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本身只是一門技術,它從比特幣起源開始漸漸被人們所發掘,而它出生就自帶天賦,公平公正公開,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語:Blockchain或Block chain)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的比特幣,核心技術用的就是它。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用通俗的概念講,區塊鏈就是一本人人可記的賬。在一個公司或機構里,多數人只有看賬的份兒,而只有少數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有權提筆記賬。
當然,區塊鏈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賬本,它在技術原理上有以下三個關鍵點:
第一,去中心化。一個踐行區塊鏈技術的網路中,其所涵蓋的每台計算機均可讀取、添加記錄,從賬本這個角度講,他們就是共同記賬的人,而沒有權威人士從中指導、修正。
第二,非對稱加密。別看這本賬人人可記,可若非局內人,一定讀不懂。因為,在記賬過程中,每個人都遵從統一的加密規則,但讀取時,卻必須使用自己獨有的解密方式。因此,雖然每個人都保存著這本不斷更新的賬,但能讀懂的部分,卻僅限於自己能解密的那一塊,也就是與自己相關的那一部分。
第三,時間印記。也就是時間戳(英語:Timestamp),是指字元串或編碼信息用於辨識記錄下來的時間日期。區塊鏈上的每一個區塊,是按照其所生成的時間按先後順序排列的,並經過集體認證,確認成立。而且,之前的記錄是無法被修改的。就像在一本賬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時間點之後的記錄,索引、驗證之前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一旦被確認,再行篡改就難上加難。
區塊鏈技術是維護一個不斷增長的數據記錄的分散式資料庫,這些數據通過密碼學的技術和之前被寫入的所有數據關聯,使得第三方甚至是節點的擁有者難以篡改。區塊(block)包含有資料庫中實際需要保存的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區塊組織起來被寫入資料庫。鏈(chain)通常指的是利用Merkle tree等方式來校驗當前所有區塊是否被修改,這一點用過Git的碼農們早就熟悉了,回想一下如何修改Git的歷史記錄吧。
區塊鏈在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資料庫在與比特幣相關的區塊鏈應用中可使用這一術語,但區塊鏈技術可能並不包含「賬本」。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幣網路交易有效確認的信息。
這是區塊鏈的定義,因此要逐步了解區塊鏈,我們需要一步步了解如下東西。
區塊鏈技術主要分為三大類,主要是公開、協作、私有。
公開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
例子:比特幣,Ethereum Frontier。公開區塊鏈上的數據所有人都可以訪問,所有人都可以發出交易等待被寫入區塊鏈。共識過程的參與者(對應比特幣中的礦工)通過密碼學技術以及內建的經濟激勵維護資料庫的安全。公開區塊鏈是完全的分散式。
亮點和痛點:公開區塊鏈完全分散式,具有比特幣的一切特點,然而需要有足夠的成本來維持系統運行,依賴於內建的激勵。目前來看公開區塊鏈中只有比特幣算是足夠安全的,如果和比特幣的演算法一樣,乙烷;沒有內建獎勵,乙烷;容易集中算力攻擊(比如只要突擊掃貨大批顯卡之類),吃棗藥丸。公開區塊鏈上試圖保存的數據越有價值,越要審視其安全性以及安全性帶來的交易成本,系統擴展性問題。
協作區塊鏈(federated blockchain)
例子:Hyperledger以及德勤等會計所嘗試的審計系統。參與區塊鏈的節點是事先選擇好的,節點間很可能是有很好的網路連接。這樣的區塊鏈上可以採用非工作量證明的其他共識演算法,比如有100家金融機構之間建立了某個區塊鏈,規定必須67個以上的機構同意才算達成共識。這樣的區塊鏈上的數據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這些節點參與者內部。部分意義上的分散式。
亮點和痛點:協作區塊鏈可以做到很好的節點間的連接,只需要極少的成本就能維持運行,提供迅速的交易處理和低廉的交易費用,有很好的擴展性(但是擴展性隨著節點增加又會下降),數據可以有一定的隱私。開發者在共識下有能力更改協議,沒有比特幣hard fork的問題,但是這也意味著在共識下,大家可以一起篡改數據。協作區塊鏈也意味著這個區塊鏈的應用範圍不會太廣,缺少比特幣的網路傳播效應。
私有區塊鏈(private blockchain)
例子:Eris Industries。參與的節點只有用戶自己,數據的訪問和使用有嚴格的許可權管理。近期部分金融機構公布的內部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大都語焉不詳,不過很可能都在這個範圍內。
