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投資者而言,有兩個價格是至關重要的:他或她擁有或計劃擁有的投資的當前價格,以及其未來的售價。儘管如此,投資者仍在不斷審查過去的定價歷史,並利用它來影響他們未來的投資決策。一些投資者不會購買漲幅過大的股票或指數,因為他們認為應該會出現調整,而其他投資者則避免股價下跌,因為他們擔心股價會繼續惡化。
根據最近的定價,學術證據是否支持這些類型的預測?在本文中,我們將查看市場的四種不同觀點,並了解有關支持每種觀點的相關學術研究的更多信息。結論將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市場的運作方式,並可能消除你自己的一些偏見。
動量
「不要對抗錄像帶。」 這一被廣泛引用的股票市場智慧警告投資者不要妨礙市場趨勢。假設市場走勢的最佳選擇是它們將繼續朝著同一方向發展。這個概念源於行為金融。有這麼多股票可供選擇,為什麼投資者會將資金存入一隻正在下跌的股票,而不是一隻正在攀升的股票?這是經典的恐懼和貪婪。
研究發現,共同資金流入與市場回報正相關。動量在投資決策中發揮作用,當更多人投資時,市場上漲,鼓勵更多人購買。這是一個積極的反饋循環。
Narasimhan Jagadeesh和Sheridan Titman在1993年的一項研究中,「回歸購買贏家和賣出者」,表明個股有動力。他們發現,過去幾個月表現良好的股票下個月更有可能繼續表現優異。反之亦然:表現不佳的股票更有可能繼續表現不佳。
然而,這項研究只展望了一個月。在較長時期內,動量效應似乎逆轉。根據Werner DeBondt和Richard Thaler 1985年的一項題為「股市是否過度反應?」的研究。過去三到五年表現良好的股票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更有可能跑輸市場,反之亦然。這表明正在發生其他事情:平均回歸。
均值回歸
經歷過許多市場起伏的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往往認為市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平穩下來。從歷史上看,高市場價格通常會阻礙這些投資者投資,而歷史低價可能代表機會。
變數(例如股票價格)隨時間收斂於平均值的趨勢稱為均值回歸。這種現象已經在幾個被發現經濟指標,這是需要了解的,包括匯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利率和失業率。平均回歸也可能是商業周期的原因。
陪審團仍然不清楚股價是否會回歸均值。一些研究顯示某些時期某些數據集的均值回歸,但許多其他研究沒有。例如,在2000年,Ronald Balvers,Yangru Wu和Erik Gilliland 在18個國家的相對股票指數價格中找到了一些證據,證明了長期投資期均值回歸。然而,正如他們在他們的研究中寫道的那樣,即使他們並不完全相信,「檢測均值回歸的一個嚴重障礙是缺乏可靠的長期序列,特別是因為均值回歸(如果存在的話)被認為是緩慢的並且只能在很長的時間內接受。「
鑒於學術界可以進行至少80年的股票市場研究,這表明如果市場確實具有意味著回歸的傾向,那麼這種現象在很多年甚至幾十年內都會緩慢且幾乎不可察覺地發生。
鞅
另一種可能性是過去的回報無所謂。1965年,保羅薩繆爾森研究了市場回報,發現過去的定價趨勢對未來價格沒有影響,並且認為在有效市場中,應該沒有這樣的影響。他的結論是市場價格是鞅。
鞅是一個數學系列,其中下一個數字的最佳預測是當前數字。該概念用於概率論,以估計隨機運動的結果。例如,假設你有50美元並且全押在拋硬幣上。折騰後你會有多少錢?你可能有100美元或者你可能有0美元的折騰,但從統計上來說,最好的預測是50美元 – 你原來的起始位置。在折騰之後對你的命運的預測是一個鞅。
在股票期權定價中,股票市場收益可以假定為鞅。根據這一理論,期權的估值不依賴於過去的定價趨勢,也不取決於對未來價格趨勢的任何估計。當前價格和估計波動率是唯一特定於股票的投入。
下一個數字更可能更高的鞅稱為子鞅。在流行文獻中,這種運動被稱為向上漂移的隨機遊走。這種描述與80多年的股票市場定價歷史一致。儘管出現了許多短期逆轉,但整體趨勢一直在走高。
如果股票收益基本上是隨機的,那麼明天市場價格的最佳預測就是今天的價格,加上非常小的漲幅。投資者應該專註於管理其波動性投資中固有的風險,而不是關注過去的趨勢並尋找可能的動力或均值回歸。
尋找價值
價值投資者以低廉的價格購買股票,並期望稍後獲得回報。他們希望低效的市場低估了股票價格,但價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調整。問題是:這是否會發生,為什麼效率低下的市場會進行這種調整?
研究表明,這種錯誤定價和重新調整始終如一,儘管它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為何會發生。
1964年,Gene Fama和Ken French研究了幾十年的股票市場歷史,並開發了三因素模型來解釋股票市場價格。解釋未來價格回報的最重要因素是估值,以市賬率(P / B)衡量。低價格賬面比率的股票比其他股票的回報率更高。
估值比率往往朝著同一方向發展,而在1977年,Sanjoy Basu發現類似的結果對於低市盈率(P / E)的股票。從那以後,在許多市場的許多其他研究中也發現了同樣的效果。
然而,研究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市場一直錯誤定價這些「價值」股票然後再調整。可以得出的唯一結論是,這些股票具有額外的風險,投資者需要額外的補償。
價格是估值比率的驅動因素,因此,調查結果確實支持均值回歸股票市場的想法。隨著價格攀升,估值比率上升,因此未來的預期回報率會下降。然而,市場市盈率隨著時間的推移波動很大,從未成為一致的買入或賣出信號。
總結
即使經過金融界最聰明的頭腦數十年的研究,也沒有可靠的答案。可以得出的唯一結論是,從長期來看,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一些動量效應,而均值回歸效應則較弱。
當前價格是估值比率(如市凈率和市盈率)的關鍵組成部分,已被證明對股票的未來回報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但是,這些比率不應被視為具體的買入和賣出信號,而應視為已經證明在增加或減少預期長期回報方面發揮作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