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明斯基後遺症不會摧毀股市
不管怎麼樣,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是這麼說的。他把今年10月初的全球資本市場普跌歸罪於美聯儲的加息。原話是,美聯儲這麼加息”簡直是瘋了”。
似乎的確是。在這次下跌過程中,美國股市是牽頭人,他們的主要市場指數大概下跌了10%左右,而緊隨其後的亞太市場更嚴重。你看看現在的A股!美國市場大概沒了1.8萬億美元,全球市場是3萬億美元。而這些是都發生在9月美聯儲加息之後。
但如果細心看一下,這個問題在邏輯上並不見得成立。因為美國股市暴跌發生的事件距離美聯儲加息有十來天。再遲頓的交易者大概也不會反應如此之慢。另外,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美聯儲在九月加息這件事早就被認為是市場共識了。特別是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8月的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講話以後。當時整個市場對那次加息的整體確認比率是100%。這也就是說,當時的證券市場價格已經把加息這件事計算進去了。
那為什麼市場還會出現大幅度下跌呢?原因是在美國市場上這些年出現了很多通過演算法控制的大型指數基金。這種產品的大規模出現就是由於這些年美國長達十年的牛市。機構投資者只要構建簡單的指數基金再加上槓桿就可以躺著賺錢,為什麼還要請投資經理呢?
但是在市場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時候,加槓桿的指數基金就會出現問題。機器按照演算法程序拋出股票,導致股價下跌,股票下跌有導致其他同類基金拋出股票,股價也再次隨之下跌。如此往複,再加上槓桿的作用,市場的波動幅度就會變得很大。
其實在2017年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那次也是美國市場出現了劇烈波動,然後導致全球市場波動。有個技術性說法,這叫做”明斯基時刻”。在那次之後,那些大機構的做法曾經有所改變,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看到市場仍然平穩上漲,老習慣就又回來了。那麼我們就叫這個事”明斯基”後遺症吧。
其次,回到股市問題上來。牛市經歷多長時間會出現趨勢性下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定論。一般來說,很多專業投資者會在牛市的時間和漲幅創記錄時作出市場狀況反轉的判斷。美國1990年代末的大牛市和現在都屬於這種情況。
但真實的歷史是,牛市的時間往往比專業投資者判斷的時間要長。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專業投資者的投資者周期比較長,他們中很多都是在熊市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構建自己的主體倉位了;而更多的初級交易者是受到股市不斷上漲的賺錢效應才進入到股市的。這種時間差造成專業投資者在賣出自己倉位的時候,新的投資者進入的總體資本量要大於專業投資者的賣出量,所以股市還會上漲(當然這不是鐵律,是統計學和行為學的模擬)。
在曾經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行為金融學家理查德.賽勒把專業人士的對牛市時間的錯誤判斷稱作庸俗化的均值回歸想像。
再從實體經濟情況看看。
其實從美國經濟復甦的水平和健康程度上看講,在可以預期的時間內還看不到其停滯和畏縮的跡象。一些大投行所說的”特朗普繁榮”結束是缺乏依據的。一方面這種繁榮和特朗普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另外它也沒有結束。
如果不出意外,全球的經濟增長周期也沒有結束的跡象,這裡也包括超級新興經濟體的中國。雖然中國在和美國發生貿易摩擦,而且這種摩擦還有加劇的趨勢,而且這個經濟體也在面臨著收縮信用的大周期,但與美國類似,還看不到有使中國經濟陷入整體性衰退的跡象。
在這個階段,投資股市仍然是投資者一種比較好的選擇,雖然,這種選擇會面臨著更劇烈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