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适于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区块链技术适于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手机光明网

  作者:周育红(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汪倩怡(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多年实践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征信体系。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生力量,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数据公开透明和弱中心化等特点,可应用于我国个人征信信息的记录、核实和提取过程,是解决征信体系现存问题的有利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突出,这导致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受到限制。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未能跟上新兴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腾飞的软肋。一方面,当前个人征信信息收集受限,个人征信记录远未普及。目前我国征信机构的征信数据来源局限于自有的交易数据,征信记录只反映个人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诚信情况。机构之间征信数据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局面,难以构建全方位的个人信用画像。而且,现有的征信数据收集方式会导致某些人征信记录空白。例如,电商平台依据交易信息征信,无交易记录则无法评分;银行不会为没有开通信用卡且没有贷款记录的人出具征信报告。

  另一方面,当前征信信息的核实和错漏问题较多。目前,征信机构核实征信记录真实性的能力受限,导致征信信息错漏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现有的征信信息修改机制不够严谨。行为人提出征信异议后,经过商业银行审核便能修改记录,存在数据篡改风险。此外,征信信息需求方难以获取相关数据。目前,我国仍未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个人征信体系。除了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政府、银行征信系统会有限度公开征信信息外,其他民营征信机构一般不愿意共享征信数据。共享经济有效运行需要较低的征信成本,征信信息提取困难,极大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我国个人征信信息缺失、错漏和提取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有助于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的诚信基础。区块链具有弱中心化特点,能解决征信信息收集难问题。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已备案的征信机构达131家,是实现数据上传区块链的基础。执法部门、银行、重要民生领域的国企和民营征信机构通力合作共同上传数据,加强数据的相互验证和整合,构成覆盖全社会且包含全方位征信信息的个人征信体系,降低信息收集难度。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能有效避免征信数据错漏。区块链技术基于传统的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建立的验证池(Pool)共识机制,能实现秒级共识验证,保证链上征信数据的一致性,避免错漏。同时,征信机构错误录入数据的行为将在区块链上留痕,受政府部门监督,从而督促征信机构尽职经营。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区块链要求51%以上的节点共同修改数据,才能完成数据修改,篡改信息的可能性极低。从而,征信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保证,并能倒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社会诚信意识。

  区块链兼具数据公开和保密机制,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和安全性。区块链通过为有征信数据需求的企业提供不同权限的密钥,让企业得以根据需求提取征信数据。降低企业征信信息获取成本的同时,保障个人征信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具有可追溯性,便于企业查询历史征信记录。区块链中各区块的数据通过哈希值加密,并按时间顺序串联。从事共享经济行业的企业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查询目标对象的历史失信记录,从而打击失信人侥幸心理,提升征信体系震慑力。

  为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推动执法部门、银行征信系统、重要民生领域的国企和民营征信机构等部门发挥联动作用,共同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征信基石。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9日 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03-19 03:58:52

Total
0
Shares
相关文章

随着加密货币获得主流接受,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加密货币获得主流接受,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加密货币继续获得主流认可,比特币本周创下历史新高。 周四,单个比特币的价格飙升至前所未有的 20,000 美元,超过了其在 2017 年 12 月创下的纪录。这一价值飙升代表着该加密货币在 2017 年初仅为 1,000 美元的价格大幅上涨。 衡量所有流通比特币总价值的加密货币市值现已超过 3500 亿美元,比许多大公司更有价值。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机构投资增加,以及散户投资者的需求增加,推动了价值的飙升。 不断增长的机构投资 过去几年,对冲基金、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投资于加密货币。 这是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加密货币作为合法资产类别,以及高回报的潜力。 机构投资的增加帮助推高了比特币的价格,也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都推出了比特币期货合约,允许机构投资者在不实际拥有任何硬币的情况下获得对加密货币的敞口。 这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类别的合法性,并有助于推高价格。 零售需求上升 除了机构投资,散户投资者也一直在大量购买比特币。 这是由加密货币的高回报潜力及其作为合法资产类别的日益接受所驱动的。 在交易所买卖比特币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增加,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的商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近期比特币价格的飙升也受到几款新的以加密货币为重点的投资产品的推出的推动。 例如,2013 年推出的 Grayscale Bitcoin Trust 现在是最大的公开交易比特币基金之一。 该基金一直受到散户投资者的欢迎,他们正在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接触加密货币。 比特币的未来 比特币能否继续上涨,或者是否会出现大幅回调,还有待观察。 然而,很明显,加密货币已越来越多地被接受为合法资产类别,机构和散户投资者一直在推高价格。…
阅读更多

数字恐怖:总账困扰

数字恐怖:总账闹鬼 在万物数字化的时代,一台闹鬼的计算机的想法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Ledger Haunting 令人不寒而栗地提醒人们,超自然现象可以超越物理界限并在网上传播。 Ledger Haunting 是一个数字恐怖故事,以独特而可怕的方式将科技和超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本文将深入探讨 Ledger Haunting 的传说、其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对数字恐怖世界的影响。 The Ledger Haunting:简要概述 The Ledger Haunting 是一个发生在被诅咒的电子表格上的数字恐怖故事。 它自2013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成为恐怖界的传奇。 Ledger Haunting 的背景故事涉及一名程序员,他创建了一个被复仇精神困扰的被诅咒的电子表格。 据说,电子表格包含程序员认为冤枉他的所有人的名字。 被诅咒的电子表格会导致打开它的人的计算机发生故障,导致一些人推测它确实闹鬼了。 Ledger Haunting 背后的传奇 Ledger Haunting 是由一位名叫“BaronSamdi”的程序员于 2013 年创建的。 根据他的博客,他长期从事一项技术项目,因此变得非常孤立。 他向人们伸出援手,却发现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种挫败感让他感到委屈和不受尊重,导致他创建了该诅咒的电子表格。 被诅咒的电子表格是他报复那些他认为冤枉了他的人的一种方式。 他编制了一份名单,其中包括他认为对他不公平的同事、朋友和家人。 然后,他对电子表格进行了编程,让任何打开它的人都遇到计算机技术问题。 账本闹鬼的传说广为流传 被诅咒的电子表格很快就广为流传,并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打开电子表格的人报告说遇到了奇怪的事情,例如扭曲的图像、无法解释的崩溃,甚至是奇怪的耳语。…
阅读更多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25亿美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6%,位列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六大国有银行也在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尝试。   近期由中银律师事务所、中银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法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区块链应用与数字货币展望论坛在京圆满举办,论坛旨在关注区块链应用与数字货币发展,站在行业前沿,结合行业实践和行业发展,对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资产进行前沿观察和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程晓明从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的价值、Token价值模型、通证经济等多方面解读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亚洲证券交易所公司以及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西南运营中心情况。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系统主要设计者之一钟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区块链的起源、发展趋势、应用,并就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与场景应用进行了分享。   中银(成都)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张韬对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进行了解读,并对涉及比特币、区块链、数字货币的诉讼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中总结此类案件的发展趋势和法院的裁判观点。   中银律师事务所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中心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关注加密货币、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理论与实践,开展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数字资产方面的法律研究。结合行业实践与行业发展对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法律政策监管进行前沿观察和理论研究,致力于推动行业监管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