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投資區塊鏈,並不知道區塊鏈是什麼,而且大多數投資者對於區塊鏈到底是不是騙局一直持懷疑態度,個人認為區塊鏈本身知識一門技術革新,也就是一種新興工具,它演變而來的多種賺錢方式的過程中肯能造就一些騙局,比如最典型的ICO(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這是未來市場的趨勢,或者說是未來的陰暗面。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區塊鏈領域中最受歡迎的籌資機制往往被那些試圖欺騙世界的人利用,而不是試圖去改進這一機制的人。但與此同時,誰也不應該對這一現象過於吃驚,這並不是ICO被中國有關部門所監管的真實寫照。
幸運的是,ICO在公司籌集大量資金時,對公司的監管較為寬鬆。與更傳統的IPO不同,ICO允許那些在加密貨幣領域的人出售代幣或所謂的「數字貨幣」,從理論上講,這些貨幣在未來的某一天都是有價值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根據ICO諮詢公司Satis Group於7月11日公布的研究顯示,2017年的ICO中有近80%是「被識別的騙局」。
報告中寫道:「在ICO總數的比例中,我們發現大約78%的ICO被確認為是騙局,4%已經失敗,3%已回天無力,15%在交易所進行交易。」
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有所顧慮的投資者不需要做長遠的預測就能在實踐中看到這一點。事實上,ICO欺詐的本質是眾所周知的,因此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創立了一個假的ICO來提醒人們,以防受騙。
「HoweyCoin將數字經濟領域最具增長導向的兩個領域——區塊鏈技術和旅遊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最新的、也是唯一一款能夠牢牢把握貨幣交易利潤的,以及旅遊業市場興奮和回報保證的貨幣產品。」SEC惡搞網站上這樣寫道。
更重要的是,78%的ICO是徹頭徹尾的欺詐。這些ICO公司甚至沒有考慮使他們的項目表面上看起來合法,並且這些項目由於管理不善或其他因素而苦苦掙扎。其中一個由於其他因素而破產的例子是Tezos,該公司去年籌資超過2.3億美元,然而事實上,不久之後他們便將所持有的貨幣拋售了。
如前文所述,Satis研究人員發現,2017年約4%的ICO直接失敗,而3%的ICO也「死了」。他們將ICO的失敗描述為這些公司籌集到了資金,沒有「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也沒有從那時起的三個月內在Github進行代碼貢獻」。
基本上,這些ICO或多或少欺騙了他們的投資人。總的來說,去年約85%的ICO要麼是詐騙,要麼是破產。如果這份報告讓人們對ICO失去信心,那是一件好事,說明人們都留了一個心眼。
除了最典型的ICO之外,綜合分析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區塊鏈騙局,區塊鏈詐騙顯現三大「套路」
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就像分散式資料庫賬本。隨著「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價格大幅飆升,普通投資者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投資興趣也愈發旺盛。
今年年初,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稱,利用區塊鏈概念搞的傳銷平台已超過3000家。記者盤點近期發生的案件發現,「區塊鏈+詐騙」主要有三大「套路」。
套路一:「空手套白狼」炒高幣值再「割韭菜」
今年5月,深圳南山警方通報了一起以虛擬貨幣為名行詐騙之實的集資詐騙案。涉案虛擬貨幣為普銀幣,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其官網和收購的「趣錢網」P2P平台發行。調查發現,普銀公司通過互聯網、社交軟體等平台對外宣稱其發布的普銀幣是一種以百億藏茶作為抵押的虛擬貨幣,投資者所持有的每枚普銀幣都有對等實物藏茶作為抵押。
詐騙分子宣稱,投資者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但根據警方偵查結果,價格的變動系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操作,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則不斷套現。該公司在發幣時稱資金將用於茶葉的投資,但在偵查中發現,投資人的錢被該公司以其他目的揮霍。據警方通報,目前普銀幣受害者超3000人,涉案金額約3.07億元,最高單個損失約300萬元。
今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一個打著「區塊鏈」幌子的傳銷團伙,查獲涉案資金3億餘元。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在網路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並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後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後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
套路二:「掛羊頭賣狗肉」以科技之名行傳銷之實
今年4月15日,西安警方破獲一起打著「區塊鏈」概念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據警方在案情通報會上披露,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
據了解,該傳銷團伙打著「區塊鏈」旗號,藉助西安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等城市利好,於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路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DBTC)網路平台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自行操縱升值幅度。同時,該團伙還組織在國內外眾多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截止到4月15日,該團伙共發展註冊會員13000餘人。
去年8月,安徽蕪湖警方破獲一起虛構區塊鏈數字貨幣實施投資理財詐騙案件。據蕪湖市公安局披露,2017年7月16日以來,該團伙開設網站,以發行公司數字貨幣「茵特幣」名義搭建交易平台實施融資詐騙,同時通過僱傭網路推手散布「公司發展前景好」「項目投資回報高」等誇大宣傳口號,並以「每日返利」及拉下線提成的方式誘惑被害人,以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方式接收投資。2017年8月14日,三名犯罪嫌疑人關閉網站攜款潛逃。
去年8月,西安警方破獲一起以「虛擬貨幣」為名的新型網路傳銷案件。據警方披露,該傳銷組織以集團化、公司化模式運營,以互聯網為載體,打著商務活動的幌子,以虛擬貨幣鈦克幣為誘餌,層層發展下線非法牟利。雖然該團伙聲稱鈦克幣與比特幣一樣,產生於網路世界複雜的演算法,具有不可複製性,具備現實世界的流通價值。但事實上,這家公司的鈦克幣產生技術就掌握在公司高層的手裡,只要點一點滑鼠,數萬枚鈦克幣唾手可得。
據介紹,「投資者」需要支付人民幣來購買虛擬貨幣,購買虛擬貨幣後,必須要有擁有「礦機」的「老客戶」介紹,才能租賃「礦機」。「新客戶」一旦租賃了「礦機」,就可以在這個交易平台使用虛擬貨幣賣出或買進。這些「客戶」最終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層級,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客戶」會得到巨額非法所得。每發展一個下線「客戶」租賃「礦機」,推薦的「老客戶」會得到「礦機」租賃費用10%的獎勵金額,每個「客戶」擁有兩個推薦名額,可以往下推薦7層,最上層推薦人可以拿到126人租賃費用1%的獎勵。實質仍是拉人頭。
套路三:「洋為中用」「出口轉內銷」
2017年9月8日,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涉案金額達16億餘元的特大「維卡幣」網路傳銷案。經株洲縣法院審理查明,該傳銷組織是一家「維卡幣」傳銷組織,系境外向中國境內推廣虛擬貨幣的組織,其傳銷網站及營銷模式由保加利亞人魯婭組織建立,伺服器設立在丹麥境內的哥本哈根,對外宣稱是繼「比特幣」之後的第二代加密電子貨幣。
經查明,「維卡幣」組織的經營其實質是以投資虛擬貨幣為名,要求參加者繳納一定費用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數量作為計酬和返利依據,將上述計酬和返利以分期支付方法進行發放,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而騙取財物。該案中35名被告人通過網路平台或經人介紹先後加入「維卡幣」組織後,發展下線通過計利返酬獲得獎金或倒賣激活碼兩種方式進行非法獲利。其中,部分被告人積極發展下線會員,分別從中非法獲利1萬餘元至2000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