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第三次熔斷,假如,經濟危機真的來了?

過去兩周,我們經歷了或許是過去10年來最大的一次全球市場波動,而且迄今為止並沒有任何停下來的跡象。一個月內,美股三次熔斷。

假如2020年真的會像「橋水基金」所預測的那樣,迎來自次貸危機後的又一次經濟危機,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 —

首先,我們要理解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經濟發展一直都是周期性的,繁榮有時,衰退有時。 

市場周期,大漲之後必有大跌,大跌之後必有大漲。股市如海,永遠都是潮起又潮落。

所以,周期就意味著它不會一直處在低谷,也不會一直停留在高點。它一定會來回波動。 

按照「橋水基金」喬達利奧的研究,周期性大型債務危機大約每十幾年就會出現一次。

一方面,沒人能對未來進行準確預測;另一方面,周期起伏是一種必然規律。所以,假如這次真是經濟危機,那我們也就同時得到了兩樣事實:

第一,經濟和市場總會波動回去。 

第二,波動回去需要時間。 

基於這樣兩個事實,我們可以做出如下合乎情理的行動方案:

第一,不要恐慌,因為一切都會過去。 

第二,要在等待中積蓄力量。 

如何做到第一點?

它的關鍵就是修鍊你的「內在穩定性」,只有內在足夠穩定,你才不會時常恐慌發作。具體方法就是:修鍊你的穩定情緒、規律生活、增加支點和設置燈塔。

如何做到第二點?

等待,不該是白白的等待,就像我在一些文章留言里看到的 – 「我感覺自己這兩月什麼都沒做,就過去了。」這就是白白的等待,被動的等待,它產生不了任何的價值。

等待,應該是主動的等待,它應該是能夠幫你積攢能量的。只有這樣,當一切都回歸正常後,你才能夠厚積薄發。

—   1  

這是最好的反思改進期

從情緒和心態上來說,恐慌幫不了我們,它只能擾亂我們的心緒,影響我們的思考。

既然沒用,那還不如將這種情緒放在一邊,然後冷靜思考。

這一點不論對公司創始人、公司CEO還是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危機時期正是最好的反思改進期。以前在風平浪靜時看不到的問題、沒有暴露出的風險,現在一覽無遺。  

1、假如你是企業創始人,這時你要反思的是: 

· 我的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 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那麼接下來,我該如何增加它的抗風險能力? 

· 如果有,我又該如何將它做得更好?  

我的一位朋友本來在上海有一家廣告公司,這家廣告公司成立於十幾年前。而他們的業務內容從那時到現在基本就沒變過,就是做廣告設計和搭建活動展台。 

在這次疫情以及由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擺中,他的公司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雖然他們不是重資產,但因很多客戶的市場活動取消、展會取消,所以那些原本說好的項目沒能進行,錢也沒有入賬。 

但每個月的固定支出還在,這事讓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於是,他第一次有了時間,也有了動力的做了一次深度反思。

他意識到一直以來一成不變的公司策略和服務內容也許可以維持生存,但肯定無法好好的活。

所以必須做出改變:第一,以往的服務內容太過單一,疫情一來一大半生意都停擺了。第二,以往的服務內容沒有與現在的各種新趨勢進行足夠的鏈接,還在做著十幾年前的老式生意。第三,以往的服務集中在幾個行業客戶,當這幾個行業發展好的時候生意就不錯,當它們發展乏力的時候,整個業務就會非常低迷。 

根據這三條反思,他重新制定了公司的發展策略與執行計劃。

如果沒有危機,他也許永遠都不會對現在的公司業務進行反思,就會一直這樣,靠一些展會和普通的設計項目活著。但現在,他沒辦法繼續,形勢逼得他不得不去反思,於是改變就發生了。

2、對於個人來說,你要反思的是: 

· 我是否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如果沒有,我要怎樣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兩位20世紀戰略研究大師提出的,專門用於企業的一個概念,它說的是能夠讓這家公司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

一家公司即便擁有很多其它方面的能力,但如果這些能力無法構成競爭優勢,再多也是無用。而一家公司的世界級分銷網路、獨家銷售渠道、強勢品牌、成熟生態系統、精細化流程或者可靠專利,都可以成為它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個人。任何一個物種,面對的都是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物種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劇烈波動和不確定時,依然活著。 

那麼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算是真的核心競爭力呢?

