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增長泡沫如何消退

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已從去年的8%大幅放緩至今年第二季度的5%。印度和國際上的樂觀主義者表示,增長將很快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到2021年,印度經濟將以每年7.5%的速度增長。這種樂觀主義是危險的。

實際上,GDP的增長可能會以每年3%至5%的幅度下降和萎縮。持續的放緩並不是短期的中斷。相反,將近三十年前開始膨脹的金融泡沫終於消失了。

在過去的過去幾年中,印度決策者一直在支持自己。他們依靠的是對經濟自由化的狹vision視野,這對產生長期增長無能為力,但確實造成了深深的金融危機和不平等現象。

同時,印度在建立現代競爭性經濟所需的人力資本和城市基礎設施方面嚴重落後。沒有這些先決條件,印度就失去了增長模式。這是印度迷路的方式:

自由化未達標

1991年7月24日,新任命的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有節奏地宣布:「讓全世界聽到它的聲音清晰。印度現在清醒了。」他說,印度是一個「理想」,其「時代已經來臨」。

辛格的目標是振興印度工業​​。這種兩管齊下的策略包括盧比貶值20%的胡蘿蔔(使其升至26盧比/美元),以及較低的進口壁壘和更寬鬆的外國投資者進入規則,以「使印度工業經受國際競爭」。生產者需要注意「成本,效率和質量」,使其成為更堅固的全球競爭對手。

那是全球經濟史上的重要時刻。東亞「老虎」,特別是韓國和台灣,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國際上第一波勞動密集型生產電子產品,服裝,鞋子的國際競爭中,印度已經離開印度。印度是否可以填補勞動力密集型生產的開放空間?

繁榮到蕭條繁榮到蕭條

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發出警告。辛格式的自由化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可以提供「一次性的經濟增長」,但不能產生長期的增長。世界銀行指出,東亞通過「基礎廣泛的教育而增長」。投資於人的系統」。

因此,在辛格的自由化統治下,該行動發生在其他地方。股市飆升。 Sensex從1991年7月辛格演講前一天的約1400人上升到1992年4月22日的4467人,在9個月內增長了三倍。令人信服的是,相信改革正在取得成果。但是,股票經紀人哈莎德·梅塔(Harshad Mehta)犯下的金融騙局助長了這一上漲,後者從銀行非法借款以推高股價。 4月23日,《印度時報》的Sucheta Dalal揭露了欺詐行為,市場停止了死刑。

金融魔術

模式已經設定:通過金融魔術快速致富。 1994年5月,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成立了印度聯絡處,聘請了現年37歲,受哈佛商學院教育的奈娜·拉爾(Naina Lal),年薪為驚人的10000盧比(約合300,000美元)。奈娜·拉爾(Naina Lal)的收入大約是印度政府秘書的40倍。在1990年代初期,有四家新的私營銀行進入市場:Axis銀行,HDFC銀行,ICICI銀行和IndusInd銀行。

抓住這一時刻的人是拉維·帕塔莎拉西(Ravi Parthasarathy),他是艾哈邁達巴德印度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前花旗銀行員工。從1987年開始,他領導(以各種頭銜)基礎設施租賃和金融服務(IL&FS)。 IL&FS主要由政府擁有或政府支持的機構提供資金。由於它沒有收到公眾存款,因此印度儲備銀行(RBI)並未對其進行監管。 RBI確實對IL&FS進行了監督,因為它是「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

但是,慈善上,疏忽是輕率的。到1990年代初,帕薩薩拉西(Parthasarathy)才發現,真正的資金來自中央和州政府資助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放置了舒適的協議,以使每個人(政客,官僚和IL&FS)感到高興。沒有人在看。

泡沫開始膨脹。在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進行經濟改革後的近三十年中,「金融和房地產」是印度增長最快的部門,其他增長部門-建築業-直到最近才與金融增長保持同步(圖1)。

相比之下,辛格領導的改革工作所涉足的製造業卻步履維艱。在整個1990年代,印度穩步讓步給了中國,中國是新興的全球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大國。

結果:印度經濟在創造就業方面做得很差。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是創造良好,穩定工作的唯一來源,為工人及其子女創造了向上流動的前景。財務是光榮的,很少有人能得到豐厚的報酬,但是該部門的僱員很少。

建築確實為那些脫離低生產率農業的人們提供了就業機會。但是建築工人是低工資的臨時工,他們在殘酷的條件下瘋狂地工作。也沒有人看著那個引擎蓋。

「閃耀印度」的歲月

國內政策制定者和國際觀察員對標題的高增長表示歡迎。印度軟體生產商的成功標誌著不成比例的關注。 1999年3月,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Infosys成為第一家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印度註冊公司。 2000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拜訪印度,在精通技術的首席部長錢德拉巴布·奈杜(Chandrababu Naidu)的名義下在海得拉巴(Hyderabad)停留,稱讚印度在美國矽谷耀眼的散居僑民;他為印度的年輕的千萬富翁。

