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由北京期货商会、期货日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期货高管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北京证监局、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的领导和期货业高管近260人参加了会议。
“十四五”时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在十四五期间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方向指引。在这场以“育新机·开新局·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年度盛会上,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期货行业监管政策新动态、推动期货行业发展的新举措、以及期货行业的新变化进行了解读与交流。来自四家期货交易所的相关负责人也出席年会,就“期货市场服务双循环新作为”作出了具体安排。
北京证监局党委书记吴运浩:持续推动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证监局党委书记吴运浩为年会致辞时说,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期货市场积极应对,为落实“六稳”“六保”提出了期货方案,贡献了期货力量。
吴运浩提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期货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尤其是与境内外其它金融机构相比,我们在资本实力、服务能力、创新活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吴运浩表示,期货公司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期货公司要进一步协同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继续深耕衍生品市场,不断升级商业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是期货公司要紧跟监管导向,把握政策机遇,在做好合规、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期货公司综合经营能力。
三是期货公司要做好长远战略规划,立足自身、找准优势,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不断改造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吴运浩指出,由北京期货商会和期货日报联合主办的期货高管年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年会影响力逐年提升,已成为期货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正不断发挥行业交流平台,沟通桥梁、思想智库的积极作用。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精准服务期货市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为年会致辞时表示,今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规模屡创新高,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呈现“机构化”的新趋势,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杨光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资金量突破8200亿元,较年初增幅超45%,资金量和持仓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投资者数量显着增长,10月末期货市场有效客户数181.8万个,较2017年年底增长超40%。
在杨光看来,当前期货市场“机构化”趋势越发明显,专业化程度正不断提高。截至今年10月末,期货公司代理机构投资者资金量约4850亿元,较年初增长65%。从市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占比超过六成,持仓量占比超过五成,已经成为市场主要力量。
期货公司创新业务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以来,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稳步攀升,资产类型不断丰富,交易结构持续创新。从业务规模来看,1—10月日均成交名义金额63亿元左右,日均成交近600笔。 10月末实际持仓名义金额达1346亿元,较年初增长33%;持仓笔数11519笔,增长128%;其中权益类持仓规模增长显着,10月末实际持仓名义金额为43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过3倍。从产品类型来看,随着客户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增加,场外交易标的资产类型日益丰富,产品结构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交易工具除简单期权及其组合之外,已经出现二元、雪球、亚式、区间累计、单鲨等十几类奇异期权。
期货资管业务方面,管理规模由年初的1400亿元,到目前突破2000亿元,增幅近50%。两项创新业务的快速增长为期货公司转型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杨光强调,下一步,监控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中国证监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部署,扎实细致履行职能,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服务市场、服务监管质效,为维护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具体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投资者服务和保障体系,精准服务期货市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配合新品种上市、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监控中心将及时跟进完善开户规则、保证金监控系统、保障基金管理及使用等配套支持工作,提升市场服务质量,更加精准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持续加强市场运行和机构运行的监测监控,高效服务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市场风险预警分析能力建设,提升监测监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期货公司监测监控,有效提升风险预研预判能力,促进期货经营机构规范运营发展;扎实推进宏观经济和产业研究,做深做细CPI和PPI预测工作,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宏观经济信号作用,继续为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持续完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建设,加强场外衍生品交易监测分析,积极服务多层次期货衍生品市场稳健发展。逐步扩充报告库数据收集范围,加强数据治理,丰富风险监测工具,逐步提升场外衍生品交易监测分析能力;分阶段、分步骤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向市场参与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和服务,切实提升场外市场透明度。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服务行业发展,促进期货业不断深化改革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期货业正处在增量发展的过程中,期货市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功能将不断突出,在助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发挥更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王颖表示,虽然今年全行业利润有显着增长,但长期来看,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已成趋势。部分期货公司通过补充自身架构,扩大业务范围,尤其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业务和资管业务,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王颖表示,中期协致力于打造一个行业拥护、市场欢迎、监管信赖、社会公信的行业协会,促进期货市场不断深化改革,推动行业创新业务模式,开发多元化产品,提供高水平的衍生品服务,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王颖介绍说,今年以来,中期协在服务机构创新、促进业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经落地的包括:一是期货公司可为其控股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客户介绍;二是部分优质风险管理公司可开展仓储物流业务;三是现有七家具备个股场外资质的风险管理公司扩标;四是加强行业信息数据的披露。
下一步,中期协在加强服务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包括重构行业信息管理平台、优化会员网上办事服务、丰富会员结构、加强行业宣传等。
大商所监事长赵胜德:在提升现有品种功能、提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上发力
