它的過程可以用三個階段來描述:先知降臨,形成概念,合法化。
先知降臨:「言辭人」用理想主義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暗示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並且大肆貶低現有的力量格局。
形成概念:「狂熱領袖」被知識分子(上文中的「言辭人」)的話語啟發了靈感,他們向眾人承諾將會發生急遽且實質性的改變,這些承諾是虛無縹緲且浮誇的,它們只是用來設立一個「魔鬼」靶子,讓人恐懼並且與之戰鬥。
合法化:一旦群眾運動達到了臨界規模,「行動人」就會盡其所能是群眾運動合法化,並且使眾人相信,「新秩序正是人們秉持著希望進行了早期鬥爭之後得到的圓滿成果。」
將這個過程一一對應到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實踐中:
比特幣的群眾運動
先知降臨:Cypherpunks(加密朋克)們發布了一些顛覆性的作品,比如《加密無政府主義宣言》,這一宣言促成了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的問世。
形成概念:狂熱的比特幣擁護者如安德里亞斯·安東諾波利斯 (Andreas Antonopolis)、弗雷德·威爾遜 (Fred Wilson)、羅傑·沃 (Roger Ver),以及更多的宣揚比特幣的人,都在承諾比特幣將把人們從專制政權和遺留下來的金融體系暴政中解放出來。
合法化:我們至今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但看上去一群實用主義者在竭盡全力讓人們相信比特幣已經合法化,這樣就算是比特幣完成了當初挑戰舊金融秩序的承諾。
以太坊的群眾運動
先知降臨:比特幣社區的成員表達了對比特幣某些屬性的批評,其中一些人推出了代幣,用以解決新的用例或者試驗新的設計。以太坊白皮書在此時也被發不出來。
形成概念:像維塔利克•布特林 (Vitalik Buterin)、喬•盧賓 (Joe Lubin) 和「矽谷」(Silicon Valley) 這樣的狂熱分子開始鼓吹去中心化網路擁有的美好前景,承諾人們將通過去中心化網路從國家暴政和互聯網壟斷中解放出來。
合法化:我們還遠沒有達到這一步。
上述群眾運動思路你可以用於分析自己最喜歡(或者最討厭)的加密貨幣、政治領袖或者巨頭公司(比如特斯拉)。
加密貨幣,其實是一場爭奪狂熱粉絲的戰爭
現在讓我們回到在加密貨幣社區部落中觀察到的那三個令人困擾的行為吧。
對於所持有信念的「腦殘式」確信
敵意對抗其他加密貨幣部落
頻繁的轉換所在加密貨幣陣營
群眾運動中競爭的本質包含了解答上述困惑的線索:
「當人們已經因為某種群眾運動而被訓練成熟之後,他們通常可以毫不困難地再次投身到任何一種有效的群眾運動中去,而不是被單一的教義或信條捆住手腳。」
所有群眾運動都具有競爭性,一個群眾運動的成功是以其他所有群眾運動的損失為代價
所有群眾運動都可以互相轉換
在群眾運動中得到鍛煉,熟練了那一套玩法的人群不僅僅能夠有效參與到特定形式的宗教、金融或其他形式的群眾運動中去,在任何一種群眾運動中,包括直接競爭的運動中都能如魚得水。這些已經得到鍛煉人群對於社會運動、對抗性鬥爭的成熟程度高於平均水平。一個理念激進的團體更有可能從一個相互競爭的激進團體中招募成員,而不是從一個對於各種運動態度冷淡的群體中招兵買馬。
「人們在不同的群眾運動中徹底改變觀念或者轉換陣營既非罕見,也不是一種奇蹟。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次改變了信仰的群眾運動似乎都把敵對陣營中的狂熱追隨者看作是它自己的潛在皈依者。」
這就解釋了加密貨幣項目之間的競爭為何如此激烈,雖然除了它們所選擇的技術之外,這些加密貨幣看上去似乎毫無關係。它們可能並不是在爭奪商業地位,這些加密貨幣項目真正想要搶奪的是一群忠實信徒:「一個群眾運動在(爭奪忠實信徒上)的成功往往以其他群眾運動的損失為代價。」
為了理解為何群眾運動的狂熱分子會以看似非理性的確信態度來陳述事情,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是什麼讓群眾運動的教義行之有效:
「那些想要改變一個國家的人,必須知道如何在群眾中點燃和煽動一種奢望。這種奢望可能是死後進入天國,也可能是生時建立一個天堂般的國度,既可以是掠奪無數財富,也可以是取得神話一般的豐功偉業或者統治世界。」
「教義的有效性並不在於它是否有意義,而在於它是唯一真理的化身而呈現出的確定性。如果一種教義不能讓人難以理解,那它就必須含糊不清,如果既不能做到晦澀難懂,又不能模稜兩可,那麼它就必須是無法證實的。」
在爭奪忠實信徒的競爭中,佈道者寧願冒著被證明是錯誤的風險,只要這能讓他們塑造出一個有效的教義就是值得的。這麼做的結果就是這些佈道者往往會大膽發言,語焉不詳,在面對各種可能性時一遍又一遍地隨意預測。通常,這些發言試圖嘲笑和懷疑那些與之展開競爭的運動所堅持的理論。從群眾運動的角度來看,這麼做可能並不過分。一個與你競爭的群眾運動如果先一步走到了先知降臨的階段,就會對你產生威脅。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下一個群眾運動是什麼?