1)你的核心競爭力要能讓你的外部客戶及內部客戶感受到高價值。 

要想在遇到職場波動和不確定時擁有足夠的抗打擊能力,那一定是你有某項東西被市場所需求,被客戶所需要,只有這樣,你認為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不論是內部客戶還是外部客戶,所有人都要面對和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假如真具備了這一能力,你自然能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很高的價值。

2)你的核心競爭力要能讓你進入到不同的領域。 

比如:

顯示器系統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可以使一家企業參與計算器、微型電視機的競爭,還能使它參與到筆記本電腦屏幕和汽車儀錶盤等各種相關業務的競爭。

同樣,對個人來說,你的核心競爭力也要能夠讓你進入到不同的領域。

這一點與我之前提出的「可遷移能力」是相通的,越是位於底層的可遷移能力,比如思考能力,就越是能夠幫助你在不同領域中進行遷移,從而幫你從熟悉領域進入陌生領域。

3)你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很難被模仿,所以它會形成一條護城河。 

對企業來說,如果核心競爭力只是一項技術,或一個獨家渠道,它就相對脆弱。但是,假如它是各項技術與生產能力的複雜結合,其被複制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競爭對手可能會獲取核心競爭力中的一些技術,但卻難以複製其內部複雜的協同與學習的整體模式。

比如:

當問到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的時候,雷軍是這樣回答的:第一是米粉文化,就是和用戶交朋友。第二是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第三是鐵人三項,就是小米的三項基本功:硬體+新零售+互聯網。第四是實業+投資,用生態鏈完善來產品組合。

同理,對個人來說,基於某一能力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相對脆弱的,真正有效的、能夠抗打擊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一種組合。因為只有組合才很難被複制,別人也許可以在某些方面超過你,但卻無法複製你的整個矩陣的競爭力。因此,它應該是一種建立在能力、天賦、態度等之上的生態體系,是一個動態的互相影響的體系。

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的三個必備要素。然而,這樣說可能還是有點抽象,那就以我自己舉例,來幫大家更好的理解一下吧。

之前,我在外企市場部工作,那時做的事情與現在做的相差很大,領域內的知識完全不同,工作需要的具體技能也有很大差別,那時的很多專業領域經驗放到現在也已是無用了。 

但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卻幫我實現了順利的職業轉換: 

· 我的能力:思考力、學習力、創造力、品牌營銷力等 

· 我的態度:充滿激情、長期主義等 

· 我的天賦:敏銳的直覺、強烈的好奇心等 

正是基於這些能力、態度和天賦,我在新領域內學習到了我所需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比如:如何寫一本有深度有系統的書、如何運營自媒體等。從而,我順利實現了職業的180度大轉彎。同時,我的核心競爭力組合還支持我給不同領域的新客戶繼續提供高價值。

另外,單一能力容易「撞衫」,但能力組合卻難得「撞衫」,所以它是相對稀缺的,這樣它就為我形成了一條不易覺察卻非常牢固的職業護城河。  

所以,是不是具有這樣一個能力組合,讓你能在各種波動和不確定性中,依然好好的活著?

這是你必須回答的問題。

3、對於家庭來說,你要反思的是: 

· 我的家庭是否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 如果沒有或者不夠,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在你對家庭抗風險能力進行反思的時候,你可能發現了如下問題:

過高的還貸款壓力 

家裡只有一位有收入的人 

家裡資產全都是不動產,嚴重缺乏流動性 

手頭沒有積蓄 

 

這時,你就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了。

首先,你要保持一定的冗餘,這個冗餘說的是現金。

一個家庭的所有資產不能都是不動產,這樣流動性就太差,遇到風險時就會難以應付,因為不動產的變現需要時間,而且經濟情勢越是不好,不動產就越是難以變現。

其次,你的家庭要有未雨綢繆的抗風險措施。 

雖然很多人都很排斥保險,但其實,保險非常必要。

我建議每個家庭至少都要給家裡的主要勞動力配備保險,因為家庭在這種時期比在經濟繁榮時期要脆弱很多,它能承受的抗打擊力比以往要小得多。一旦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出現問題,整個家庭就會陷入困境,所以不得不防。

—   2  

這是最好的成長學習期

經濟危機期為何會是最好的成長學習期?

因為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是很難主動走出舒適圈的;這個道理對公司也是一樣。 

但是,假如遇到危機,在安全感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就會認真主動地思考如何才能變強、如何才能在未來擁有足夠抵禦風險的能力。

而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學習和成長,最需要的不是能力、不是技巧,而是來自內部的強大驅動力。 

危機的發生,就給很多人提供了這樣一種異乎尋常的強大驅動力。

與此同時,危機還能幫助我們去除浮躁、減輕急功近利的心態 – 既然現在不是我能大展拳腳的時候,我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厚積薄發。 

於是,那顆一直躍躍欲試、急功近利的心開始變得沉靜下來,這就是學習成長的又一個有利條件。

所以,假如危機真的來了,作為普通人能夠做得只有自己影響圈裡的一點,那我們就該抓住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並把它做到最好。

這時,你可以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 危機過後,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 是像現在一樣,一旦遇到危機就風雨飄搖?
  • 還是已經收穫了巨大的心智成長、思維躍遷,在危機後立刻就能抓住那時欣欣向榮的各種機會呢?

