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稱,印度的研究人員遠少於美國的中國

新德里 :
政策智庫布魯金斯印度在周三的一份報告中稱,印度比例約為中國研究人員的18%,美國為5%,韓國為3%。

報告稱,印度每百萬居民中有216.2名研究人員,而中國為1200名,美國為4300名,韓國為7100名。

高密度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及其對行業以及經濟的好處有著直接的關係。

「中國和韓國在研究和政策改革上的支出增加,導致兩國研究人員大量增加。美國的研究能力正在穩步提高。」報告稱,印度正在復興高等教育。

由沙米卡·拉維(Shamika Ravi)領導的專家小組編寫的報告顯示,印度在研發(R&D)上的花費不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而韓國在這一方面的花費超過4.23%,中國在這一方面的花費為2.11%。布魯金斯印度公司研究總監。

調查結果顯示,1996年,印度和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幾乎佔GDP的比例(0.6%),但二十年後,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增長了四倍多,而印度的支出基本上保持不變。布魯金斯印度報告出爐之際,該國正目睹在校園問題上日益加劇的爭端,其中包括加費。在德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的學生就加費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抗議,聲稱政府和大學管理部門正尋求減少公共教育方面的開支。

報告說,儘管印度的研究出版物在過去二十年中增長了七倍,但仍遠遠落後於中國和美國等國家。中國每年出版483,595種研究出版物,而印度則為148,832種。

儘管出版物有所增加,但「每份文件的引用量」所表明的較低的引文影響意味著印度研究論文的質量與其他國家不相上下。引用對印度的相對影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作為21世紀之交的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崛起成為科學知識的超級大國,這是驚人的。報告指出,印度應努力複製相同的專利。印度專利申請的研究能力也正在下降。印度在2017年提交了14,961項專利申請,而中國在同年提交了124萬份申請。

根據該報告,導致印度高等教育機構研究表現不佳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缺乏對研究人員的獎勵。印度研究人員獲得的確切誘因尚不清楚。然而,該報告稱,「每出版物的現金」在中國已經很普遍,學者們被授予「柳葉刀」和「自然」雜誌等「西方頂級期刊」上每篇論文超過10萬美元的獎勵,這是普通學者年薪的20倍。 」。

這一發現是在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文德(Ram Nath Kovind)敦促該國的教育部門進行改革的時候,緊記世界的未來需求的。 「明天的世界將由知識驅動……我們必須以新課程和更深入的研究方向重塑我們的高等教育。構想,創新和孵化應該在我們的課程中放在首位,」科文德在新德里的菲奇高等教育高峰會議上說。

印度的高等教育部門是世界上最大的部門之一,擁有超過51,000所機構和大學。然而,儘管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增加,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低,教學質量差,治理薄弱,資金不足以及複雜的監管規範仍然困擾著該部門。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