亮點和痛點:私有區塊鏈實際上是很迷惑的名詞,這樣的一個系統無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共享資料庫用上Merkle Tree等方式試圖說明其中的數據可校驗。這樣的資料庫早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Merkle tree也只是很多成熟方案中的一種。這些項目很容易是「然並卵」。由於全是用戶說了算,裡面的數據沒有無法更改的特性,對於第三方也沒有多大的保障。因此很多私有區塊鏈會通過依附在比特幣的方式存在,比如定期將系統快照記錄到比特幣中。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的背景
比特幣是在2009年由一個自稱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的人(或團體)發明的。 他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新的電子貨幣系統」,「完全去中心化,沒有核心伺服器或權力控制中心」。 在闡述了概念和技術後,2011年,Nakamoto將源代碼和域名交給了比特幣社區的其他人,隨後消失了。
簡而言之,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 沒有紙質賬單或硬幣,而且它是去中心化的,沒有政府,機構(如銀行)或其他權力機構來控制它。 業主是匿名的; 比特幣不使用姓名,稅號或身份證號碼之類,而是通過加密密鑰連接買賣雙方。 不像傳統貨幣是從上而下發行的,比特幣由互聯網中的計算資源,簡稱「算力」通過競爭來發行和保證不可偽造性。
什麼是智能合約?
當下我們提到的智能合約主要是基於以太坊實現的,所謂的智能合約,如果把智能二字拿出來,確實和我們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合約沒什麼兩樣。而之所以稱之為智能,是因為合約的條款可以寫成代碼的形式,存放到不可篡改的區塊鏈中,一旦合約的條款觸發某個條件,那麼代碼就會自動執行,即便有人想違約也很難,因為代碼不會認你是大佬還是普通人,它只要滿足條件就會立即執行,這就節省了很多人為的溝通和監督成本。
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就是傳統合約的數字化升級版本。它們是在區塊鏈資料庫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可以當滿足其源代碼中寫入的條件時自行執行。智能合約一旦編寫好就可以被用戶信賴,合約條款不能被改變,因此合約是不可更改的。
舉個例子
A和B一起看球賽,巴薩對皇馬,A支持巴薩,B支持皇馬,A與B各押了100元錢,約定如果誰支持的球隊輸了,那麼對方就獲得所有的賭注。
這種情況下,如果A和B都是很守信用的人,那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但是假如B耍賴,輸了但是不願給A那100元錢,理論上也沒什麼辦法,畢竟沒有寫什麼紙質的合同,更沒有簽字蓋章,況且為了100元打官司,更加不值當。
就像上面提到的這種違約案例,可能社會上經常會出現,一方違約就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去保證合約的正常執行,但是如果這個合約是寫入區塊鏈的代碼中,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一旦比賽結果知曉,那麼智能合約代碼會自動執行事前的約定,也就是說代碼會自動把B的100元都轉到我的賬戶下,當然如果是放在區塊鏈上,那麼資金就應該是虛擬數字貨幣。
智能合約的應用舉例
一、博彩交易
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超級碗比賽為例。假如你賭Patriots(新英格蘭愛國者隊)蠃,下注500美元,或者一個比特幣,你的朋友賭Packers(綠灣包裝工隊)贏,下同樣的注。第一步、你和你的朋友將你們的比特幣發送到一個由智能合約控制的中立賬戶。當比賽結束時,智能合約能夠通過ESPN(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路透社或者其他媒體確認Patriots戰勝了Packers,智能合約將自動地將你的賭金和從朋友那裡贏得的錢發送到你的賬戶
因為智能合約是計算機程序,所以很容易增加更加複雜的賭博元素,例如賠率和分差。儘管現在有處理這種交易的服務,但是都會收取相應費用。智能合約與這些服務的不同之處在於,智能合約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去中心化的系統,不需要任何中介機構。
二、網路購物
一個更加常見的例子是網上購物。如果你從網上購買了某物品,你可能不想立即付款,想等到賣家發貨後再付款。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創建一個合約,該合約通過查詢順豐速運的物流數據,智能合約只有確認你購買的商品已經發往你的地址時,才發送貨款給賣家。這樣,是不是可以發現,我們所用的支付寶的中介功能也可以被程序自動替代?
