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开启群嘲模式,自主创新却只是换了个壳

8月15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战略融资。公司称,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各种鲜花和称赞,反而被大家扒出所谓的红芯浏览器只不过是在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外面披上了一层红衣。然后自称“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根据网友爆料,将红芯浏览器的安装文件多次解压缩后,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

红芯浏览器的主要用户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而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量国企中,依旧大量存在xp系统的电脑。这下大家就明白了,红芯浏览器还真就是在Chrome浏览器内核的基础上套了一个壳。

事实上,红芯公司最初不是做浏览器的,而是HTML5开发和移动适配,品牌名就叫“云适配”。

今年5月初,公司发布红芯品牌,推出了“红芯隐遁”,以及红芯浏览器(官网都是二级域名)。而在这之前的4月,发生了美国商务部禁止向中兴出售电子技术和元件的事情。

深挖下去,笔者发现,不仅该款产品存在宣传造假,该公司的高管团队履历也涉嫌夸大。

此前红芯官网对红芯联合创始人、COO高婧的介绍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而红芯浏览器事件之后,高婧的介绍改为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而哈佛大学则被移至介绍的下方小字中,并标注为(交流学生)。

而红芯的另一位高管CEO陈本峰,曾在2015年的一篇媒体采访中,自称是科大讯飞初始团队之一。不过该说法遭到了科大讯飞方面的辟谣,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媒体表示:“与事实不符,就是在科大讯飞实验室的一个实习学生。”

红芯浏览器这种拙劣的做法,不仅让人想到了当初汉芯的骗局。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将摩托罗拉的芯片打磨掉Logo以伪装自主研发),并借助“汉芯一号”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而红芯浏览器打着自主可控的大旗,却是Chrome浏览器的内核,这种做法也成功融资2.5亿,背后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但自主可控、自主研发,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骗子”的代名词。央视不久前播出的“国产操作系统更快”对比中就已经让人大跌眼镜。

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IE浏览器,对比国产系统上运行的Chrome浏览器,Chrome打开网页更快,从而证明了国产操作系统更快。这样的对比,简直是对观众的欺骗。

对于扶持国产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等,现状是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社会的欺骗,这着实让人遗憾和愤怒。

在众多网友和社会成员的指责下, 8月17日,针对媒体报道的“套壳”Chrome、宣称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一事,红芯浏览器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歉信称,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郑重向大家道歉。

红芯在致歉信中承认,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今后,会在产品的显著位置上标注红芯内核基于谷歌的开源Chromium项目。

红芯被爆伪创新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却是在高科技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时,必须摒弃动辄就像跨越式、超近道的浮躁心理,更要对那些为了拿项目、“钓”融资而不惜伪造技术、剽窃产品的伪创新行为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打击。

红芯表示,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应该更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作为服务于中大型企业市场的技术公司,更应该严谨务实,而不应该是夸大其词。

红芯方面强调,公司充分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经在内部展开深刻检讨。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