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經濟學的一般化理論

隨著區塊鏈的持續發展,愈來愈多人認識到比特幣的革命性成功是將計算機技術與經濟激勵相結合而形成一個穩定的去中心化生態。但以往的加密經濟學僅僅聚焦於對底層公鏈共識演算法的探討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卻無法解釋無幣區塊鏈、聯盟鏈的存在,無法統一底層共識與上層DAPP生態的經濟模型,也因此無法完全覆蓋區塊鏈對組織制度變革的影響等話題。 對於希望採用區塊鏈模式改善現有業務的人來說,什麼時候該選擇聯盟鏈什麼時候該選擇公鏈,如果選擇公鏈,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來選擇不同的中心化程度參數和共識機制需要一個更一般化的分析框架。本文擬從制度成本的角度出發,試圖為區塊鏈技術模型和經濟模型的選擇,提供一個一般化的理論基礎。

從比特幣談加密經濟學的起源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公鏈有一個基本假設前提,即在無須信任第三方中介的情況下就能獲得隨時間推移不斷更新的一致性賬本。在比特幣之前,僅僅具備密碼學確權和分散式計算的系統因為無法對體系維護者提供有效激勵,因此一直無法實現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價值轉移系統。

在比特幣中,自洽的包含了密碼學、分散式計算和經濟激勵相融三個關鍵要素。競爭性記賬和挖礦回報保證了誠實礦工能夠持續獲取最大收益,不誠實礦工發起數據篡改需要極高成本以致沒有作惡的經濟動機,從而使得去中心生態能夠獲得抵禦國家級攻擊的持續運作可能性。

在這樣的技術和經濟模型設計下,對於所有生態參與者來說,區塊鏈意味著在共識範圍內,數據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

加密經濟學的一般化拓展

完全的去中心化場景只是一個理想狀態,在真實商業社會裡,因為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分工協作,使得人們之間必定可以達成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或者對體系內的一個或幾個中心具有一定程度信任。

如何利用區塊鏈經濟激勵、密碼學確權與分散式計算三要素形成一個共識,使得參與方在共識範圍內,能夠確認數據具有不可篡改性,成為區塊鏈應用的重要問題。

無差異信任曲線

一、制度成本

一個生態為了讓參與者們願意在其中進行經濟活動,必須維持一定可信度(行為產生預期結果的風險可控)。為了實現這一點,就需要生態維護者共同遵守一個分工協作的機制。這個制度明確了維護生態應有的行為、誰來執行以及如何分配收益。制度的運行需要付出人力和其他資源成本。

如前文所述,理論上比特幣公鏈的假設前提是無須信任任何第三方。但實際上比特幣生態仍然需要參與方對Bitcoin Core和礦工集體注入社會信任,Bitcoin Core以及中心化運營的礦池公司都需要一定成本才能維繫所需的可信度。因此,一個區塊鏈生態的總體可信度是由維繫生態運轉的機器演算法信任和社會組織信任共同決定的。

對於機器演算法信任而言,生態維護者依照演算法規則競爭性記賬(做什麼),競爭的過程需要耗費冗餘的人力、資源(誰來做),但產出分配的規則明確不可篡改(如何分配收益)。冗餘的賬本存儲、去中心民主投票決定生態事務都可能是這一部分的成本。

對於社會信任而言,任何生態內自發或有目的形成的組織,都涉及了組織運行的制度性成本。按科斯定理所述,就是利用內部命令機制相較市場價格機制調配資源更優時,所需要的成本。命令式機制(做什麼)通常不需要冗餘投入(誰來做),但如需達到公平分配,就需要額外的制度成本(如何分配收益)。

因此機器演算法信任與社會組織信任之間,體現出了有差異的制度成本結構。

二、無差異信任曲線

如前節所述,總體可信度由機器演算法信任和社會組織信任共同決定。這個組合的一個極端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生態,另一個極端是完全中心化的生態。在同等可信度要求下,存在兩者多寡的無限種組合,形成一條向右下方傾斜、凸向原點且斜率為負的信任曲線。在同樣可信度條件下,社會信任可信度的增加,就會造成機器演算法信任提供可信度的減少。同一個平面上可以有無數條不相交的無差異信任曲線,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信任曲線代表的組合整體可信度越高。

三、預算線及最優解

至此問題就轉換成,在某一應用場景中,需要搭建一個具有一定可信度的生態,模式才可以正常運轉。但我們可用於建設體系的預算有限。那麼是多付出一些成本在機器演算法上,還是多付出一些成本在維持社會信任制度的運作上?用斜向下的預算線與可信度曲線相切,就可以求得一個最小成本的最優解組合。在這個均衡點上,下一單位預算,花費在建設社會信任制度上所帶來的凈收益,將小於用在建設機器信任上的凈收益。例如分配不公帶來的損耗大於競爭記賬消耗的電費。反之亦然。

