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到底是什么

合同 (Contract)又称契约、协议,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质上讲,合同是当事双方或多方在并没有充足信任的情况下,通过文字的约定和法律的权威,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的约定。

合同的目的就在于所签署协议的执行。传统合同的执行要求当事人的参与并消耗相应的时间,当违约发生时,还需要法律、机构等第三方的介入。可以说,人类社会投入了相当大的成本,以保证合同得到当事各方的尊重和执行。尽管如此,合同违约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时代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经常要与不了解,甚至处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下的合作伙伴签订合同,这时候,传统合同(契约)的约束力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由于区块链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的特点,所以将这种契约放到区块链上,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们的信任成本。

智能合约是什么

根据区块链可编程的特点人们可以将合同变成代码的形式放到区块链上,并在约定的条件下自动执行,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合约。这是一个宽泛的定义,然而却没有更精确的定义,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智能合约,但这个术语的精确概念还要在进一步的讨论和实践中才能更加明确。

智能合约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199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了如下定义:“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promise),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承诺指的是合约参与方同意的(经常是相互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承诺定义了合约的本质与目的。数字形式意味着合约写入计算机可读的代码中。智能合约确立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一台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网络执行的。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智能合约就是一种“程序”,只是这种“程序”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这些理念出现在区块链之前,因此在区块链的语境下,可能会显得不够明确,易生混淆。而将区块链看作实现智能合约的平台的话,具体概念的区分和实现方式还处在起步阶段。智能合约是一段涉及资产与交易的代码,只有将它放到区块链上,才能有效防止“盗版”和“篡改”,因此,在区块链出现以前,智能合约没有大的发展,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熟,智能合约将大有用武之地。智能合约是一种新的参与者之间达成共识的方式。它的执行不依赖任何组织和个人,它是自我执行的,违约甚至不可能发生。智能合约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构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参与经济活动,而不需要事前审查和承担高昂的预付成本。在传统的合同制订中,人们必须选择信任的人和机构,而智能合约则从许多经济交易中,移除了对第三方信任的必要。比特币区块链虽然也可以完成一些编程,但是由于比特币语言并不是图灵完备的,所以对智能合约的支持非常有限。一直都有人在开发图灵完备的区块链平台,例如2015年发布的以太坊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无论如何,智能合约这种新的契约制订和执行的方式,会与区块链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发展。

智能合约目前面临的问题虽然人们对智能合约充满期待,但是在智能合约发展的路径上,也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阻碍。

1)目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数字化还远不够。从内部依赖条件讲,智能合约的应用要依赖于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数字化,显然,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数字化还远远没有完成,目前有的只是零星的尝试而已。因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智能合约发展的内部依赖条件尚未达成。

2)智能合约是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自动执行的。于是,如果仅仅智能合约的载体是去中心化的,实际上远远不够。如果执行合同的触发条件不是去中心化的、有效的共识机制,那么触发条件就很容易出现不一致,进一步则会极大地降低智能合约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系统的有效性。因此,智能合约的发展,还必须依赖事件或事实发生的去中心化,比如去中心化预言机的出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智能合约的广泛应用远不是实现核心架构就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协作体系的建立与

成熟。因此,智能合约虽然是区块链非常火热的一个方向,但离大规模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