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国际极速扩张,配股百亿后暴跌24%

8月14日,中国光大国际因公布百亿供股方案,却因引起“缺钱”担忧,引发了市场震动。同为环保企业,是在外界眼中,光大国际一直有着稳定的现金流,这与光大高管对资金资源和现金流的重视和掌控不可分隔。但是,随着环保行业的补贴逐渐减少,竞争进一步加剧,光大国际的身上环保企业的弊病也逐渐凸显。

8月14日,中国光大国际在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同时,也发布了供股计划。公告显示,公司计划通过供股方式筹集约99.62亿港元,供股认购价6港元/股,拟发行16.6亿供股股份,基准为每27股现有股份获配发10股供股股份。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落实垃圾发电项目,发展其他环保业务,一般营运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光大国际将半年报与供股计划一起发布,似乎有意要降低供股计划的消极影响。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实现收益117.84亿港元,同比增长29%;毛利44.84亿港元,同比增加35.56%。

不过,中报的业绩并没有消弭光大国际通过配股募集资金的本意所带来利空。消息出来之后,光大国际当天的股价一度跌幅超过24%,截至今日收盘,光大国际再跌5%,收盘报6.55港元。

在资本市场上,光大国际并不是一直以实业家的形象出现;相反,有赖于背后的光大集团,光大国际在环保行业的出场方式就更具备金融属性。但是在今年环保企业纷纷暴雷之后,擅长资本运作的光大国际也遭遇了金钱缺口。说到底,环保是场持久战,考验的是企业的耐心。

配股后暴跌

事实上,光大国际的配股相当于自己揭了底,而投资者更是“用脚投票”来附和光大国际的这一行为。盘口情况显示,昨日净卖出最多的席位全部来自外资,分别来自美银美林、巴克莱、德意志和高盛。

昨天在出现股价暴跌之后,大和给予其评级由“跑赢大市”降至为“持有”,这并不是光大国际第一次评级下降,2016年,花旗银行在光大国际公布2015年年报之后,将其评级降低为“沽售”。而那一次调低的原因,缘起于光大国际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

中国光大国际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环保能源、环保水务、新能源及基建的环保公司。众所周知,从2014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推行PPP模式,也即政府与民间投资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出钱做工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民营企业也通过绑定政府,降低了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的环保工程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政府的推动,企业通过统一的招标拿到政府的订单,成本由前期的人工费、材料费等其他财务支出组成,收入便依靠政府后期付款。不过,通常这种合作的回款周期较长,难免会造成企业的现金流问题。

光大国际也不例外,近十年来,光大国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有两年为正。尤其是在2017年,光大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高达31.02亿港元。不仅如此,光大国际的应收账款也奇高。在2018年的中报中,应收账款为40.15亿,而这一数据在2017年12月31日仅为23.42亿。

中国光大国际配股百亿,股价暴跌24%,又一环保股翻船?

今年以来,环保行业频频爆雷,包括PPP龙头东方园林在内的众多企业都出现了因发债导致的股价和资金危机。投资人已经谈“环保发债”色变,一旦与发债扯上关系似乎就是在向市场宣告“我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这似乎也是光大集团采用了配股而不是发行债券的原因。

而导致其需要融资的原因,或许与公司上半年新增项目有关。半年报显示,集团于回顾期内共落实30个新项目,涉及总投资额约人民币95.39亿元,其中包括14个环保能源项目、4个环保水务项目、12个绿色环保项目,项目总数与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跑马圈地

光大国际的前身是以贸易起家,在1997年之后,其贸易业务遭受重创。此后陈小平调任为光大国际的行政总裁,才逐渐确立了以垃圾发电为主业的扩张路径。

改变主业方向之后,光大国际逐渐剥离的原有的业务,专注于环保业务的发展。虽然是这个行业的后来者,但是光大国际在这个行业立足很快,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光大国际的业绩开始突飞猛进,逐渐成长为环保PPP行业的龙头企业。而这一切有赖于其背后的实际掌控人。

光大国际隶属于光大集团,在董事席位中沿袭了光大集团一贯的风格,与其他环保企业的高管不同,光大国际的董事高管们几乎全部都具备金融的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而他们自身所带有的资源,也为光大国际在发展中的融资带了极大的便利。

2013年,光大国际与有着“第二央妈”之称的国开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2013年至2018年,给予光大国际总量100亿人民币的金融支持。

2012-2013年,光大国际连续获得亚行5笔,近3亿美元的贷款,2018年2月,光大国际再获亚行1亿美元贷款。

2013年光大国际与世界银行达成贷款协议,由世界银行向光大国际提供一笔总额为7,0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

在其他环保民营企业还在为融资担忧的时候,光大国际已经以其强大的融资能力,为项目的急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按照“十一五”的规划,环保企业享有发改委的补贴。仅2015年一年,光大国际就获得国家各类补贴2.3亿元,从国家税务优惠政策中获得增值税退税1.7亿元、所得税退税253.2万元。换言之,在2015年,光大国际20.85亿元的净利润中,有五分之一是来自于国家扶持政策。

光大国际的高管们极为重视现金流,水务和固废都属于公共事业行业,又是重资产领域。对此光大,多采用的是BOT的模式。据悉,BOT具有寄生性质,一旦获得项目,则是长期稳定的收益,成为财务报表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而在一边解决资金后顾之忧的同时,光大国际一边跑马圈地。年报显示,2017年光大国际共计有80个在建项目,其中仅新开工的项目就达到了一半。

极速扩张后遗症?

2018年中报,光大国际交出了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事实上,光大国际的营业收入无论是从中报还是从年报的对比中,都呈现出较大的增长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光大国际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其盈利能力却在下滑。以2012-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光大国际的毛利率分别为49.38%、44.64%、46.72%、45.8%、38.01%和35.59%。

毛利率的逐渐下滑背后是光大国际的项目的急速扩张,为了迅速的占领市场,光大国际不惜以低价竞标项目。

据2017年中标的价格来看,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中标价格一般为每吨60-80元。但是在近年,光大国际屡屡拍出低价的项目。在常州投资建设的新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为54.5元每吨;光大绿色环保沂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3元每吨;更为夸张的是光大中标的江苏省宝应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中标价为30元每吨。

事实上,这似乎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通病,光大国际的对手重庆三峰曾有一个项目中标价仅为18元每吨,引来业内一片质疑。

项目的极速扩张确实为光大国际在财报上增添了一笔又一笔亮眼的数字,不过在项目的管理上光大国际却屡出问题。在光大国际最早的扩张的江苏地区,包括江阴、南京等地都曾被曝出涉嫌飞灰违规处置。

飞灰是在垃圾焚烧之后的产生物,如何处理这些炉渣和飞灰也是光大国际这类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面对环保组织或项目周边群众的抗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的启动,2014年,光大购机旗下光大环保合资的中泰垃圾发电厂未开工即遭遇千人游行,最终项目延期开工。

不仅如此,光大国际的负债率也在逐渐攀升,虽然光大国际认为自己目前61%的负债率并不算高。但是公司项目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但是负债端的变化也非常明显,杠杆比率有明显的攀升,净负债对股东权益比例自2016年末87.6%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97.3%。

同时,国家也降低了对环保行业的补贴,并且今年以来一直要求企业去杠杆、降负债,而在目前竞争持续激烈的行业中保持优势已经成为管理层急需考虑的问题。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相关文章

详解斐波纳契工具

斐波纳契工具利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特殊比率来帮助预测支撑点或阻力点。斐波纳契数是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