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面臨公共資金危機

新德里 :
2月1日,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將提出重要的歐盟預算。中央統計局(CSO)預計20財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為09財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09財年是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增長放緩的一年。自然地,人們期望預算將通過削減個人所得稅率或大幅增加政府支出來為經濟提供財政刺激。

但是,這些希望嚴重錯位了。即使在沒有持續的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在給定的一年中,中央政府從稅收和非稅收來源獲得的總收入中也幾乎只有20%可用於資助可自由支配的支出。

也就是說,用於中央計劃和中央資助計劃的所有資金,用於國防和內部安全的支出中的非固定部分,以及預算中的其他高額項目(例如基礎設施支出)僅占政府每年籌集資金總額的20%。

通過擴展,為承諾的支出提供資金—機構支出(例如薪金和養老金),對州的商品和服務稅收入增長超出保證的增長的補償,過去借款的利息支付以及所有法定和財務傭金的轉移邦-佔印度政府總收入的80%。

所有其他支出均通過借款提供資金。大多數借款是用於為經常支出而不是資本支出提供資金。例如,去年,將近70%的借款用於經常性支出。

隨著收入增速在放緩中放緩,本已緊縮的財政空間進一步縮水。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印度儲備銀行(RBI)或電信部門的意外收入收支會有所幫助,但無法解決中央政府收入收支的急劇下降,這種下降只會由於企業減稅而加劇這是在9月份宣布的,當然也是由於經濟增長放緩而宣布的。

此外,即使減資銷售按預算進行(這是極不可能的),該緩期也只能持續一年。緊縮將在21財年再次出現。根據預算數字進行的計算表明,僅將21財年的總支出保持在20財年的預算水平,就將使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達到4.57%。

因此,毫不誇張地說政府即將面臨嚴重的公共資金危機。

英勇的假設

由於需要借用當前(收入)支出而導致政府財政受到限制,稅收收入低迷是地方性的長期問題。

2019年7月5日的預算做出了一些英勇的假設。首先,政府假設20財年的名義增長率為12%。其次,它假設凈稅收佔GDP的比率將從19財年的6.93%增加到7.8%(這意味著稅收的顯著改善)。

這些樂觀的假設會產生多少額外的財政空間?根據這些假設,承諾支出下降到總支出的73%(而通常的趨勢是80%),為增加發展,國防和內部安全方面的支出開闢了相當於總支出7%的額外財政空間。

現在,讓我們看看政府實際可利用哪些財政空間來刺激經濟,如CSO預測的那樣,20財年的名義增長率降至GDP的7.5%(而不是預計的12%)。

最有可能的良機是,實現收入佔GDP的9.28%的目標(或國庫收入),但儘管增長放慢,但GDP卻較低(這意味著更大的稅收浮動性,或者簡而言之,稅收收入以步伐甚至快於GDP的增長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財政赤字將升至GDP的3.86%(圖1)。承諾的支出大約佔收入的75%。

中央政府採取財政刺激措施的希望放錯了地方。即使在正常年份,該中心80%的收入也無法用於可支配支出。中央政府採取財政刺激措施的希望放錯了地方。即使在正常年份,該中心80%的收入也無法用於可支配支出。

單擊此處查看圖形的放大版本

但是考慮到公司稅的削減,可以合理地假設20財年收入與GDP的比率不高於19財年。承諾的支出現已恢復到收入的85%(圖1,第3列)。即使準確地實現了減資收入目標,並且如果總支出保持與20財年預算相同的水平,財政赤字將進一步增加,相當於GDP的1.4%。

財政赤字擔憂

如果這並不表示嚴重的財政狀況,那怎麼辦?但這只是20財年左右。在增長放緩至多年低點的第二年,FY21會發生什麼?在方案1B(圖1)中,假定名義GDP增長率已大幅提高到10%。也就是說,中國從經濟放緩中恢復過來,回到了溫和的增長道路。還假定收入收入出現正增長。即使這樣,財政赤字仍保持在4.5%以上的範圍內(不包括預算外支出)。

顯然,經濟放緩加劇了本已嚴峻的財政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央政府名義收入恢復兩位數,但如果中央政府想花費比其當前支出更多的錢,預算內財政赤字將佔GDP的4.5%。並且收益表現得以改善。

在上述分析中,支出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已按預算保持不變。但是,如果在20財年削減支出,那將對經濟復甦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撤資收入下降,並且還有更多的預算外借款,財政狀況將更加嚴峻。來自電信部門,印度儲備銀行等的意外收入收入將有助於解決這種情況,但不能解決中心問題,這是收入收入的急劇下降,減稅可能會加劇這種情況。

那麼,為什麼資本支出空間這麼小?因為中央政府大量借貸來為收入支出提供資金,收入支出是政府日常運作以及為公民提供的各種服務所產生的支出。如圖2所示,這也許是中央政府公共財政中最穩定的長期趨勢。

關於增加反周期支出的爭論沒有考慮到這一現實。考慮到中央政府承諾支出的沉重負擔,期望中央政府有大量反周期支出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前進的道路

那出什麼路呢?總而言之,與將所有希望寄託於中央政府相比,州政府更好地押注該國實現經濟復甦。

人們常常忘記印度的財政政策分兩個層次進行。但是,重點往往放在中心上,而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各州現在集體的財政參與者大於印度政府。例如,在19財年,各州和中心的總支出佔GDP的28.66%。其中,州的支出為16.5%,而中央政府為12.16%。

總體而言,各州還大量借貸用於資本支出,而這一趨勢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改善,這與中央政府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圖2)。

各州幾乎將全部財政赤字用於資本支出。該中心僅將其財政赤字的30%用於資本支出。

此外,各州(整體)的收入比19財年的中心收入高60%(圖3)。實際上,各州自己的稅收高於該中心當年的凈稅收。承諾的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要低得多。最後,農業貸款免除和收入支持計劃也沒有顯著強調各州的財政狀況。

當然,對於集體採取的國家來說確實如此。有些州在財政上受到壓力。即便如此,最終,如果要找到財政空間來抵消公共支出的放緩,那將是在州一級。

轉移和其他公共支出刺激措施(例如公共工程)將涉及收入支出的大幅增加,由於較低的承諾支出負擔,各州顯然可以使用其財政空間。在地方以下一級也有保護衛生和教育支出的空間,也就是這些支出發生的級別。

如果我們包括各級政府,印度的財政狀況將繼續保持健康。但是,從分析中應該清楚地看出,中心的健康狀況與州的健康狀況存在顯著差異。該中心在財政上受到嚴重限制,增長率低,這使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其收入表現惡化,其他收入和資本收支繼續疲軟。另一方面,各國有財政空間來應對經濟放緩。

從宏觀財政的角度來看,政府對財政狀況的總體看法使人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財政空間可以放在何處以應對經濟放緩。當然,這將涉及中央和州政府的協調工作,而這反過來又需要兩個層次都為了國家利益超越競爭性政治。

拉欣·羅伊(Rathin Roy)是國家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所所長,也是總理經濟諮詢委員會成員。 Puja Mehra是德里的一名記者。

話題
長讀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