註:也有可能發生社會信任制度運行成本極低的情況,此時引入任何機器演算法信任都會增加生態的總成本,那麼在這時就沒有引入區塊鏈的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的成功表面上看是因為代幣激勵,這與以往收益分配不公和分散式系統中完全沒有分配準則相比是一個重大的改變。但實際上是否以代幣作為激勵並不是關鍵,關鍵點在於收益分配的制度成本幾乎為零,明確的收益分配原則提升了生態維護者的參與積極性。在某些場景下,對參與者來說單單是參與生態獲得的收益即可覆蓋成本,那麼就沒有必要再附加幣的激勵。所以區塊鏈的經濟激勵著眼點應從單一的代幣激勵拓展到投入回報的權責利相匹配的制度上去。

利用無差異信任曲線對一些案例的解釋

一、比特幣

比特幣生態十分完整,在機器演算法信任方面,雖然現在的競爭記賬成本很高,但演算法保障了明確的競爭規則和經濟激勵方式。

在社會信任方面,Bitcoin core、礦工集團、交易所、錢包、比特幣安全公司、各國監管機構、比特幣金融公司都是體系內的中心化組織。

對於為什麼比特幣在各國的接受度不同,根據無差異信任曲線,首先比特幣生態因為各國的市場參與者(主要是交易所和金融公司)與監管的制度成本不同,造成了比特幣在各國的總體可信度不同;其次是各國的法定貨幣可信度各有不同;因此比特幣在各國的普遍接受情況就有了差異性。

對於比特幣生態本身來說,一味的鼓吹完全的去中心化並不能解決問題。降低機器演算法信任部分的制度成本和保證生態內中心化組織的高效安全運行同等重要。

二、傳統的分散式系統

傳統的P2P網路,既無中心組織分配,也無去中心回報機制。在網路啟動初期,生態維護者憑著一腔熱情超水平貢獻內容,導致短期繁榮。但是分配收益的成本接近無限大,使得人們持續參與生態的經濟激勵不足。

三、EOS

EOS的DPos機制在架構設計時就認可了區塊鏈生態是由機器演算法信任和社會信任兩者共同決定的。並為兩者的運作提供了統一的EOS Token。使得不同參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選擇不同的中心化程度。所以我們看到既有鬆散型的BP和去中心化的BP(EOSDAC),也有高度中心化的BP。

對於EOS來說,一個關鍵的特點是原則上說體系的權利來源是投票決定,即人制因素內嵌於體系。這造成了三點重要影響:1、完全冗餘記賬和存儲的必要性降低,相關制度成本因此減少;2、可變的規則降低了初期人們對EOS可信度的認同;3、EOS的處理範圍從在既定共識下按演算法行事,擴展到了在無既定共識下達成共識的領域。讓人誤以為EOS的單位制度成本擴大。實際上EOS的底層運行模式和EOS賬戶體系為生態內的所有參與者和組織提供了運行參考和工具,在生態內各個層次降低了社會信任機制運行的成本,或降低了社會信任部分的佔比。

因此,在體系間的比較而言,EOS達到相同可信度所耗費的成本應小於一般未將治理機制納入系統的體系。

四、中心化企業的聯盟鏈

中心機構自建分散式系統與聯盟鏈的關係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根據本文觀點,中心機構在未引入機器演算法信任之前,需要社會信任機制來明確行為、誰來執行以及如何分配收益。對於一些參與者眾多(流程環節長,或者有很多外部參與者)的應用場景,監督運行這個機制的成本極高。商業模式所需體系的可信度因為中心化的制度成本過高而無法達到。因此以往要麼是低效做業務,要麼索性就不做某項業務。在引入機器演算法信任之後,中心機構可以協調參與方共同制定業務規則,以較低邊際成本提升機器演算法可信度後,體系總體可信度會迅速達到商業運營需要。

根據生態維護者的體量不同,可以選擇Pos或者BFT共識;根據形成一致業務規則的難度,可以選擇中心化制定業務規則或投票形式;根據體系維護所需付出的成本決定是否需要採取代幣激勵等。

加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綜上,機器演算法信任和社會組織信任的替代關係是連續變化的。區塊鏈的本質可統一為通過應用密碼學確權、分散式記賬、經濟激勵機制三要素,在一定應用場景內形成數據不可篡改共識的模式。而加密經濟學分析就是在區塊鏈背景下,根據各參與主體的比較優勢、成本預算等,尋求生態目標與參與者行為一致的最優解的過程。

細分來看,加密經濟學的任務之一是研究無差異信任曲線中,如何高效穩定的維護數據不可篡改性。加密經濟學的任務之二是在已有數據不可篡改工具的前提下,推演如何保證各類應用層參與者行為與生態目標高度一致。在這個分析框架下,機器演算法信任和社會組織信任的替代關係被納入分析範圍,從而加密經濟學成為可以分析制度變革的更一般性工具。

註:文內分析假定各參與方行為模式和成本、收益已知,但在實際分析中加密經濟學仍需要包括對演算法機制和博弈論等內容的討論,從而才能找到與各參與方成本收益相容的最優運行機制。

Total
0
Shares
相關文章

區塊鏈的困擾

區塊鏈的困擾隨著技術接管我們的在線世界,區塊鏈處於這一創新的最前沿。 但最近,有關於…
閱讀更多

血濺的區塊鏈

血濺的區塊鏈:綜合指南區塊鏈技術徹底改變了許多行業,從金融到醫療保健。 然而,區塊鏈…
閱讀更多