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保護主義

保護主義是一個國家為保護其國內製造業免受外國競爭所做的事情。

定義保護主義
保護主義有一個廣泛的定義,包括一系列旨在限制貿易和促進國內製造業的不同經濟政策。從新稅收到進口限制,這些政策由新興市場和發達經濟體實施,並可能對全球自由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美國可能認為中國低估其貨幣以使出口更便宜,並對從該國進口的某些商品徵收關稅。

在其他情況下,政府可能只會尋求保護單一的戰略產業。2012年,許多國家對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稅後,該國開始將其傾銷到全球市場,以應對需求放緩導致的供過於求的問題。目標是保護自己的國內太陽能運營並確保未來的能源安全。

大多數時候,保護主義源於希望通過提高國內製造業與進口商品的競爭力來加強國內製造業。通常情況下,這些需求來自疲軟的就業市場,可以通過更多的國內製造業崗位來改善。

在其他情況下,發展中國家限制進口,使其國內企業有時間獲得足夠的專業知識來生產質量可以讓他們在全球競爭的產品。

保護主義的類型
一些最受歡迎的保護主義政策包括:

進口關稅:對進口商品徵稅會增加進口商的成本,並提高當地市場進口商品的價格。
進口配額:限制可在國外生產並在國內銷售的商品數量限制了國內市場的外國競爭。
國內補貼:補貼成本或向國內公司提供廉價貸款可以提高其抵禦外國進口的競爭力。
匯率:干預外匯(Forex)市場以降低貨幣估值可以提高進口成本並降低出口成本。

行政障礙:過度的政府監管可能給外國進口帶來巨大負擔,使其難以在國內市場上銷售。
保護主義的代價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保護主義是有害的,成本遠遠超過長期利益。比較優勢為這一論點提供了許多理由,說兩個國家可以從自由貿易中受益,即使一個國家的所有商品生產效率高於另一個國家。

比較優勢源於18世紀,由經濟學家大衛里卡多構思。他堅持認為,一個國家最好把重點放在能夠最有效地生產的產品上,並與那些在其他領域缺乏能力的國家進行貿易。例如,英國在創造需要機械的產品方面具有優勢,而其他國家則因其氣候和土地而更適合生產小麥。

在另一個例子中,假設中國每小時可以生產10個玩具和10個器具,而美國每小時只能生產3個器具和6個玩具。美國可以與中國交換玩具用於家用電器。如果沒有交易,每個家電的機會成本將是兩個玩具,但通過與中國交易,這個成本可以減少到一個玩具。

保護主義的論點
儘管許多主流經濟學家持有這種信念,但仍有其他人主張保護主義。這些經濟學家堅持認為,全球資本的流動性削弱了比較優勢,因為資本可以轉移到成本最低的地方以追求絕對優勢,從而消除了關鍵前提。

保護主義的支持者進一步辯稱,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成功實施了保護主義方案。然而,在查看某個行業成功的原因時,很難確定因果關係。其原因可能是,儘管 保護主義,由於較高的質量和更好的營銷。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