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洞察:說說我們為什麼看好ZOOM

2020年,周掌柜諮詢多位合伙人及外部顧問關注資本市場多了很多,其一是基金和投資機構客戶付費意願增強,他們希望跳出財報數字從產業角度聽到一些戰略級別建議;其二是我們判斷在全球性經濟衰退前提下,上市公司的價值彈性反而很大,也是研究公司抗周期的最好樣本,所以陸續會分享一些對上市公司的洞察。

對於ZOOM(ZM.US)這家公司,總體看我們非常看好其長期的戰略價值和商業模型的進攻性。根據Apptopia的數據,近期ZOOM的日活躍用戶激增了378%,月活躍用戶增長了190%。我們給一位機構客戶做了詳盡的分析,很多信息可能不便於公開發表,但這裡簡單的呈現一些我們對它的洞察和觀點,也回應中美資本市場多重利空之下對其價值的判斷:

第一,網路安全問題對ZOOM不會構成長期致命傷害。3月末4月初開始,對ZOOM的利空聲音不絕於耳,包括google禁止員工在公司電腦上運行ZOOM,新加坡教育局因為使用中的安全性而禁用,也包括美國參議院、德國外交部、紐約教育局等多個組織宣布禁用。由此,公司被Pomerantz律師事務所發起集體訴訟,聽起來紛至沓來的壞消息好像可以擊倒ZOOM,但我們判斷結果不會那麼糟糕。

4點原因:

1,美國律師事務所一般都是盯著好公司的瑕疵發起訴訟,這在美國和做空機構一樣非常平常,但安全這件事上非ZOOM主觀故意也沒有惡意,最壞的情況就是賠一點錢,這種情況在Facebook早期也出現過,總體風險可控;

2,公司積極補救。我們看到ZOOM的CEO袁征道歉並聘請前Facebook首席安全官Alex Stamos擔任安全諮詢委員會要職,這說明公司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和潛在風險理解清晰;

3,從目前公布數據的基本面看,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和90%以上的全球大學依然使用ZOOM,這個基本面變化不大,這也是我們的信心根源;

4,即使沒有問題,谷歌、facebook和蘋果這類公司也不會應用ZOOM的視頻應用,視頻已經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他們大概率都會為自己開發相關軟體做鋪墊。

周掌柜諮詢外部顧問,資深互聯網行業專家孔中表示:疫情特殊時期,zoom在用戶體驗和系統支撐2個主要方面經受住了考驗,從而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後續發展,ZOOM最重要的任務是打造「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這不僅是商業策略,更應該成為zoom的價值中樞,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將之牢牢根植於用戶的認知中。唯此方能突破巨頭圍堵,揚帆遠航。

第二,ZOOM代表的交互方式我們認為代表未來。這個判斷可能相對偏感性一些,基於更多的是分析和推理,很難用數據來證明這個趨勢。這個大邏輯是這樣的,一方面,我們認為隨著屏幕顯示材料的柔性化、低成本和多場景應用,未來視頻會在更多場景替代文本(文字、圖片、靜態視頻)交互,視頻的直接交互將更加主流。可以想像未來家庭牆壁成為顯示屏幕,或者辦公桌鋪上柔性屏,顯示器可摺疊捲曲之後。

那麼,人與人交互大概率會超越微信和目前的文本類應用工具。另一方面,ZOOM的交互方式,以及動態視頻技術的能力,從我們的研究看是世界一流的,甚至超越騰訊、華為、阿里、谷歌、蘋果這些傳統巨頭的視頻能力,因此也值得期待其長期的發展空間;

ZOOM配套硬體

第三,盈利能力差恰恰證明了ZOOM用長期戰略思維推動快速成長,體現facebook早期優先快速擴張用戶的爆發力。從長期對互聯網公司的觀察看,我們更認可其單點技術突破和用戶放大的能力。對比ZOOM和facebook早期,FB的早期雖然是一個校園內迅速放大的封閉系統,ZOOM擁有開放系統承載用戶差的弱點,但我們看到FB其實社交網路的好友邀請方式和ZOOM的邀請會議式方式也是類似的;FB早期盈利能力也是很差,後期成為廣告的主要形態,這完全是和人們生活方式社交化的牽引有關,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沒有必要過分關注ZOOM的盈利能力,而如果這個大趨勢成為主流,盈利能力不是問題,無非是和現有的商業模式創造性嵌套;而對於FB優越於ZOOM的社區用戶承載方式,是存在於社交網路之中存儲於應用軟體之上,但這個模式在視頻時代可能有所不同,具體方式也許正在探索,大概率在互動好友列表或者朋友圈邏輯中實現,這個問題也不大。

周掌柜諮詢歐洲合伙人Guus Keder分析指出:「我們看到李嘉誠擁有ZOOM的8.6%股份,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他突擊入股FB的時候也是出了天價,或許其判斷邏輯同樣是極具進攻性的新型交互。我們發現也有很多美國分析師對比另一家高增長的雲軟體工作公司workday(NASDAQ:WDAY),workday的市值是300億美金左右,但營收規模是ZOOM的6倍,從上面分析邏輯看,反而說明ZOOM的戰略進攻性更強,比workday更有價值」;