關於這些問題,你可能暫時沒有答案,所以我分享兩個真實故事給你,相信你能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很多的啟發,並最終獲得自己的答案。

故事一:坎貝爾的故事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文章里講坎貝爾的故事了,他的故事就像一盞明燈,總能在我陷入焦慮和擔心,或者急功近利的時候,開導我,每一次都很有效。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暴跌,由此引發了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

這場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最開始是金融業的崩潰,隨後就引發了整個社會生產活動的停滯,公司破產,工廠倒閉,農場破產,然後又導致了大批的工人失業,大批企業人員下崗,大批農產品滯銷。

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還有工作,他們考慮的是如何保住現有的工作;如果已經失業,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找到一份能讓自己餓不死的工作,撐過去。

然而,卻也有人不是這麼想的。

 

這是一位名叫約瑟夫·坎貝爾的美國人。

在這場異常嚴重的經濟危機中,他也沒能找到工作。原本,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他,卻因為覺得單一學科會讓人變得平庸,於是拒絕了。隨後,他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隱居到了森林裡。

在森林裡,他一待就是五年,這是五年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錢的日子。如果換作一般人,待在荒無人煙的森林裡,面對沒有盼頭的生活,與嚴重匱乏的物質,一定會有萬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貝爾卻不一樣。

他給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作息時間,他說:「在沒有工作或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麼的時候,你要自己找到該做的事情。我把一天分為四個時段,每個時段四個小時。我只在其中三個時段看書,另外一個時段自由活動。」

每天早上他都8點起床,在8點到9點之間做早餐,整理房間。9點開始讀書三個小時。到中午時,他通常會用一個小時吃午飯,然後繼續看三個小時的書。在接下來的四小時里,他會用其中三小時看書,然後用一個小時外出。晚上11點到12點,他會用一個小時收拾,然後上床睡覺。

通過不斷的閱讀和思考,坎貝爾學習了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與研究方法,橫跨了人類學、生物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學、藝術史等多個領域,同時還搜集了各種文化下的不同神話傳說。

在那次極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結束後,坎貝爾立刻就被莎拉勞倫斯學院聘為文學教授,開始了為期38年的教書生涯。

就像他自己寫的「英雄之旅」一樣,5年的經濟大蕭條正是坎貝爾必須要完成的試煉,而此時的他已帶著關於神話學的完整理論回歸社會。

他在所有課程中都引入了他的神話學研究,很快他的神話學導論課程就成為了這所學院里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也許,你會覺得神話學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其實不然。

坎貝爾後來寫了好幾本關於神話學的著作,其中多本書被翻譯成了20多種語言,美國《時代周刊》將其中一本《千面英雄》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好萊塢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在創作《星球大戰》時也參照了坎貝爾的《千面英雄》。就這樣,坎貝爾也成為了盧卡斯終生追隨的精神導師。

坎貝爾不但擁有眾多超級粉絲,包括作家、編劇、導演,他的書還幫助很多人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超越現實、擺脫困境的力量。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的母親,《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羅琳,以及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夫人傑奎琳。

同樣一段時光,對於有的人來說是煎熬、是折磨;但是對另一部分人而言,它卻正是一個機會、一場修行。前者被動承受,後者主動成長。

故事二:牛頓的故事

1665年年中,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英國許多地方。

在那次瘟疫中,八萬人喪命,足足有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同絕大多數學生一樣,牛頓也從劍橋大學離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林肯郡去躲避瘟疫。

就在大多數人還沉浸在恐慌、焦慮之中時,牛頓已經走了出來,並將他所有的能量和精力都投入在了對於學術的研究上。

在那段時間裡,牛頓認真研究了沃利斯的著作,並提出了能夠取得同樣結果的另一種方法。不久,牛頓對沃利斯的方法加以提煉,最終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

這是數學,在物理方面,他還寫下了一百多個運動公理。這些公理中就包含了慣性的基本概念,而這正是後來有名的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雛形。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全身心的投入,1666年10月,牛頓發布了一篇論文,在這篇文章中,他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而那篇論文的發布則標誌著,那時的他已經躋身為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

在那場狂暴的瘟疫中,正是在林肯郡,而且很可能就是在巴賓頓位干布斯比帕戈內爾的家裡,這位還是劍橋學生的牛頓,完成了自己絕大部分的創造性工作,為自己日後偉大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場大瘟疫,有人沉浸在恐慌中無法自拔,有人抱著不知能活到哪天的想法終日荒廢,但也有人,在這同樣的時光中,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最後的話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是坎貝爾和牛頓,我沒這麼厲害,這些故事離我太遠。 

如果你真是這麼想的,那你就等於是給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而我們的人生其實都是在踐行自己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假如你給自己的預言是「我根本沒有可能」,那麼最終你肯定會實現它。而如果你給自己的預言是「我也可以像他們那樣厚積薄發」,並付諸行動,那麼終有一日它會成為現實。

道路漫長,我們一起。

– END –

作者:艾菲,《直擊本質》作者,高管教練、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