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將於下月初開始從西伯利亞流向中國東北,從而開闢了一條通往俄羅斯與其能源緊缺鄰國之間的新供應路線。
該項目是國家能源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之間的一項聯合協議,是加強兩國之間經濟和外交關係的努力的一部分,自項目啟動以來的五年來,兩國關係得到了加強。
周一,外交部副部長勒於成在莫斯科稱該項目為「重大成就」,既標誌著兩國建交70周年,也標誌著「進入中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新時代」。
能源合作已成為該夥伴關係中的關鍵領域,這與俄羅斯作為全球能源生產國的地位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和消費國的地位相匹配。
這條管道從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田延伸出來,在兩條國家之間的阿穆爾河下面穿過,並向下流入中國東北。
從下個月初開始,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簽署的為期30年的協議,該系統達到滿負荷生產後,每年將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
美國和歐盟在柏林牆周年紀念日警告中國和俄羅斯有危險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這些水平只是中國2018年消耗的2766億立方米天然氣的一小部分,其中約45%是進口的。
據彭博社報道,除了通過油輪從海上進口外,中國還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從中亞進口天然氣,佔去年流入量的五分之二左右。
但是,來自俄羅斯的額外流量將成為中國的重要戰略來源,尤其是隨著北京從北方工業中廣泛使用的空氣污染煤炭轉向更加清潔的替代品,並希望將更多的天然氣納入其能源結構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長。
林說:「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他指出,隨著需求的增長,能源安全將需要多種來源的天然氣進口以及中國國內生產的發展。
「一方面,即使實際數量不那麼多,它也增加了安全性;其次,它確保了中國東北地區有足夠的天然氣供應;其三,它使與俄羅斯的未來對話變得更加容易擴張。
「俄羅斯將被視為推動能源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夥伴-它們擁有資源,中國擁有市場,因此,如果這兩個國家能夠合作,那麼它們在能源方面是互補的。」
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就西伯利亞的第二條天然氣管道進行談判。
中俄同意繼續捍衛多邊聯盟
華東師範大學高級國際和區域研究學院副教授張欣說,該項目的完成和燃氣開關的開啟為兩國的能源合作增添了一個「象徵性」的里程碑。
他說:「這是合作的最重要標誌:如果兩個州都想表明他們的夥伴關係取得了多大進展,這是最明顯,最有意義的例子。」
張說:「能源是(兩國)雙邊貿易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確實在雙邊合作的其他領域看到了一些坎bump,但能源是經濟合作中最順利的部分。」他指出,在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更為複雜。
張說,最近的能源交易顯示出更多種類的合作,包括沿著生產鏈的合作以及使用不同的融資結構,如聯合持股。
他說,這為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的其他領域創造了潛力,例如使用本國貨幣代替美元進行能源貿易。
張說:「隨著能源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雙方實際上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到相關的合作領域。」
《南華早報》的更多內容:
- 北京的污染治理正在推動天然氣的使用,但加劇了短缺,價格上漲
- 中國已成為新的日本,因為該國在對抗空氣污染的戰爭中不使用煤炭開採天然氣
- 專家稱,中國的污染鬥爭將導致創紀錄的天然氣需求年,但並非可怕的短缺和價格飆升
閱讀《南華早報》上的原始文章。有關《南華早報》的最新消息,請下載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版權所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