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突出了對新角色的需求'前往大灣區的香港

一位香港學者說,香港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可持續政策,以解決反政府抗議活動的核心問題,如果它在大灣區的作用不斷增強。

大灣區影響論壇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黃重久表示,香港與中國其他地區關係受損的原因之一是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在GBA計劃中扮演的角色。

黃說,香港需要一套新的共同目標和理想,才能與該地區其他地區繼續發展。

他說:「如果發展(模型)是可持續的,那意味著我們正在做正確的事情,並且我們正在以一種平衡,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做某事。」

「在香港,我們看到的一些問題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結果。我們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是什麼阻止香港人在大灣區購買房屋?

他說,抗議者與警察在城市中發生的暴力衝突持續了四個多月,反映出中國大陸當局與許多香港社區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關係受到侵蝕。

香港日益擴大的政治危機削弱了經濟增長,使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旅遊,零售和服務業陷入自由落體。

GBA計劃於2月份公布,旨在通過建設一條高速鐵路,一座海橋和其他基礎設施以促進香港與中國10個鄰近城市的融合,從而將其轉變為國際經濟,創新和文化強國,可以與東京或舊金山抗衡。

未被充分利用的大型橋樑現已向穿越大灣區的汽車開放

但是對於50歲的三個Angel Men Chan的母親來說,共同的未來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8月下旬以來,成龍參加了大多數抗議活動,並表示大陸沒有什麼吸引力。

她說:「沒有人願意去大灣區。那裡的自由更少。」 「除非使用VPN,否則中國人甚至無法獲得Google之類的基本知識,而且他們絕對無法訪問其他類型的媒體。

「現在,他們甚至阻止了我的微信帳戶,因為我正在發送有關他們不喜歡的抗議的消息。」

青少年激起日益激烈的香港抗議運動

陳的父親是許多香港商人和公司之一,他們將製造工廠搬到中國南部的城市,以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 Wong說,但是在那之後的幾十年中,大灣區城市已經發展起來,變得更加自給自足,越來越不依賴香港的傳統優勢,給這個半自治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它顯然在香港造成了焦慮。

香港領導人林鄭月娥在上周的施政報告中只提到「大灣區」,而在她2018年的講話中卻提到了30次,這表明顯然是在試圖淡化被創造的機會。灣區的香港青年和企業。

Wong說,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必須包括年輕人的反應,年輕人是城市未來的關鍵利益相關者。

Wong說:「我可以看到他們的憤怒,沮喪。許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背後的真正原因。」 「我們希望年輕人開始與自己和他人推理。」

《南華早報》的更多內容:

  • 對於無家可歸的香港人來說,新加坡是無可替代的選擇-獅城的限制遠遠超出了香港的限制
  • 市區重建局在放寬抵押貸款上限的情況下,將重點放在更大的香港房屋上,而不是下一個項目的小公寓

閱讀《南華早報》上的原始文章。有關《南華早報》的最新消息,請下載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版權所有2019。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