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商不急于进入印度

新加坡:
在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之间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的56家公司中,只有3家去了印度,还有2家去了印度尼西亚。这是日本金融集团野村证券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这56家公司中,有26家迁往越南,有11家迁往台湾,有8家迁往泰国。

随着中美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关税使美国进口商从中国出口的商品越来越昂贵。许多公司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地点来重新定位他们的制造业务。

对于许多公司而言,搬迁计划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中国的成本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人由于搬迁的麻烦和不确定性而犹豫。去年左右,规模扩大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制成品征收的额外关税。

重新安置生产设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克服高昂的初始设置成本外,其他要考虑的因素是基础架构,通信和连接性。拥有良好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仓储,运输和其他后勤支持至关重要。这仅仅是开始。寻找合适的熟练人力,然后使新工人接受针对其生产过程的专门培训也面临着挑战。进一步的考虑因素包括政府的支持,有利的税收制度和法律框架,以及在新国家/地区开展业务的便捷性和速度。

从表面上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拥有理想的人口结构,可以成为与中国抗衡的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目前占世界商品的五分之一。首先,他们拥有世界第二和第四大人口,到2030年印度的人口有望超过中国。印度的人口也相对年轻。联合国估计印度的平均年龄为30岁,而印度尼西亚的平均年龄为31岁。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年龄为40岁。

此外,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

那么,为什么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没有得到他们从中国搬来的工厂的应有份额?

尽管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GDP增长率均高于其他主要全球经济体,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它们在制造业FDI(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的表现均低于其全部潜力,因此它们都被称为“沉睡的巨人” 。

外国直接投资很好地表明了外部投资者对经济改革和前景成功的信心,因为这表明外国公司愿意在一个国家进行长期投资的意愿。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创造就业机会,吸收过多的劳动力供应并填补财政缺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天印度的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印度尼西亚略好一点,为百分之一。

企业吹捧他们为什么搬到特定位置的最普遍原因是经商容易。在先前提到的路透社的故事中,一位智能手机高管曾引述说,在越南,只有一个联络点,一个负责政府事务的人。

从泰国和越南用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书中吸取教训,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需要进一步开放贸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费更多,改革土地和劳动法,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税收减免。为了实现经济的全部潜力,必须进行法律改革,解放和优惠税收。

好消息是,两国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印度尼西亚,维多多(Widodo)总统正在对外国公司在该国设立制造工厂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许可证。

公司税率最近的意外下调使公司感到安心,并帮助印度走上了新的增长轨道。但是,印度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提供更多税收优惠以投资于其希望吸引的所需类型的制造业,例如用于出口的高科技和电子制造业。它还必须使进口零件更加容易,以便可以在印度完成更多的组装工作。

两国都敏锐地意识到,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

印度尼西亚宣布,他们计划在5年内将年度GDP的4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尽管由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疲软以及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两个国家中,公路运输都高度依赖,但如果更容易获得现代铁路和水上运输,则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和时间。

在印度,日本,德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制造业文化缺失。这意味着不仅必须有强大且容易获得的职业培训计划来为有兴趣的人配备必要的技能,而且他们最聪明的公民还必须考虑加入这一部门。

印度尼西亚缺乏支持制造业的学位。据全球商业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称,印度尼西亚每千名公民仅产生八名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而印度为20名,中国为34名。

令印度振奋的是,三星和苹果等公司已经在印度制造了部分手机。苹果公司已经在印度生产iPhone部件和较旧的型号,预计今年将在印度开始生产更新的iPhone XS和SR。诺伊达的三星工厂是其全球最大的工厂之一,其生产的产品中有30%出口。

尽管取得了进展,但印度要实现PM Modi的目标(必须在2014年首次宣布),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提高到25%,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Total
0
Shar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