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我們可以看到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的錯覺

三十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之間的冷戰結束時,許多專家預言地域經濟學將決定地緣政治的新時代。他們預測,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基於規則的秩序將在全球紮根。各國將遵守國際法或招致高額費用。

如今,這種樂觀似乎不僅僅有些天真。即使表面上國際法律體系日趨強大(例如,以聯合國公約,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等全球協議和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為基礎),武力規則仍在繼續勝過法治。也許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能利用這種狀況。

考慮一下中國沿著湄公河的水壩項目,該湄公河從中國控制的青藏高原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流向南中國海。中國通過在青藏高原邊界附近修建11座大壩,就在河流穿越東南亞之前,中國對河流系統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破壞,並造成了更廣泛的環境破壞,包括湄公河三角洲的鹽水入侵造成了湄公河三角洲的破壞。三角洲撤退。

如今,湄公河的水位處於100年來的最低水平,而下游國家的乾旱正在加劇。這使北京政權對中國的鄰國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然而,該國對其湄公河水域的武器化沒有任何後果。因此,該國正在湄公河上建造或規劃至少八座大型水壩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可能更加無恥。這個月是該國在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高度戰略性走廊啟動大規模土地開墾計劃六周年。通過建造人工島並使之軍事化,中國重新繪製了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地圖,而沒有開槍,也沒有承擔任何國際費用。

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7月,由常設仲裁法院(PCA)在海牙成立的國際仲裁庭裁定,根據國際法,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不具有合法性。但是中國領導人只是無視這項裁定,稱其為「鬧劇」。除非有所改變,否則美國領導的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計劃將僅停留在紙面上。

中國對PCA裁決的公開蔑視與印度對PCA成立的法庭2014年裁決的回應形成鮮明對比,印度對PCA裁決的裁決是向孟加拉國授予孟加拉灣25,602平方公里(9,885平方英里)有爭議領土的近80%。儘管這一決定是分裂的(與南中國海法庭的一致裁決不同),而且包括明顯的缺陷(例如,在海灣中留下了相當大的「灰色區域」),印度還是欣然接受了。

實際上,在2013年至2016年期間,雖然菲律賓針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提起了訴訟,但PCA設立的三個不同的法庭在與孟加拉國,義大利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中對印度進行了裁決。印度遵守了所有這些規定。

含義很明顯:對於有影響力的大國而言,遵守基於規則的秩序是一種選擇,而中國以其政權的特殊性不願做出這樣的選擇。在這種背景下,越南就其與中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採取的可能的法律行動(在越南南海專屬經濟區內一直影響著越南長期的石油和天然氣活動)可能不大。越南知道,中國將無視其裁決,並利用其貿易槓桿來懲罰實力較弱的鄰國。

這就是為什麼非常需要國際法的執行機制的原因。國家之間總是會發生爭執。和平要求建立機制,以公正,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並加強對現有邊界的尊重。

然而,這種機制似乎不太可能很快出現。畢竟,並非只有中國會不受懲罰地違反國際法:它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都已這樣做。這些正是《聯合國憲章》賦予的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國家。

如今,國際法對強者無能為力,對強者無能為力。儘管經濟,地緣政治和環境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但這似乎仍將是正確的,最強大的州利用國際法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實力較弱的國家,而自己卻對此無視。只要這是真的,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將仍然是強制追求國家利益的無花果。

Brahma Chellaney是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策略研究教授,柏林羅伯特·博世學院院士

©2019 /項目辛迪加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