群眾運動的發生規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理解在加密貨幣世界中發生的那些事。加密貨幣社區之間的爭鬥也遵循了群眾運動的劇本,加密貨幣的追隨者表現得與群眾運動中的忠實信徒們無疑,他們也是被「急遽而巨大」的變化的承諾所吸引。加密貨幣之間的競爭與內鬥同樣激烈,不同加密貨幣的信徒們也常常轉換陣營。
其實加密貨幣世界很早就開始了這種群眾運動,至少在先知降臨階段與形成概念階段之間就已經露出苗頭。而先知往往是事後才被追認的:只有在一次成功的群眾運動之後,你才能指出當初最先發聲的「言辭人」是誰。在今天,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加密朋克、中本聰和 V 神就是先知。至於其他的加密貨幣能否通過群眾運動取得像比特幣與以太坊一樣的合法化地位,還有待觀察。
對話語權的爭奪可以被看成是不同的加密貨幣教義為吸引下一波忠實信徒而展開的進化之戰。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放大了這種混戰的效果。當某種加密貨幣處於市場周期的上行周期時,彷彿就成為了贏家,其理論得到廣泛的傳播且新加入的信徒數量也會水漲船高。而當市場開始反方向波動時,在這一波中的贏家就會獲得動力並且搶走追隨者。
如果一個加密貨幣組織的群眾運動發展壯大,世界上已有的其他金融勢力就會開始反對它。縱觀歷史,所有成功的群眾運動都充斥著暴力,那種暴力可比 Twitter 以及 Telegram 上的互相攻擊血腥得多。當這種暴力產生時,我們一般可以判斷出這些群眾運動處於形成概念與合法化兩個階段之間,這種暴力來自於上層的神仙打架。
從群眾運動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社區還沒有形成什麼成氣候的大型集會。處於早期階段的加密貨幣群眾運動之間的競爭仍將持續,直到有一天真的發展成喋血街頭。
那麼我們在這當中能夠做些什麼呢?作為個體,我們應該注意那些發生作用的心理機制。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偏差可以制止不友善的行為。作為加密貨幣項目的運營者,我們可以從成功的群眾運動中學習如何點燃激情。群眾運動心理學概念的引入拓展了加密貨幣項目的成長範圍。而作為一個對自由世界更感興趣的社區,我們應該認真考慮內鬥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加密貨幣項目走向主流化的可能。
註:fat moneys(胖錢)是一個加密貨幣圈子中的新標籤,用來描述比特幣使用者堅信的那些東西——資本將流向被設計成貨幣的加密資產(例如良好的貨幣政策)。這個名字來源於對 2016 年喬爾·莫內羅格推廣的胖協議理論的一種半開玩笑式的引用,所以胖協議的支持者其實也相信胖錢那一套說法,即非貨幣的加密資產(比如實用令牌、智能合同協議)從長期看來將毫無價值。
譯者:區塊律動 0x4
原作者:Tony Sheng
原標題:《我們不能都做朋友:虛擬貨幣和群眾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