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市崩盤時,我們很快就會損失大量資金。
例如,在2008年和2009年的大金融危機(GFC)期間,新加坡股票市場基準海峽時報指數 (SGX:^ STI)暴跌50%以上。通過對股票造成50%的損失,我們需要100%的收益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即使我們「只」損失了25%,我們仍然要求股票獲得33%以收回損失。
最近,海峽時報指數一直在下跌。截至昨日,30隻股票指數已從今年5月的峰值下跌約15%。
在當前動蕩的時期,出售所有股票並在股票市場快樂時買入它們似乎是有意義的。通過提前減少損失,我們有機會在以後以較低的價格重新投資 – 這對我們的心理感覺更好。但是,如果你沒有做出努力,那對你來說實際上會更好。這就是原因。
那並沒那麼簡單
從邏輯上講,減少損失,坐現金,等待事情變得更好聽起來很簡單。
問題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恢復何時會發生。如果你還記得GFC之後的頭幾年,許多人都在談論復甦的「綠芽」,並質疑2009年3月之後的股市漲勢是否可持續。事實上,今天許多人仍然否認股市從金融危機的深處已經過時。錯失這些收益可能會使投資者以機會風險的形式付出代價。
許多研究也表明市場時機不起作用。
例如,指數基金顧問公司的一項研究顯示,從1994年到2013年的20年間,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回報率為9.2%。在2013年底,10,000美元的初始投資價值為58,000美元。但是,如果投資者錯過了這20年中最好的10天,那麼年回報率將降至5.5%,這意味著最終收益來自同樣的初始投資僅為29,000美元。
指數基金的先驅John Bogle曾評論過:
「當然,在高位退出股票並在低位跳回來會很棒…… [但]在55年的經營中,我不僅沒有見過任何知道怎麼做的人,我從來沒見過任何遇到過任何知道怎麼做的人。「
因此,它不需要支付市場時間; 在市場上的時間更重要。
保持投資
我們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減少損失,而是要確保我們投資於現金充裕的強大業務。由於這些公司通常支付股息,我們可以在等待股市復甦的同時收取股息。隨著我們的股息和股價下跌,我們可以 便宜地購買更多的公司股票。
然而,如果我們首先投資於啞彈 ,那麼剔除它們是有道理的,因為在股市崩盤後,貧窮公司的股價可能永遠無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