第四,疫情期間B2B定位到B2C的用戶放大是重大利好,恰恰說明了ZOOM的普適性特徵,疫情過後用戶大規模滑坡可能性不大,即使增長放緩也不會對市值構成根本性壓力。還有很多人質疑其用戶的短暫性爆發不可持續,從今年疫情爆發以來,ZOOM的使用量從1000萬用戶增加到2個億,這聽起來完全是由於疫情的影響,進而華爾街很多分析師隨著美國疫情預期好轉開始唱空ZOOM。我們認為這個邏輯也是有問題的,先不說故意唱空這個可能因素,單純從大邏輯來看,1,2億用戶都可以看成是未來主動發起ZOOM會議的主動用戶,這個用戶量假設每個新增用戶獲取成本值20美金,五分之一的新增用戶成為長期活躍用戶,這背後就是8億美金的成本節約也是收益獲得,還不算可能連帶產生的滾雪球效應。所以,假設未來五分之四的新增用戶流失了,對於ZOOM價值來講依然是增值的。而這個用戶數據爆發的背後,不僅是應用的需求,更能看出一種趨勢性的力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對於視頻多方交互的需求。

第五,從ZOOM基本面的多空對比來看,不排除大資金藉助利空重新布局ZOOM。我們分析在爆發安全性問題之後,ZOOM的盤面沒有出現拋售和拋售後交易萎靡的現象,在4月6、7、8日這三天里,成交量都超過2000萬股,相當於差不多每天200億人民幣的交易量,換手率5%左右,這不像是一個被拋棄的股票的表現。所以,我們推測:疫情期間ZOOM的良好表現,讓華爾街大的機構玩家看到了其長期價值,所以不排除製造利空人為做空ZOOM,在其股價從164美金下降到120美金之後,又迫不及待的進場接籌碼,盤面看,在巨大利空之下,接這麼大量拋盤的只可能是機構而不是個人投資者,每一個機構都會有非常量化的分析才作出投資決定的,自然拋盤的是受輿論影響,接盤的是長期看多的。

對此,資深科技行業律師蔡凱文對周掌柜諮詢表示:現在美國有幾個律所,代表投資者進行集體訴訟,主要指控Zoom隱私數據和安全措施保護不當。但是Zoom可以辯護它已經儘力盡責。這種訴訟一般要進行好幾年時間,勝負難料。95%的情況下,投資者會選擇和解賠償。Zoom買了董責險,會賠償一定金額。對於它的長期發展,這種法律訴訟,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基於以上簡單的分析,周掌柜諮詢做上市公司研究的多數顧問都很看好ZOOM的發展。至於ZOOM的創始人袁征的中國背景,這一點從我們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了解看,應該也不是大問題。直白一點說:華爾街更看重誰能幫他們賺錢,只要公司被美國資本持有,就算創始人是外星人,應該也不會影響其價值。華爾街和美國聯邦政府對於這方面判斷還是有區別的,類似韓國三星雖然是韓國公司,但80%股份被美國資本持有,全世界也對其開放市場,這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某種程度上,資本市場最近對中概股的做空,長期看,我們都認為是為大資本進入做準備,當然,這個多少有一點陰謀論了。

ZOOM創始人袁征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隨著谷歌、FB、蘋果這樣的公司,甚至騰訊、阿里、華為等公司發力視頻會議系統,比如Tencent Meeting、微軟Teams、cisco webex、google hangouts等,ZOOM是否會被蠶食呢?

從美國科技公司發展的規律上看,單點聚焦的公司往往會形成很強的技術壁壘,這種公司在大公司裡面孵化難度較高,也許官僚體系的文化不適合做深刻的創新,就目前ZOOM對極簡風格而言,幾乎沒有一個大公司敢於如此戰略聚焦,這就是小型創業團隊的優勢。

而美國資本市場一般對於科技創新會迅速形成強大推力,讓其快速獲得可以匹敵超級公司的品牌勢能,這一點也是美國科技創新的魅力之所在,所以,客觀講,這種被替代的可能性並不高,何況ZOOM已經獲得了2億的全球用戶,用戶的轉移成本巨大。ZOOM的競爭力本身就是在和巨頭搏殺中凸顯出來的,自由落體滑落幾乎沒有可能。

以上分析,不作為投資建議。

其實這麼些年,我們和大家一樣期待世界範圍內出現突破性的互聯網技術,在今日頭條的AI推薦上我們看到了,這個趨勢已經明朗;在抖音和快手的短視頻+直播模型中我們也看到了,互聯網的顆粒度正在升級為短視頻;但中國的直播公司在我們眼裡太貪慕盈利了,好像少了一些進取心,即使虎牙在騰訊的支持下擴張多個行業,我們來看依然失去了互聯網公司的理想主義色彩。

所以,ZOOM是為數不多我們看好的充滿理想主義的互聯網公司,也許未來它的道路不一定順暢,股價跌宕起伏都有可能,從長期趨勢上我們認可並支持。在疫情期間,我們判斷ZOOM大概率成為疫情概念股,隨著疫情持續時間的超預期超出大多數人的判斷。

周掌柜諮詢給予ZOOM「主動寫文章推薦評級」,1年目標價200美金!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