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否應該分享美國和澳大利亞對中國學術夥伴關係的擔憂?

審查始於美國,並在澳大利亞正在順利進行。現在歐洲越來越關注那裡的教育機構與中國合作夥伴之間的聯繫。

例如,本月早些時候英國報紙「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報道引發了一些關於愛爾蘭一流大學與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和網路攻擊的中國大學之間關係的問題。

所有國家的擔憂都很廣泛 – 從知識產權盜竊到民用研究的軍事應用 – 但觀察人士表示,當局的回應方式存在很大差異。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皮克表示,很明顯中國正在將其在歐洲的資源用於對國家具有戰略價值的研究,但直到最近,「沒有人(在歐洲)真正了解或關心關於與中國合作夥伴合作可能或可能帶來的任何可能風險「。

「人們認為,與中國合作夥伴合作是為了改善科學,對知識產權損失的擔憂實際上很少見,如果它們存在的話,那就很少了,」皮克說。

澳大利亞以中國為目標,通過外國干涉法

荷蘭萊頓亞洲中心的研究反映出對知識產權損失缺乏關注,該研究發現,在歐洲高等教育機構中,「沒有明顯證據證明知識產權實際被盜」或「明顯或公開的犯規行為」,Pieke,參與研究的人說。

「()中國同行和中國政府不必進行犯規(使用研究),因為歐洲合作夥伴非常樂意將其放在銀盤上,」他說。

分析人士說,儘管歐洲大學已經出現了與中國機構和公司結束敏感或軍事相關合作關係的案例,但歐洲政府的行動主要是讓大學意識到潛在的風險。

Felix Ruechardt是Project Alpha的研究附屬機構,該研究項目專註於倫敦國王學院的防擴散,制裁和戰略貿易控制,他表示雖然情報機構可能對中國環節有所擔憂,但出口管制等安全措施並非如此。專門針對中國。

「例如,在德國,國內情報機構幾年來一直警告說,中國正在利用學生和研究人員將敏感技術轉移到中國,但對於提升出口管制的建議,這並不是公開表達的擔憂。在學術界,「他說。

如果研究不屬於出口管制或不涉及具有明確軍事關係的合作夥伴,政府缺乏更嚴格的研究限制,大學就沒有動力削減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合作,中國研究員Ingrid d'Hooghe表示。萊頓亞洲中心。

她說,歐洲機構從合作項目中「獲利很多」。

「對於大學而言,對這些項目非常批判地看待它們並不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萊頓亞洲中心報告的作者d'Hooghe表示,該報告基於對參與歐洲 – 中國研究夥伴關係的65名官員的採訪。

「例如,通過人工智慧,中國做得很好,並且提供了有趣的合作項目。歐洲方面從可獲得的知識中獲利,但也從中國總是可獲得的大量數據中獲利,並且更難獲得歐洲。

「我們所有的受訪者都說,'我們不能不與中國合作;對我們來說有太多好處。我們只需要更加認真,更具戰略性地做到這一點。'」

目前,歐洲當局正在離開大學 – 與過去一年在澳大利亞和美國採取的行動相反。

在美國從事間諜活動的恐慌之際,大門抨擊中國學生

在美國,對與中國有關的研究合作和資金問題導致知識產權被盜或不當影響的擔憂促使聯邦政府進行了大規模調查,並起草了新法案,以保護大學研究免受外國參與者的侵害。

政府的審查主要集中在不披露外國資金或研究合作促進的非法知識產權轉讓的研究人員身上。

在那裡,政府機構主導的調查對美國的院系和機構施加壓力,要求更密切地監督外國合作和資助,並在某些情況下削減關係。

上個月宣布,在澳大利亞建立專門的情報工作組以調查外國對校園的影響,同樣關注外國影響力。

根據SOAS中國研究所所長Steve Tsang的說法,歐洲與澳大利亞或美國的不同看法與每個國家的政治氣候及其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中國在那裡的記錄密切相關。倫敦大學。

「在美國,你看到他們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方式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他們現在看到中國是一個明確的戰略競爭對手,所以以前接受和鼓勵的東西現在已經不再可以接受和容忍了,」Tsang說過。

「在澳大利亞的情況下,你會看到中國對澳大利亞學術界的明顯干涉,所以它的回應更為強烈。」

更多來自南華早報:

  • 在壓力之下,美國大學今年開始尋求抑制外國影響力的擔憂
  • 由於擔心中國影響力的增長,澳大利亞調查外國對大學的干涉

閱讀「南華早報」的原創文章。有關南華早報的最新消息,請下載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版權所有2019。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