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监事长赵胜德在年会上表示,在服务国内大循环方面,大商所将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在提升现有品种功能、提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上发力。一是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现有品种功能发挥。结合近两年品种功能评估结果,交易所对现有品种、特别是玉米、豆粕、鸡蛋和铁矿石等重点品种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一品一策”实施系列改进措施。二是进一步提高高质量产品供给。坚持加快推进新品种上市,同时重点推进大商所场外市场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期现市场链接,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需求,下一步的场外市场建设主要围绕“一圈、两中心”,即大宗商品生态圈和交易中心、价格信息中心为发展目标开展。坚持共建大宗商品生态圈。依靠产业企业开展场外市场建设,同时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区块链、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组织提供融资、保险、技术、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构建场内与场外结合、金融与科技等多方位赋能的大宗商品生态圈。丰富场外工具体系。做好市场架构搭建和交易产品供给,提供交易后管理和清算等服务,满足实体企业在现货贸易、资源配置及风险管理中的多样性及个性化需求。”赵德胜说。
赵胜德还表示,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大商所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支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大商所正积极准备棕榈油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的落地工作,棕榈油主要产销国客户逐渐参与我国期货市场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棕榈油期货市场价格权威性,为全球棕榈油产业链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
中金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超:积极稳妥推进期货、期权新产品供给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超表示,总的来看,中金所在构建金融风险管理市场的新发展格局方面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起步晚,风险管理工具不够充足、中长期资金参与不够充分、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特别是我国现有金融期货和期权产品数量不仅远少于境外成熟市场,也少于境外一般新兴市场,权益类期货产品覆盖面不足,利率类期货产品期限不够丰富,汇率类期货产品长期缺位,金融期权类工具供给缺口较大。”李海超说。
李海超表示,下一步,中金所将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工作理念,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基本原则,聚焦资本市场建设核心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持续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尽早建成强大的国内金融风险管理市场。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股指类、利率类、汇率类期货、期权新产品供给,特别是着力弥补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的空白,努力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与金融市场发展进程相匹配、与资本市场改革需要相配套的国内风险管理供需市场。
二是全面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规则制度体系,完善交易机制,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前瞻性、开放性。
三是让各类长期资金更便利参与金融期货市场,促进市场功能发挥。推动商业银行、保险资金等更加充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进一步优化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期货资管计划、企业年金、职业年金、QFII和RQFII等参与金融期货政策,鼓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极参与。
四是坚持与股票、债券等现货市场对外开放相协调的原则,推进金融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宽国际投资者运用金融期货的渠道。
郑商所副总经理邢向飞:持续加大产品供给,努力实现成熟品种期权全覆盖
郑商所副总经理邢向飞在会上表示,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期货市场通过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间的有效互动,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独具优势。
邢向飞表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众多期货品种在国际相关资产类别排名中位居前列,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潜力。
邢向飞说,郑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继续深化市场功能,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切实做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工作。
一是要持续加大产品供给。加快鸡肉、大蒜、葵花籽、马铃薯、烧碱、钢坯、水泥、丙烯等品种研发上市进度,努力实现成熟品种期权全覆盖,推动场外期权业务落地,拓宽风险管理工具谱系,助力更多行业实现各产业环节畅通;注重产业链品种体系构建,助力稳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瓶片、PX上市进程,围绕PTA打造聚酯产品全产业链金融避险工具。推进电力研发,实现煤电品种避险联动。
二是要加强市场服务。持续打造“稳企安农、护航实体”服务品牌,针对性举办更多“产业云调研”“线上圆桌论坛”等市场活动,引导更多实体企业有效参与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助力保市场主体这一国民经济循环的基本单元。
三是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完善,为境外交易者参与PTA期货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不断提升PTA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以全球重要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建设为使命目标,探索多种开放路径,积极支持跨境商品期货ETF上市,加强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在国际市场彰显更大的影响力。
上期所北京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玉强:加快商品期货期权新品种新业务研究、深化市场服务
上期所北京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玉强表示,今年以来,上期所按照证监会的部署,统筹推进战疫复产、稳定市场和业务发展,采取多项措施,实现了市场稳定运行,功能有效发挥。截至10月底,上期所各品种成交量16.7亿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3.7%。
下一步,李玉强表示,上期所将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期货市场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加快商品期货期权新品种新业务研究,包括开发油气期货、指数期货期权品种,开启境外设立商品交割仓库探索,研究跨境交收模式,丰富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业务,逐步将业务范围拓展至非标仓单、保税仓单以及商品互换、场外期权等衍生品业务;另一方面要深化市场服务,随着产业客户不断成熟、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外资参与程度不断提升,行业竞争日趋加剧,境内境外市场联动不断增强,上期所着力推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向着专业化方向纵深发展,把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防控价格风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借鉴全球最佳实践,继续推进创新,加强市场推介和投资者教育,进一步提升境外交易者的交易便利性,深化境内外交易所业务交流与跨境合作,开展结算价授权、探索商品期货转委托等合作,从而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方面再上台阶。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