在柯林頓訪問1999年10月之前的幾個月,由人民黨領導的聯盟在洛薩卜哈贏得了穩定的多數席位。但是,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確立的基本理念(更開放的市場,放鬆金融管制)保持不變。

印度現在果斷地錯過了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第二輪全球競爭。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進入新市場的中國出口商向他們敞開了大門。

印度的金融建設增長模式繼續迅速發展。在2003年和2004年,兩家新的私人銀行,即Kotak Mahindra和Yes Bank,加入了擁擠的金融領域。 BJP修建了更多的高速公路,這增加了對私人融資的需求,並給建築業帶來了更多麻煩。政治家,官僚機構和金融家幾乎沒有什麼聯繫。印度穩步成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經濟體之一。 BJP在2004年的Lok Sabha競選活動中,口號「 Shining India」令太多人感到空心和憤世嫉俗。

人力資本

在第二次浪潮中輸掉了國際競爭,這再次未能使人們意識到印度缺乏成功的核心要素:人力資本。從18世紀後期的工業革命時期起,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發展就緊密相關。每輪成功進入全球舞台的新進入者都進一步推動了人類發展的前沿。

美國人在20世紀初獲得了幾乎普及的高中教育,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家資助大學的普及而緊隨其後。東亞人很好地理解了這一歷史教訓。

即使對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高質量和及時的生產也需要很高的工業素養。東亞-包括現在的中國-的學校穩步改善。那裡的政府開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任務。

在印度,這種幻想繼續存在。 2003年至2008年是令人振奮的一年。儘管中國正在削減出口市場份額,但它還是原材料和工業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因此,中國的繁榮推動了非同尋常的全球貿易量。全世界都在乘風破浪,印度也是如此。

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印度決策者通過財政刺激措施穩定了國內經濟,財政刺激持續了幾年,使人感到印度已經擺脫了損失。但是,印度的增長動力已經消失steam盡,2014年之後的明顯回升是一種新方法的統計偽像,該方法描繪出了完全與現實不符的樂觀景象。

增長模型中的缺陷

如果沒有2003年至2008年間世界貿易的增長,那麼金融主導的增長模式的裂縫就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顯現出來。大約在2004年以後,已經嚴峻的就業形勢變得嚴峻。每年有10至1200萬年輕的印度人進入勞動力大軍。但是,國家樣本調查辦公室的最新數據表明,自2004年以來,印度勞動力市場未產生任何新的凈就業機會。

建築繼續為男人提供一些新的工作。但是,由於農業和農村工業的機會有限,婦女,特別是來自經濟脆弱家庭的婦女已經從勞動力中退出。

到2000年代中期,一大批印度製造商放棄了。 《首都:德里的爆發》中的拉娜·達斯古普塔(Rana Dasgupta)在一家奇特的豪華德里農舍里採訪了一位年輕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他說:「眼前所見就是我房地產的財富。不是我的汽車業務。」

隨著中國向高端化發展,印度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第三次國際競爭中輸了。越南開始佔領中國在電子,服裝和紡織品領域的業務。孟加拉國的服裝出口增長領先於印度的服裝出口。神奇的成分?仍然是人力資本。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根據其國際學生評估計划進行的測試中,越南兒童在科學上位居世界前列;在數學上,他們是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高於法國。

孟加拉國進入了勞動密集型生產,更多的女性勞動力參與以及受過良好教育的兒童,特別是女童的良性循環。印度的學校成績成績令人沮喪:即使在泰米爾納德邦這樣的發達州,五年級孩子中也只有大約三分之一能讀二年級。只有大約四分之一可以分開。而且沒有證據表明性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提高。

金融泡沫破裂

沒有驚喜。內爆始於IL&FS,IL&FS現在是一個龐然大物,有幾十個子公司籠罩在不透明的財務帳戶中。

根據Sucheta Dalal的文件,基礎設施貸款人IL&FS以神秘的方式散布著觸角,僱用公務員使用「專用工具」來管理其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公務員和IL&FS高管享受著奢侈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強大政客的惠顧。 IL&FS是金融-建設-政治關係中最令人震驚的例子,這種腐爛現象很普遍,並且正在侵蝕許多公共部門銀行的困境,儘管會計核算也無法看到。這些銀行由政府管理,其股票交易價格在其賬麵價值的0.3到0.6之間,這暗示著市場對他們的大部分資產毫無價值的判斷。

許多觀察家預測-希望-當前的經濟放緩是暫時的,並且增長將很快恢復。那些更關心的人麻木地呼籲進行更多的「勞動力市場改革」,而不是意識到越來越多的有組織的工人正在不穩定的短期合同中。

不,隨著以金融為主導的增長模式不可避免地崩潰,印度必須為其未來進行投資。

沒有容易解決的辦法:印度將至少需要一代人來建立必要的人力資本,以及更安全,更有生產力的城市空間。否則,我們將俯視深淵。

Ashoka Mody是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的客座教授。他是《歐洲悲劇:九幕戲》的作者。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