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官方媒體報道,中國已發射了北斗導航系統中的第29顆衛星,該系統旨在與美國開發的GPS競爭,將於明年完成,比計劃提前六個月。
據國家廣播公司CCTV周二報道,最新衛星是由該國西南部西昌發射中心攜帶的長征IIIB型火箭運載的,是該系統「傾斜地球同步衛星軌道」(IGSO)的第三顆也是最後一顆。
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採用北斗取代美國空軍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並希望北斗在全球民用衛星導航市場中與GPS競爭-尤其是結合中國的跨洲基礎設施戰略「一帶一路」和道路倡議。
引述衛星設計師陳忠貴的話說:「這對「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北斗是中國自主開發和運營的導航衛星系統。根據2016年的一份白皮書,北京希望在軍事和民用方面都能夠滿足中國的國家安全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北斗的IGSO衛星旨在將軍事用途的位置精確度指定為10厘米,而GPS則為30厘米,北斗的IGSO衛星以「 8字形」軌道環繞地球,該軌道以經度118E為中心,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大大提高了它的準確性。
這次發射使北斗發射的總數達到了49次,包括前兩個測試衛星階段的發射。
第三代已全面運行,將包括35顆衛星,其功能包括定位,定時和短消息通信。
根據中央電視台的數據,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再發射兩次,其餘四個將在2020年上半年發射-提前六個月完成該網路。
與GPS相比,北斗通過短消息服務提供了一些獨特的功能,例如文本消息傳遞和用戶跟蹤。
第三代發射於2017年11月開始,從去年12月開始提供基本的全球服務,全球定位精度約為10米,亞太地區定位精度為5米。
一旦有更多的衛星投入運行,所有用戶的精度將提高到不足1米。
俄羅斯和歐盟正在開發類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分別命名為Glonass和Galileo,但進展卻落後於計劃。
《南華早報》的更多內容:
- 中國計劃繼續發射北斗衛星,以繼續建設與GPS競爭的導航系統
- 中國在北斗網路中增加了新衛星,旨在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相抗衡
- 中國擴大了國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覆蓋範圍,可與GPS競爭
閱讀《南華早報》上的原始文章。有關《南華早報》的最新消息,請下載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版權所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