三、抵押貸款
還有許多常規的金融交易,律師和銀行的工作歸根到底是重複性地處理平凡的任務,但是我們還不得不向律師提供管理遺囑或者向銀行提供抵押貸款的工作支付大量的報酬。而智能合約能夠使得這些處理過程自動化和非神秘化,節省人們的時間和金錢。
儘管可以通過一家銀行獲得抵押貸款,但是一般而言,銀行不會持有長達30年的貸款,這些抵押貸款將被轉移給投資者,但是,你繼續向銀行還款,而不是持有你的貸款的投資者。銀行只是你每月還款的處理者,向投資者支付其中的大部分,小部分繳稅,更小部分用於房主的保險。
這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操作任務,但是銀行經常需要一個季度到半年的時間來處理抵押貸款的還款問題。他們只是從貸款者手裡接收還款,將還款轉交給投資者,只是憑此服務來向人們收費,然而,理論上,智能合約能夠非常容易地處理這種業務,如果貸款還款由智能合約處理,那麼貸款處理費用將被取消,省下來的錢可以給消費者,最終的結果是獲得房屋所有權的成本更低。
通過上述舉例,智能合約確確實實擁有巨大潛力和未來前景,借用當下很流行的一句話,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智能合約的使用範圍將會更加趨於廣泛,更多的企業將在未來使用它,智能合約技術也會越來越成熟。
那麼如何利用區塊鏈或比特幣賺錢呢?
1、炒幣。炒幣就像炒股。炒幣是區塊鏈賺錢門檻最低的一種方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漲了四萬倍。除了比特幣,還有很多數字貨幣,例如以太幣等等。 炒幣分一級市場(ICO)和二級市場(交易所)。一級市場就像為某個項目的天使輪投資,一般是行家玩的;二級市場就是到交易所買幣,像買股票一樣,低入高出。
2、商販。區塊鏈是全球性的市場。每個幣種在每個平台每個時間段的價格不一樣。很多人可以像小商販一樣,從價格低的平台搬到價格高的平台去賣,賺差價。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的門檻較低。不過現在出現團隊化商販,利用軟體來操作,快狠准。
3、推廣賺傭金。這種方式就像淘寶客,把淘寶的商品鏈接推廣出去,成交了就可以分傭金。區塊鏈的做法是,首先註冊交易所賬號,生成自己的邀請鏈接,然後推廣,有人通過你的鏈接註冊了交易所併產生交易的話,你就有傭金。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也比較低。
4、挖礦。比特幣中的「挖礦」就是記賬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搶,搶到記賬權機會就有獎勵,獎勵的東西是比特幣。這個行為就是「挖礦」。挖礦需要設備,專業的礦機。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稍微高一些。
5、技術支持。給一些團隊和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高,需要有技術基礎。
6、開交易所(交易網站)。開交易網站,讓大家來交易,收取手續費。門檻高。
7、開發錢包。錢包是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就像區塊鏈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主要經營流量。門檻高。
8、做區塊鏈項目。A、發幣。例如以太坊。以太坊基金會募集了1800萬美金啟動資金,然後自己留了1000萬以太幣。他們的玩法是這樣的,首先把募集資金花掉,主要是給開發人員。等開發人員開發出核心技術之後,以太幣就升值。然後就消費以太幣,花掉900萬個以太幣,以太幣就流通起來了。剩下100萬個以太幣估值1億美元;B、研究區塊鏈應用。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很高。
9、基礎設備供應商。區塊鏈火起來,不管是挖礦還是其他,都需要設備。例如生產礦機和晶元。例如生產硬體和軟體的比特大陸,一年收入幾十億美金。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太高。區塊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